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地
产业园地>>适口性是杂粮品种改良方向
 

适口性是杂粮品种改良方向

来源:农民日报  |   作者:冯佰利   |  发布日期: 2016-05-24   |  阅读次数:21358次

  

  荞麦、糜子、谷子等杂粮是起源于中国的古老农作物,我国种植的小杂粮种类繁多,包括谷子、高粱、荞麦、糜子、燕麦、大麦、薏苡、蚕豆、豌豆、芸豆、小扁豆、鹰嘴豆、草豌豆等数十类作物。

  小杂粮生育期短,抗旱耐瘠,适应性广,是我国区域性特色农作物,因其独特的抗旱、抗寒、抗涝、抗盐、生育期可塑性强等特性,成为中西部生态脆弱地区重要的粮经作物。更因它丰富的营养功能,成为人们食物多样化不可或缺的农作物,也是21世纪宝贵的保健食品资源。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小杂粮就是养育中华儿女的古老农作物。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餐桌上的主食已不再满足于追求大米、白面,而多用小杂粮来丰富主食结构,在注重营养的同时更加注重食物的多样化、保健性和安全性。当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平衡,但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因地制宜发展小杂粮,研究集成小杂粮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与加工结合,对推进小杂粮产业发展,丰富粮食品种多样性,提高国家粮食生产能力,实现中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对于大宗粮食作物,小杂粮种植分散,耕地地形复杂,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水平普遍较低,加之品种混杂退化,优良品种少且推广困难,生产潜力发挥受到严重制约。据统计与调查,我国小杂粮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5%~6%,总产量占比不足3%。我国小杂粮作物单产水平普遍偏低,平均不足大宗粮食作物的40%,与其他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的国家相比相差甚至更多。

  优异资源挖掘和种质创新是杂粮品种改良的基础。挖掘优异基因资源,创新种质是杂粮品种突破的关键。目前,杂粮育种上,如荞麦黄酮、薏苡甾醇类、豆类蛋白质、抗性淀粉等生物活性物质开发,荞麦、糜子落粒性、倒伏性等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相对于大宗作物,杂粮育种研究基础较薄弱,研究人数较少,对杂粮的功能特性,特殊性状研究不足,除谷子、高粱等作物外,其他杂粮的品种研究仍处在初级阶段。近30年来,国内先后选育糜子品种约130多个,其中杂交选育的品种仅占1/3。

  近年来,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以及国家小杂粮品种区域试验等科研平台的支持下,国家建立了杂粮品种鉴定委员会和科研协作组织,稳定了杂粮科研队伍,极大地推进了杂粮产业发展。

  适口性好、优质专用、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是杂粮品种改良的方向。尽管杂粮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生物活性物质,但适口性较差是制约杂粮消费的重要因素。因此,选育优质专用、适口性好,符合加工要求的杂粮品种是杂粮品种改良的方向。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先后开展糜子淀粉特性、蛋白质特性及糜子蒸煮食味品质评价研究,组织糜子育种单位、糜子加工企业开展糜子育成品种品质评价,为生产推荐适口性好的优质品种,并引导育种单位开展优质专用品种选育,推进了糜子生产和产业发展。

  适于机械化收获、抗倒伏以及适于轻简栽培的品种是杂粮产业发展必要条件。谷子糜子起源于中国,是古老的五谷之一,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哺育作物,其营养丰富,且耐旱耐瘠、耐贮藏、粮饲兼用,但长期以来,依靠人工间苗、除草,不仅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难以规模化生产。因此,研究集成轻简高效栽培技术,选育抗除草剂专用品种,研发与之配套的农机农艺生产技术是应对当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作者系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