杂粮动态
杂粮动态>>奋进在新长征路上
 

奋进在新长征路上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5-07-16   |  阅读次数:44次

  

李祥栋:科技赋能薏苡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科技工作者,应该淡出大众视野,潜心治学……”在记者采访时,李祥栋希望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薏苡种业的科技攻关上。

李祥栋是黔西南州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农艺师。他十年磨一剑,潜心研究攻关薏苡种业“芯片”,推动科研究成果转化与推广,让薏仁米亩产量翻番,为当地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2024年4月29日获得“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2014年,硕士研究生期间主攻植物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李祥栋,毕业后来到黔西南州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

贵州是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最大薏苡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的2/3,也是薏苡种植生产和产品加工的集散地。

“虽然读研时主攻的作物是高粱,现在主攻薏苡,只是换了一种作物而已,研究思路都是一样的。”由于薏苡是黔西南的特色经济作物,李祥栋就开始从事薏苡研究工作。

图片10.png 

 

进入角色后,李祥栋发现,以前的薏苡种子都是农家自留种,种子纯度不高、种性退化,产量和品质不稳定,再加上生产种植技术不规范和病虫害防控不到位,导致整体单产水平不高。

薏苡和薏仁米是什么关系?“简单地说,就如同水稻和大米的关系。薏苡如同水稻,薏仁米如同大米。”李祥栋形象地解答了记者的疑问。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种质资源则是种业的基础。

了解问题所在后,李祥栋便着手开始开展对品种的选育及基础研究工作。他想尽办法从全国各地甚至老挝、越南、日本、缅甸等国收集种子资源,近10年的时间收集薏苡资源600多份。这600多份薏苡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包括野生种、地方种等多种类型。

图片11.png 

 

“薏苡品种优化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李祥栋告诉记者,在起始阶段,他主要是对地方品种提纯复壮,产量也得到了一定幅度的提升,后来开始用杂交育种的方式来改良地方品种。

600多份薏苡资源中,李祥栋通过优选和遗传改良等方法,选育出适宜贵州种植生产的薏苡新品种6个,实现了贵州省薏苡遗传改良和资源创新利用的重要突破。

 

图片12.png 

 

“薏苡栽培、管理有哪些注意事项?”

“什么时候要防治病虫害?怎么防?”

在兴义市威舍镇发哈村,一群薏仁米种植户将李祥栋团团围住,问个不停。李祥栋一一指导,为种植户们解疑答惑。

李祥栋不但潜心攻关薏苡种业“芯片”,还不遗余力推广适合当地的种植,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种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黄军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