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百科
杂粮百科>>大麦(青稞)
 

大麦(青稞)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18-12-21   |  阅读次数:39943次

  

 




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 Hook. f.),属禾本科大麦属,在植物学上属于栽培大麦的变种,因其籽粒内外稃与颖果分离,籽粒裸露,故称裸大麦,在青藏高原地区称为青稞。青稞是我国的原产农作物之一,是青藏高原最具特色的农作物,是青藏高原极端环境条件下植物适应性进化的典型代表,具有耐旱、耐瘠薄、生育期短、适应性强、产量稳定、易栽培等优异种性。

青稞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距今35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西藏昌果沟遗址内发现了青稞炭化粒。从而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已经形成了与长江、黄河流域遥相呼应的青稞为主栽作物的农业。在3000多年的栽培利用过程中,青稞还逐渐演化成为该地区的一种文化象征,尤其对在青藏高原生活的人们来说,青稞已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被赋予诸多情感、精神、地域、民族等文化内涵。

青稞具有促进人体健康长寿的合理营养结构,具备“三高两低”(高蛋白、高纤维元素、高维生素和低脂肪、低糖)的营养成分构成,营养全面,具有极高的营养和食疗价值,是谷类作物中的佳品,经常食用可解决人体营养缺乏症。

青稞籽粒纤维素含量1.8%,低于小麦但高于其它谷类作物。矿质元素和维生素均比其它谷类作物高。脂肪含量偏低,糖类低于其它谷类作物。青稞含有18种氨基酸中,尤以人体必需氨基酸较为齐全,经常食用对补充机体每日必需氨基酸的需求有重要意义。青稞中含有铜、锌、锰、铁、钼等12种微量元素,青稞中矿物质元素种类较齐全,含量相对于其它谷物较为丰富。青稞中可溶性疗效纤维和总疗效纤维均高于其它谷类作物,膳食纤维具有清肠通便,清除体内毒素的良好功效,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清道夫。青稞籽粒中所含的β-葡聚糖是青稞最具开发利用价值的生理功能元素,对治疗人类多种疾病具有特殊疗效。β-葡聚糖是存在于青稞糊粉层和胚乳细胞壁中的一种多糖。20世纪60年代,研究逐渐发现β-葡聚糖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随后β-葡聚糖的调节血糖、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的作用也陆续被发现,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愈来愈多的医学研究已证实β-葡聚糖对肿瘤、肝炎、糖尿病等疑难病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形态特征

青稞的根系属须根系,由种子根和次生根组成。种子根一般5-6条,多的有7-8条。种子根数目多少与种子大小和种子活力密切相关。种子大而饱满,生活力强,其种子根数目较多,长出的幼苗也健壮。反之,籽粒瘦小,千粒重小而不饱满的种子,其产生的种子根数目少,幼苗瘦弱。在良好的土壤条件下,秋播青稞越冬时种子根入土深度可达60-70cm,到生育后期,有的品种种子根可深达200cm左右。

次生根是发生于青稞的分蘖节上,幼苗开始分蘖以后,在分蘖节部位产生次生根,次生根比种子根稍粗,入土较浅,主要集中分布于10-30cm耕层,占90%左右。

青稞茎直立,株高80-120cm。茎包括主茎和分蘖茎。它们均由节和节间组成。茎节可分为地上茎节和地下茎节,地下茎一般有7-10个不伸长的节间,密集在一起,形成分蘖节。地上茎节通常有5-7个明显伸长的节间,形成茎秆。成熟前期的青稞茎秆是直立的圆柱体,茎的表面光滑,呈绿色,成熟后期变黄色,亦有少数品种茎秆带紫色。茎节维管束密集,彼此交错,形成横隔,实心。茎下部的节间和上部节间大部分被叶鞘包围。青稞的节间由下而上逐渐变长,茎基部第1、2节间是否短粗与其抗倒伏有着密切的关系。栽培上应尽可能缩短基部节间长度促使其节间发育健壮,穗下部节间应适当拉长。茎壁厚度与抗倒伏也有一定关系,茎壁厚,弹性好茎秆重点下移,可提高抗倒伏能力。

青稞茎具有输运水分、矿物质,制造和储存营养物质,支持植株和叶片生长的能力,对最终形成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青稞的叶依其形态与功能分为完全叶,不完全叶和变态叶三种。完全叶是由叶片、叶鞘、叶舌、叶耳和叶枕(叶关节)组成,除进行光合和蒸腾作用外,还有支持和保护茎秆的作用。不完全叶是指膜状鞘,其叶形呈筒状,顶端有裂隙,一般不含叶绿色,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胚芽鞘和分蘖鞘。变态叶包括颖壳(护颖、内外颖)、芒和盾片(内子叶)以及幼穗分化时出现的苞原基等。

青稞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最主要器官。一般较宽,承风面和蒸腾速率比小麦大,叶片含水量普遍比小麦叶片高。主茎叶片数因品种类型而异,冬性和半冬性品种叶片数较多,春性品种较少。多数品种的叶片数在11-16片之间。主茎叶片数与其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关系较大,肥水充足,主茎叶数增多。整地粗放或播种过深,出苗延缓,叶片数减少。

青稞的花序为穗状花序。筒形,小穗着生在扁平的呈“Z”字形的穗轴上。穗轴通常由15-20个节片相连组成,每个节片弯曲处的隆起部分,并列着生三个小穗,成三联小穗。每个小穗基部外面有2片护颖,是重要的分类性状。青稞的护颖细而长,不同品种的护颖宽度、绒毛和锯齿都是不同的,大多数变种的护颖狭窄,护颖退化为刺状物。每个小穗仅有1朵无柄小花,每个小穗也具有小穗轴,连接在每一穗轴节片的顶端处,已退化成为刺状物,并着生绒毛,称为基刺。基刺的长短和绒毛的多少、疏密,是品种分类上的重要依据。

小花有内颖和外颖各1片,外颖是凸形,比较宽圆,并且从侧面包围颖果,外颖端多有芒。内颖呈钝的龙骨形,一般较薄。小花内着生3个雄蕊和1个雌蕊,雌蕊具有二叉状羽毛状柱头和一个子房。在子房与外颖之间的基部有2片浆片。青稞开花是由浆片细胞吸水膨胀推开外颖而实现的。

果实

在植物学上,青稞的种子为颖果,是由受精后的整个子房发育而成的。在生产上青稞的果实即为种子(籽粒)。种子由胚、胚乳和皮层三部分组成。胚部没有外胚叶,胚中已分化的叶原基有4片,胚乳中淀粉含量多,面筋成分少,籽粒含淀粉45-70%,蛋白质8-14%。青稞籽粒形状与小麦籽粒较为相似,但青稞籽粒顶端无冠毛,这是其与小麦籽粒的主要不同点。籽粒内颖基部一般有由小穗梗退化后遗留下的痕迹-基刺或腹刺,紧贴籽粒腹沟部位。籽粒大小与不同类型品种小穗排列位置和结实性不同有关,六棱青稞三联小穗均能结籽,发育大小均匀,籽粒细小而形状匀整;稀六棱青稞三联小穗均能结籽,中间小穗粒大,并紧贴穗轴,与两侧小穗在同一平面上,籽粒大小不均整;二棱型只有中间小穗发育,粒重更明显。青稞籽粒比皮大麦表面更光滑,颜色多种多样,有黄、褐、蓝、紫和黑色等。

 

分布与生产

青稞的种植范围遍布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分布海拔高度从1400多米到4700多米,范围包括整个西藏自治区、青海省以及四川、甘肃、云南3省藏区,共20个地(州、市)。此外,临近青藏高原的云南丽江地区、四川凉山州和青海、甘肃接壤的河西走廊的农(牧)场也有青稞种植。全区域的青稞种植比例由外向内逐步加大,并随海拔高度增高而增加,在海拔高度4200米以上的农田,青稞是唯一种植作物。

青稞的适生区和主产区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青稞面积约占全国青稞面积的98%左右。青藏高原青稞总播种面积43.3公顷左右,总产量约100万吨左右,分别占藏区粮食作物面积的43%和总产量的38%,是我国藏区第一大作物。青稞不但是藏族群众的基本口粮来源,也是该区域最具优势的特色原料作物,青稞生产的稳定与发展同时关系到藏区群众的温饱与致富,故而有“青稞增产、粮食丰产,青稞丰收,农民增收”的说法。

近五十多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往全区域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的自然生产状态得到了根本改变。各产区先后经历了3-4次生产品种更换,青稞良种覆盖面已达到80%左右,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农机、化肥、农药、农膜等现代生产技术得到了全面应用,全区域青稞平均单产由675公斤/hm2提高到3000公斤/hm2左右,是1951年的5倍多;在主体消费群体藏族人口增加一倍以上、总播种面积减少近20%、人均面积不足1亩的情况下,全区域青稞总产达到100万吨,藏族人均青稞拥有量达到184公斤,比解放初净增加100公斤。

 

栽培区划

青稞地理分布广泛,按照种植生态区的特点可分为四个主要类型区。

海南海西台盆地春青稞区  青海省海西州柴达木灌溉农业区和青海省海南州高寒黄河台地,包括海西州格尔木市、德令哈市、都兰县、乌兰县和海南州5县。本区是青藏高原自然条件较好、青稞生产水平较高、生产技术成熟度较强的地区,是青藏高原青稞优势生产区,适宜发展青稞种子生产、商品青稞生产和加工原料生产。

海北甘南高纬度高寒春青稞区  青海省海北州、青海省东部和甘肃省甘南州高寒旱作农业区,包括海北州4县、海西州天峻县、青海省东部农业区2市7县,甘南州北部与西部的夏河、合作、碌曲、玛曲等县及天祝县,四川阿坝州若尔盖、阿坝等县。本区是青藏高原青稞生产水平较高、生产技术成熟度较强的地区,是青藏高原青稞优势生产区,但受低温、后期多雨、冰雹灾害多发等因素的影响,宜发展商品青稞生产,适度规模发展加工原料生产。

藏南河谷半干旱春青稞区  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包括拉萨、日喀则2市以及山南市的部分春青稞种植区域。本区是青藏高原最大的青稞产区,自然条件较好、青稞生产水平较高、生产技术成熟度较强,是青藏高原青稞优势生产区,适宜发展青稞种子生产、商品青稞生产和加工原料生产。

藏东川西干旱半干旱春青稞区  西藏藏东“三江”流域和四川省甘孜州雅砻江流域,包括西藏昌都市,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德格、甘孜、炉霍、道孚、新龙、理塘等县以及青海玉树州玉树市、囊谦县本区四川省甘孜州部分是青藏高原青稞优势生产区,适宜发展青稞种子生产、商品青稞生产和适度规模的加工原料生产。

 

营养品质

青稞具有促进人体健康长寿的合理营养结构,具备“三高两低”(高蛋白、高纤维元素、高维生素和低脂肪、低糖)的营养成分构成,营养全面,具有极高的营养和食疗价值,是谷类作物中的佳品,经常食用可解决人体营养缺乏症。

青稞籽粒纤维素含量1.8%,低于小麦但高于其它谷类作物。矿质元素和维生素均比其它谷类作物高。脂肪含量偏低,糖类低于其它谷类作物。青稞含有18种氨基酸中,尤以人体必需氨基酸较为齐全,经常食用对补充机体每日必需氨基酸的需求有重要意义。青稞中含有铜、锌、锰、铁、钼等12种微量元素,青稞中矿物质元素种类较齐全,含量相对于其它谷物较为丰富。青稞中可溶性疗效纤维和总疗效纤维均高于其它谷类作物,膳食纤维具有清肠通便,清除体内毒素的良好功效,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清道夫。青稞籽粒中所含的β-葡聚糖是青稞最具开发利用价值的生理功能元素,对治疗人类多种疾病具有特殊疗效。β-葡聚糖是存在于青稞糊粉层和胚乳细胞壁中的一种多糖。20世纪60年代,研究逐渐发现β-葡聚糖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随后β-葡聚糖的调节血糖、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的作用也陆续被发现,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愈来愈多的医学研究已证实β-葡聚糖对肿瘤、肝炎、糖尿病等疑难病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