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百科
杂粮百科>>小豆
 

小豆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18-12-21   |  阅读次数:41402次

  

 




小豆(Vigna angularis(willd) Ohwi & Ohashi),别名:赤豆、赤小豆、红豆、红小豆、竹豆、金斗等,是豇豆属的一个栽培种。英文名:azuki bean、adzuki bean、或adsuki bean等。

小豆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苏联学者瓦维诺夫(1935)在《主要栽培植物的世界起源中心》一书中,将中国列入小豆的起源中心,它包括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其毗邻的低地。我国学者丁振麟(1961)报道,在我国西藏喜马拉雅山一带尚有野生种和半野生种存在。1979年在我国云南、山东、湖北、陕西等地均发现并采集到小豆的野生种及其不同的野生类型,更进一步为小豆起源于我国提供了新的佐证。

小豆栽培历史悠久,在我国古代农书中均有记载。西汉《汜胜之书》详细明确记载了小豆的播种期、播量、田间管理及其收获和产量等;西汉《神农本草经》记载了小豆的药用价值;南北朝时代《齐民要术》已详细记载了小豆的耕作方法;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古墓中发掘出已炭化的小豆种子,是迄今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的小豆遗物。故我国栽培小豆的历史至少2000年以上。同时小豆又是栽培范围最广泛的主要食用豆类之一,在我国各地都有种植。

小豆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及产量虽远不及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但它在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它生育期短,耐瘠、耐荫,适应性广,并有固氮养地能力,是禾谷类、薯类及幼林等间作套种的适宜作物和良好前茬,在耕作制度改革,发展优质绿色高效农业中有着其它作物不可替代的作用;

 

形态特征

小豆为直根系作物,根系由主根、侧根、须根、根毛和根瘤组成。小豆种子发芽时,下胚轴延伸,长成胚根,胚根继续生长,形成主根。主根深度约50cm,最长可达80cm。小豆侧根从主根上生出后,向下斜方向生长,入土深度约30-40cm,侧根上生有须根。主根和侧根的顶端生有根毛,是小豆吸收土壤中养分与水分的主要器官。

小豆根系主要分布在20cm以内的耕层中。据调查,0-10cm土层中的根量,占总根量的75%左右;10-20cm的根量占总根量的15%左右;20cm以下的根量不足总根量的10%。

小豆根系能与根瘤菌共生,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当第一对真叶展开时,在子叶下部主根周围开始着生根瘤,当长出第1-2片复叶时,在主根周围、侧根基部根瘤已相当明显。在一般地力条件下,小豆的根瘤每年可从空气中固定约86kg/hm2氮素。

小豆上胚轴延长形成茎。幼苗时为多边形,以后发育成圆筒形。多数品种的茎为绿色,少数为紫色。茎上披有短茸毛,茸毛颜色多为黄绿色,也有少数品种茎光滑,无茸毛或少茸毛。

从第一对真叶节到主茎顶端的高度为株高,株高因品种、栽培地区、气候条件、土壤肥力而异,一般栽培品种为30-180cm。小豆的茎分为直立、蔓生和半蔓生三种类型。直立型品种株高为30-60cm,早熟品种多为此类型;蔓生型品种株型高大,株高在100cm以上,一般晚熟品种为蔓生型。半蔓型介于直立与蔓生之间。小豆茎节数的多少,因品种而异,一般为15-20节,同一品种在不同气候和栽培条件下,主茎的节数变化较大。

每节的叶腋内有芽,中下部长出的芽多形成分枝;上部长出的芽多形成花芽。小豆幼苗一般在长出4-5片复叶时开始出现分枝,主茎上长出的分枝为一级分枝,一级分枝上长出的分枝为二级分枝,依此类推。一般品种一级分枝数4-5个,少的2-3个或更少,多的可达8-10个。分枝的多少与品种、播期、密度、肥力水平等因素有关。

小豆的叶分为子叶和真叶。真叶包括单叶及三出复叶。小豆子叶不出土,子叶中储藏着丰富的养分,是小豆幼苗生长的重要营养来源。在子叶以上的节上长出两片对生的单叶,单叶为卵圆形,个别品种为披针形。复叶由托叶、叶柄、叶片组成。托叶两片,宽0.3cm、长1cm左右。托叶外侧被稀疏白色短茸毛,着生在叶柄基部两侧,具有保护腋芽的作用。叶柄长约15-25cm,为不规则多边形,沿叶柄内侧有一规则的长槽。叶柄具有支撑叶片、输送养分、调节叶片对光能利用等的作用。叶片通常由3片小叶组成。小叶多为卵圆形、心脏形或剑形,叶片两面都被有茸毛。每个小叶基部内侧着生一对3-5mm长的线形叶耳。三出复叶一般顶端的叶片较小,基部两侧的2片叶较大,小叶长7-12cm,宽6-10cm。由于品种的不同,叶片的形状和大小有一定差异。叶片颜色分深绿、绿和浅绿色。

小豆为总状花序。在主茎或分枝的叶腋间,一般可长1-2个总花梗,花梗长4-7cm,着生多枚小花,一般为2-6朵。花由苞叶、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花黄色,花冠颜色的浓淡因品种而异。花柄很短,花萼短钟状,基部联合,上部有5个萼齿,黄绿色。蝶形花冠,花瓣5枚。外部最大的1枚为旗瓣,先端有缺刻,中部具有突起。翼瓣2枚,长于旗瓣之上,不对称,分布于龙骨瓣两侧,弯月状。内侧为2枚龙骨瓣,细喇叭筒状,并延长向左弯曲呈钩状。雄蕊包在龙骨瓣中,共10枚,为二体雄蕊(9+1)。雄蕊花柱上部有茸毛,花柱顶端扁平扩大呈盘状柱头,无柄。花药着生在花丝的顶端,花粉球形,具有网纹。子房无毛。小豆为自花授粉作物,自然杂交授粉率很低,一般不超过1%。

果实

小豆的荚由胚珠受精后的子房发育而成。荚的形状有圆筒形、镰刀形和弓形,先端稍尖,种子间有缢痕,无茸毛。荚长5-14cm,宽5-8mm。每个荚梗上结荚1-5个,未成熟的荚绿色,少数带有红紫色,成熟后的荚有黄白、浅褐、褐、黑4种颜色,大多数为黄白色。荚皮较厚不透明,每荚有种子4-11粒。

小豆的种子是由受精的胚珠发育而成,由种皮和胚组成。种子的大小、形状不一,一般长45mm,宽3-4mm。种子两端为截形或圆形。粒形分为短圆柱、长圆柱和球形三种。种脐白色,不凸出,长度大约为种子长度的一半。种皮颜色有红、白、黄、绿、褐、黑、花纹和花斑(双色)等。生产上以红小豆和白小豆为主,特别是红小豆,是目前国内外市场上销售的主要类型,有光泽,鲜红色、短圆柱形的红小豆倍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种子大小一般以百粒重表示,百粒重6g以下为小粒,6-12g为中粒,12g以上为大粒。小豆常有不易吸水萌发的硬实粒,硬实粒的多少与品种、环境等因素有关。

 

分布与生产

世界上小豆主要种植在东亚的温带地区,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主,故俗称为“亚洲作物”。小豆是日本第二大豆类作物,近年来的种植面积在6-8万hm2之间,主要集中在北海道地区和秋田、青森、岩手等地,尤以北海道的什胜地区最多。小豆也是韩国的第二大豆类作物,种植面积约2-3万hm2,此外,美国、印度、新西兰等国家也有一定种植。

小豆是我国种植的主要食用豆类之一,除个别高寒山区外,各地均有种植,主产区集中在华北、东北和江淮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省、市有黑龙江、陕西、内蒙古、安徽、山西、吉林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4%和67%。江苏、云南、辽宁、河北、新疆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15%和20%。其余各省、市、区种植面积较小或零星种植,约占10%。

世界上小豆主产区在亚洲,非洲、欧洲及美洲也有少量生产。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种植小豆,除中国面积最大外,其次是日本和韩国。日本小豆生产占其豆类生产的23%,年种植面积在6-8万hm2之间,总产量在10万t左右。据统计,1996年为4.87万hm2,总产7.81万t,1997年为4.9万hm2,总产7.21万t,1998年为4.67万hm2,总产7.76万t。主产区集中在北海道地区。韩国小豆也是其第二大豆类作物,1985年为2.57万hm2,占豆类面积的10-15%,80年代小豆平均产量为980-1240kg/hm2。韩国小豆通常种植在山坡上,与小麦和大麦轮作。

中国小豆种植面积约25-30万hm2,平均产量为1330kg/hm2,栽培面积较大的是黑龙江、陕西、内蒙古、安徽、山西、吉林等,据统计,2016年种植面积分别是8.25万hm22.79万hm22.33万hm21.31万hm21.17万hm21.1万hm2。其中单产最高的是江苏,为2350kg/hm2。东北地区和华北北部为春小豆区,华北南部为夏小豆区。其它省区种植较少。

 

栽培区划

小豆对光温反应较敏感。不同生态类型品种对光温反应不同,早熟品种对短日照反应不敏感,对温度反应的敏感性大于晚中熟和晚熟品种;中晚熟和晚熟品种对短日照的反应敏感,关于我国小豆生态区划至今尚无定论。综合小豆播种时间和种植区域,将小豆种植区域划分为北方春小豆区、北方夏小豆区和南方小豆区。

北方春小豆区  本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和河北、山西、陕西三省的北部,是我国小豆主产区,一般5-6月播种,9月底、10月初收获,以早熟大粒类型为主。

北方夏小豆区  本区包括河北中南部、河南、山东、山西南部、北京、天津、安徽、陕西南部及江苏北部等。是中国小豆第二主产区。一般在冬小麦收获后复种小豆,即6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上中旬收获,以中早熟中粒型为主。

南方小豆区  本区包括广西、云南、台湾等南方各省区。此区耕作制度及地势复杂,春、夏、秋3种种植类型均有,是小豆的非主产区。

 

品种资源

世界上搜集和保存小豆种质资源较多的国家为中国和日本。截止到2007年,资源保存数量依次为中国5084份(内地4856份,台湾228份)、日本2856份、韩国2434份、印度1200份、朝鲜200份,共计11774份(含部分重复保存资源)。另外,美国、澳大利亚、荷兰、德国等国家从上述国家引进了少量资源或品种供研究和生产使用。目前,中国已收集保存小豆资源5000余份,其中,收集资源较多的省份有山西(600份)、湖北(426份)、河北(390份)、河南(371份)、陕西(322份)、吉林(260份)、黑龙江(258份)、北京(258份)、山东(235份)、安徽(207份)、辽宁(150份)、贵州(136份)、云南(109份)等省市。

我国小豆种质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按粒色分为红小豆、白小豆、绿小豆、花纹小豆、花斑小豆、黑小豆、橙色小豆和褐黄小豆等;按籽粒大小分为小粒种(百粒重小于6g)、中粒种(百粒重在6-12g之间)和大粒种(百粒重大于12g);按结荚习性分为有限结荚和无限结荚;按生长习性分为直立、蔓生和半蔓生三种类型等。1978年以来,全国开展了小豆品种资源的征集、鉴定与研究,到2007年共收集并编入《中国食用豆类品种资源目录》的小豆资源达4856份。对部分资源进行了抗叶斑病、锈病、抗蚜虫、抗豆象、耐盐性、抗旱性和耐瘠性、抗寒性等鉴定,同时进行了部分资源蛋白质、脂肪、淀粉及多种氨基酸的检测。这些鉴定结果对我国小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