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其他>>籽粒苋
 

籽粒苋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18-12-21   |  阅读次数:18954次

  

籽粒苋:黑龙江20080807 305.jpg

  籽粒苋 ( Amaranthus L)属苋科(Amaranthceae)苋属(Amarahthus)的一种栽培种(图10-1),英文名amaranto,又称千穗谷、西黏谷、仁青菜、玉芝麻、御谷,是一种粮食、饲料兼用作物,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籽粒苋根系发达,耐旱能力强。在生育期间能忍受0—30cm土层含水量仅4—6%的极度干旱,远比一般粮食作物耐旱。

籽粒苋耐盐性较强,一般可在土壤含盐量0.10-0.23%的中度盐渍化土壤及pH值为5.5的酸性土壤上正常生长发育。在pH8.0—8.6碱化土壤上,籽粒苋也可良好生长。籽粒苋这种耐盐碱较强的特性,为沿海滩涂和盐碱荒地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籽粒苋是C4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营养物质积累较多,生长迅速。籽粒苋出苗40天后即进入快速生长期,株高每日可增长3—6cm,最快时可达10cm,叶片日增长1片以上,所以植株高大,产量高。一般产籽粒2250—4500kg/ hm2,兼收青茎叶30—60t/ hm2

籽粒苋生长异常繁茂,不但叶片大又多,而且分枝多。一株高2m以上的籽粒苋植株,有分枝20—40个,叶片100—400片,所以有较高的生物产量。

籽粒苋的再生能力极强,遇风雹灾害袭击折茎后能很快萌生新枝,茁壮生长。刈割后留茬,在地上茎的叶腋间能很快长出分枝。春播一年可割2—3茬。作为一种青饲料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形态特征

籽粒苋有庞大的根系,其发达程度远远超过了其它双子叶植物。主根入土深度可达2.5m,根系分布的最大宽度为1.5m ,1—4级侧根的总长度达 20.6万m,侧根数达到450万条。

     籽粒苋植株高大,株高一般200—300cm,最高可达350cm以上。茎直立粗壮具分枝,茎粗2—3cm,光滑,具有明显的沟棱,呈淡绿色、浅绿色或红色,部分品种的茎表皮有紫色条纹。

 叶互生,宽大而繁茂,有长叶柄,长3—10cm;叶片长5—30cm不等,叶最宽处约有15cm左右,基部渐窄,先端尖,叶缘无锯齿,网状脉;叶片有长圆或边缘圆形、卵圆形或披针形;叶多绿色,或紫红、彩色,还有叶柄为紫红色而叶身为绿色。

茎顶着生的圆锥花序很长,一般40—60cm,直立或下垂,分黄绿色和紫色两种。侧枝顶着生穗状圆锥花序,为无限性。

花小,单性,雌雄同株异花,每个花有1苞片和5个萼片,苞片比萼片长,顶端生有短芒,绿色或紫色。

果实

籽粒苋种子为为卵形,盖裂,成熟时横列。果实(即种子)扁圆形,有粳糯之分,粒色有白、黄、紫红、黑色。有光泽,千粒重0.5—1.2g,每株可结籽10万粒以上。

 

分布与生产

籽粒苋原产于中美州和东南亚的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在古代,曾是中美州和南美州印第安人的主要食品。400年前还是美州印第安人的主要粮食之一。籽粒苋的分布十分广泛。在美州从阿根廷到安第斯山,从危地马拉到墨西哥,以至美国西南部;在亚州从伊朗、斯里兰卡到印度,经过尼伯尔、喜马拉雅山脉到中国、蒙古;在非州的尼日利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等国都有种植。

中国是籽粒苋的原产地之一,全国各地都有种植。甲骨文中就有“苋”字。古人称苋为蒉。史书上的名称是“千穗谷”。唐初史学家李延寿在其撰著的《蔡樽传·南史》中记有:“樽在吴兴不饮群井,斋前自白苋紫茄以为常饵”。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1578)中说:“苋之茎叶,高大而易见,故其字从见,指事也”。

中国是籽粒苋主产国之一,北从黑龙江漠河(52°N),南到海南省的三亚(18°N),东从江苏省沿海滩涂(131°E),西抵新疆塔城(83°E)都有种植。据统计,90年代全国播种面积约在2.7万hm2,在旱作条件下籽粒苋的产量依次为四川凉山(海拔2000m)5340 kg/ hm2,河北平原4125 kg/ hm2 ,山西盆地和东北平原2250—4500 kg/ hm2

 

品种资源

美国Rodale有机农业研究中心从世界各地收集了1100多份种质资源,对它们进行了种植、评价和培育等基础性研究,与亚、非、拉、美的科研机构合作,选育出不少优良品系,克服了植株倒伏、落粒、无限开花习性等缺点,一些品系的烘烤性、碾磨性、爆裂性、食品性状得到改善,并适于栽种,收获和脱粒。培育株色与高度一致的品系,穗头在叶冠之上,利于机械收获。美国加州大学利用从印度、中南美州及美国收集来的种质,培育植株高度、开花时间、外型、抗病虫害、对野生苋生殖隔离等性状整齐一致的品种。印度国立植物遗传资源局收集到1400份种质资源。进行种质资源收集、育种等研究的还有尼日利亚、巴西、加纳、印度尼西亚、肯尼亚、朝鲜、波多黎各、中国台湾、泰国、荷兰、乌干达、英国、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

野生苋  野生苋也称杂草苋,多属农田杂草。一年生,植株矮小,茎细叶小,籽粒黑色,千粒重0.5g左右。抗逆性极强,能在旱、薄等逆境条件下生长发育、成熟。品种较多,大部分品种幼嫩茎叶可作菜用和畜禽饲料。常见的野生杂草苋有:反枝苋:高 20~28cm,茎直立,叶密生短毛。原产热带非洲,我国分布于东北、西北和华北;雏果苋:也叫绿苋,株高40~80cm,全株无毛,茎直立,分枝少。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广布于热带;凹头苋:高10~30cm,全株无毛,直立或匍匐,基部分枝。分布在我国南北各地;刺苋:30~100cm,茎多分枝,几乎无毛。原产热带非洲,分布于陕西、河南、华东、华南和西南。

栽培苋  经过人类长期选育的苋。即有粒用苋、蔬菜苋、饲用苋、观赏苋等均属栽培苋,是供人类利用的主要苋资源。地方栽培品种是指经过长期的自然与人工选择,对当地的环境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在各地种植历史较久的当地农家品种。

 

营养品种

籽粒苋含有较多的赖氨酸与含硫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在谷类作物中却相当缺乏;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在苋中含量比较少,仅及谷类作物中含量的2/3~3/4,而它们在谷类作物中的含量则又过多。若把苋与玉米相混,则互补了彼此缺少的氨基酸,使蛋白质品质更接近于FAO/WHO所推荐的水平。

苋粒含脂肪7%左右,其中亚油酸含量占脂肪酸的40—50%,油酸占30%,棕榈酸占20%,硬酯酸仅为 4%。苋粒中含的矿物质高于一般谷类作物,苋粉中含有的铁、钙、锌分别是小麦面粉中含量的10、8、4倍。

籽粒苋是粮饲兼用作物既可收籽实食用,又收营养价值较高的青体做青贮饲料,叶粉饲料,还可提取蛋白质、赖氨酸、不饱和脂肪酸、支链淀粉等做食品添加剂。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