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指导
生产指导>>甘肃镇原县小杂粮生产
 

甘肃镇原县小杂粮生产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13-09-25   |  阅读次数:2985次

  

  小杂粮既是镇原县一大特色粮食作物,也是夏粮秋补的增产补救措施,以糜子、谷子、荞麦等为主,常年播种面积20万亩左右,总产1600万公斤以上,其中以糜子和荞麦面积最大,年平均种植面积在15-17万亩之间,产量1300万公斤左右,其次是谷子,年平均种植面积约2.4万亩,产量20万公斤左右。尤其是近年来全县在农业生产中,围绕市场需求,抓住小杂粮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增加投入、加强管理、优化技术、提高品质为重点措施,有效利用了全县的自然资源条件,使小杂粮生产获得了稳产、快速发展,单产效益和综合水平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今年在上肖杨城村、路岭村、太平镇俭边村、孟坝镇西壕村开展了机械化播种技术的示范推广,示范面积6440亩,建成了千亩小杂粮示范点三处,从目前长势来看,全县小杂粮预计亩产可达到110公斤。

  从2011年开始,镇原县被国家农业部列为糜子高产创建县。今年是实施项目的第三年,三年来,分别在孟坝镇、临泾乡、武沟乡各建成一个万亩示范片,示范总面积30836亩,其中2011年孟坝镇示范片面积10350亩,涉及14个行政村,5320个农户,平均亩产192公斤,比非示范片平均亩增产72公斤,增产60%,实现总产198.72万公斤,总增产值147.55万元;2012年临泾乡示范片面积10030亩,涉及4个行政村,2317农户,平均亩产195.6公斤,比非示范片平均亩增产110公斤,增产128%,实现总产160.08万公斤,总增产值220.66万元;今年武沟乡示范片完成10456亩,涉及5个行政村,1643个农户,预计亩产195公斤。

  全县小杂粮生产特点

  1、小杂粮适应性种植地位明显提升。镇原的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气温冷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偏少且季节分布不均,年降水量450mm左右,70%–80%集中在7月–9月。气候特点与小杂粮生长习性相吻合,种植小杂粮相对其他作物稳产性较好,且小杂粮是粮草兼用、轮作倒茬、培肥地力的特色作物,在旱作农业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镇原县将小杂粮生产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防止减灾的重要作物来抓。

  2、抗旱减灾功能进一步明显,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近年来,镇原县干旱明显加重,季节性连旱、年度连旱频繁发生,十年九旱已成为常态。小杂粮适应性广,生育期短,是填闲补种、后茬复种、翻拆改种的首选作物,镇原县已初步形成了规模种植区,屯字塬、平泉塬、孟坝塬形成糜谷种植区,北部山区形成荞麦、谷子、豆类种植区。

  3、生产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农民持续增收作用增强。镇原县农技中心常年来坚持小杂粮生产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提高了小杂粮生产的科技含量。在良种方面先后引进了一批小杂粮优良品种,主要有陇糜5号、8号,温萨、苦荞等新品种,这些优良品种在全县起到了更新换代,增产增收作用。通过生产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小杂粮单项技术及套作技术规程,实行了规范化种植技术,使小杂粮单产水平有所提高,增加了农民收入。

  合防治措施,科学组织农户进行病、虫、草害的防治。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