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地
产业园地>>小杂粮发展的瓶颈在哪里?
 

小杂粮发展的瓶颈在哪里?

来源:金银岛农业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15-01-15   |  阅读次数:7403次

  

  说起杂粮,人们习惯性地冠之以“小”字。与大田作物相比,杂粮主要套种在沟边壕沿、山区旱地上,种植面积小,且又不是主食,因此被称为“小杂粮”。过去,山东省高青县曾广泛种植小杂粮,尤其是棉田套种杂粮。而如今,高青县棉田大幅缩减,杂粮面积也随之锐减,过去那种家家种棉花,户户杂粮香的繁盛景象很难再现。

  曾经“吃香”的五谷香

  今年55岁的郭孝宝,是黑里寨镇东段村五谷香杂粮供销公司负责人。收购、贩卖小杂粮,他已经“从业”30余年了。

  “早年,我的杂粮收购渠道有两个,一是农民上门销售,再是上集市收购。”郭孝宝说,那时一到杂粮收获季节,来他公司销售杂粮的农民常常人满为患。最多时一天的收购量多达上百吨。

  “家家种棉花,棉田套杂粮。打下的杂粮除留一部分自己食用,大部分换成了钞票。”他说,由于杂粮存量大,当地催生出不少杂粮贩子。“二十年前,光我们村里干这行的就有七八个,现在只剩下我们两个。”郭孝宝说,过去农村集市或大或小都有个杂粮市场,绿豆、小豆、红小豆、爬豆、芝麻甚至地瓜干,应有尽有。“田镇大集上的杂粮市从南到北有二里多地,叫买叫卖,人声噪杂,非常红火。现在再去看,一个卖粮的也没有!粮食市在农村集市上‘集体消失’。虽说个别集市上还有为数不多的小杂粮摊贩,但根本称不上‘市’。”郭孝宝说,他现在的营销方向也发生了转换,由早先的由村进城,变成了由城到村--从大型杂粮批发市场批发再批发当地经销商,年销量也由过去高峰时的上千吨下降到目前的二三百吨。

  农民为何不愿种?

  小杂粮为何变得如此“小”了?相当一部分原因要归到棉花身上。过去,杂粮主要在棉田里套种--棉花四月份播种,覆上地膜后,在田垄之间套种绿豆等。绿豆的生长期为2个多月。等棉花长到人的膝盖高,绿豆也就成熟了,基本不影响棉花生长。“棉花不减产,还能多出一季收入。棉农基本都搞套种。”郭孝宝说,套种以棉田、玉米田居多,主要是棉田。过去家家户户种棉花,现在种棉花的少了,小杂粮也就失去了套种的基础。即使有人种棉花也因为套种太费事,不愿再去搞套种。

  笔者采访中了解到,机械化操作难也迫使小杂粮变得更小。现在,有的杂粮作物从管理到收获仍然沿用最原始的作业方式,比如绿豆收获用手撮,芝麻收获要摔打,大豆要用轱辘碾。“现在农村经济是打工经济,打工一天200来块钱。老百姓是啥省事种啥。”郭孝宝说。

  以绿豆为例,按目前高青县正常年份的亩产量和市场价计算,一亩地收益约为1000多元,比大田作物稍高。但是因为种杂粮太“复杂”,农民还是不想种。“豆科作物的特点是果实不在同一时间成熟。拿同一株作物来说,早熟的和晚熟的时间相差五六天。早成熟的如不及时撮下来会爆在地里,造成损失。”郭孝宝说,绿豆的收获是熟一个撮一个,不成熟的提早撮,回家晾晒会影响成色,降低品质;成熟了的不及时撮,就会爆在地里;而且至少要撮两遍,多的能达到五六遍。”

  相较而言,大田作物的日子要好过得多。因为大田作物面积大,市场广,机械生产厂家愿意在大田作物机械上多投入。大田作物完全实现了机械化,机械作业有厂家成熟的技术服务。

  发展的瓶颈在哪里?

  大田作物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小杂粮作为主粮的补充,它的存在是否可有可无?高青农业局副局长杜作忠对这一说法持否定态度。他说,随着人们膳食营养观念逐渐建立起来,营养全面、味道可口的小杂粮会越来越受到市民欢迎。就食用杂粮的技巧,郭孝宝建议到:做饭前可将硬质杂粮先放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文火熬煮。“不长时间,做出的稀饭色香味俱全。”

  与小麦、玉米、水稻动辄亩产过千斤的产量相比,杂粮作物的产量明显偏低。“大田作物实现了良种全覆盖,提高了质量增加了产量,而杂粮的产量仍然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正常年景,绿豆的产量为200多斤/亩,大豆,400斤/亩算是高产了。”郭孝宝呼吁种子公司在良种繁育上做文章,及早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小杂粮作物品种来。

  与大田作物有成熟配套的机械化服务相比,杂粮作物目前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机械化水平上。“市场上少有专门针对某一杂粮作物的农机具,杂粮面积过于狭小,制约了机械的研发推广。机械化的发展滞后又反过来制约了杂粮的发展。

  杂粮也需“大田化”。边角零散之地并非杂粮生存之地,杜作忠说,杂粮也适宜大田化种植。该县常家镇台李村丰饶粮食合作社去年试种张杂谷8号小米获得成功,今年他们将面积扩大到200亩,并与大型超市签订了每斤6元的收购协议。按小米亩产700斤计算,丰饶合作社的小米亩收益将达3500元,扣除投入成本,纯收入可达2500元,收效比大田作物高出不少。李峰短评

  抓住小杂粮的大机遇

  小小杂粮,棉田套种,手工收割,工序繁琐,很多人质疑小杂粮的未来。

  事实上,小杂粮才是当下健康生活的大趋势。一线城市的大超市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杂粮,包装精美、堆放整齐,从来不缺光顾者;南北货网店一家又一家,醒目位置上也是小小杂粮唱主角。从线下到线上,杂粮的市场地位越发不容小觑,在背后支撑杂粮产业向前发展的因素里,首当其冲的无疑就是健康观念的普及。在现阶段广大国民基本解决了“吃饱”问题后,自然地向往“吃好”“吃健康”。加之近年来国民养生意识的增强,越发体会到以往饮食结构上的不足:重盐重油、吃得太精细。杂粮这一在国民心中留有不错“感情基础”的农作物,就一跃登上了千千万万家庭的餐桌。

  杂粮今日之小与前途之光明意味着有做大的机遇,像高青县从改良农作物、牵手大型超市等方面入手,便是开拓小杂粮的大未来之举措。不妨多探索,多找找市场规律,摆脱传统农业思维的限制,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和互联网思维去看待杂粮之小,相信破除这一谜题指日可待,随之更多家庭不仅能享受到杂粮带来的健康,也可以买到更实惠更优质的杂粮。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