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芸豆产业发展座谈会在哈尔滨市召开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03-10-05
| 阅读次数:4345次
2003年3月4日至5日,农业部农垦局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农垦大厦召开芸豆产业化发展座谈会。有关科研单位、国有农场和进出口公司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我国芸豆产业发展的科研、生产和出口销售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提出了我国芸豆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和措施。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业局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豆类分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现将会议纪要如下:
一、我国芸豆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和问题
发展芸豆产业,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增收、扩大出口、增加创汇和边远落后地区扶贫,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芸豆产业化经营的经验
1.以出口为导向,发挥外贸企业的龙头作用。
近几年,我国芸豆产业有了很大发展,国际市场的需求拉动是原因之一,如古巴进口芸豆、伊拉克石油换食品计划等。还有外贸企业改制、创新和开拓,以及民营企业和外商介入芸豆市场,也增强了在世界各地的推销能力,开拓了新的出口市场,芸豆出口逐年增长,并惠及到其他产业。据统计,2001年,我国芸豆出口达43万吨,创汇1.5亿美元,占全国粮食出口总量的4.43%,占我国杂豆出口量的59%,是全国粮食出口创汇总额的10.45%。2002年,我国芸豆出口量再创新高,达47万吨,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2、以科技为支撑,发挥科研、推广等单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芸豆等食用豆类种质资源研究列入国家重点课题,20多个省(区、市)的有关单位广泛开展芸豆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鉴定及创新利用,对我国农业科研和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4247份芸豆资源编入《中国食用豆品种资源目录》,并在品种收集、保存及评价鉴定的同时,制定了中国芸豆优异种质质量标准,筛选出201份优异种质,通过不同生态区域的适应性和产量比较试验,筛选出一批可供生产上直接利用的优良品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分别于2000年、2002年组织了四川、云南、黑龙江、内蒙和新疆等地的小杂粮考察,并根据我国小杂粮生产发展的需要,组织了芸豆、绿豆、小豆、蚕豆、荞麦品种区域试验。目前在全国21个省区、78个单位开展了的国家芸豆等小杂粮品种区域试验和芸豆等中国小杂粮名品鉴定。各地还通过对当地品种整理,根据生产上的需要,提纯复壮了一批芸豆品种,满足了生产的需要。许多芸豆名优品种已大面积推广,一些名优产品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如新疆阿勒泰圆奶花芸豆、东北长奶花芸豆、东北黑芸豆、东北中白芸豆(白沙克、日本白)、黑龙江?总慷埂⒛诿晒旁材袒ā⒃颇洗蟀总慷埂⒃颇现邪总慷沟取?蒲泻图际跬乒阍谲慷共?捣⒄怪衅鸬搅酥С抛饔谩?BR> 3、以创收为目标,调整优化生产基地。
近几年芸豆产业的发展,已在云南、贵州、四川、黑龙江、吉林、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及新疆等省区,形成一批生产基地,常年种植面积约60万公顷,总产约65-70万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生产国。新疆富蕴县政府把提高奶花芸豆产品质量,扩大出口作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加以培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黑龙江垦区把芸豆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首选作物, 2001年种植面积达到2.2万公顷,2002年达到7.4万公顷,总产达到19.13万吨,垦区有些规模大户,年收益达到几十万元。农垦系统已在发展芸豆生产基地中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现有规模化芸豆生产基地近10万公顷,总产约20万吨以上,其组织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生产格局,对整个芸豆产业的发展起到非常深远的作用。
4、以服务为中心,发挥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作用。
近几年,各地各部门和行业协会发挥各自职能作用,推动国内芸豆产业化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地,农垦、粮食、外贸等部门和企业创建稳定的芸豆生产基地,组织农户和职工提高芸豆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对芸豆产业化发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内蒙古、辽宁、山西等省区采取多种形式发展芸豆产业化,如组织小杂粮产品展销会带动芸豆等小杂粮的发展。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豆类分会开展行业指导、交流信息和促进行业自律等活动,对开拓国际市场、指导国内生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问题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芸豆产业还处在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过渡之中,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一是出口方面,国际市场的信息不灵、不通畅,对竞争对手和消费市场了解不够;缺乏有实力、有突击能力的出口企业;出口商横向配合比较差,易被外商各个击破;缺乏出口在产加销方面的纵向支撑体系,出口效率比较低。二是生产方面,种植有盲目性,种植面积大起大落;布局不尽合理,没有形成稳定的生产基地;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稳定性较差,含水率高,有的年份有的品种出现积压。三是科技方面,研究工作相对滞后,科研经费不足;生产中缺乏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四是流通方面,产销关系不稳定,履约率低,没有形成专业的批发市场,运输等各种基础设施比较差,中介组织及行业组织的发育迟缓。五是产后处理方面,筛选、分级和储藏手段落后,深加工严重滞后,国内消费市场没有打开,出口附加值比较低。六是组织管理方面,有关部门重视不够;受管理体制的局限,管理分割,缺乏协调;缺乏统一的布局规划和明确的发展战略。
二、今后芸豆产业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
(一)发展思路
今后我国芸豆产业发展思路是:以出口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专业化基地为基础,树立品牌形象,加快产业化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打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芸豆产业。
(二)芸豆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1.继续把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外销能力作为重点。充分发挥各类外贸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巩固现有国际市场份额,积极拓展中东、欧美市场,。
2.以提高芸豆产品质量为核心,优化区域布局,避免盲目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形成集中、规模化的优质生产基地,提高种植农户和农场职工的收益。
3.以良种良法为中心,加强科研推广工作力度,加强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芸豆产品质量。
4.加强芸豆的产后处理,开发国内芸豆食品消费市场,招商引资扩大食品加工范畴。
5.促进芸豆集散地的形成,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发育中介组织,提高履约率。
6.实行统一组织协调,加强政府服务力度,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解决有关政策问题。
三、促进芸豆产业化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应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开展国际市场调研,收集、发布国内外芸豆的消费、流通、科研等有关方面的信息,以及国际政治等方面对芸豆产业的影响,做到知己知彼。及时制定和调整我国芸豆生产、出口战略,提高芸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出口部门组织活动,创造更多的促销机会,包括出去参加各种会议,为我们的出口商、供销商创造与外商接触的机会等。要建立纵向的出口支撑体系,实行外贸、科技、农业的一体化经营。培育壮大出口企业,深化国有出口企业体制改革,重视民营出口企业的成长,欢迎有实力的外商企业参与芸豆经营,并与我国市场对接。加强行业自律,实行最低报价、联合报价,加强横向联合。
(二)加大科研推广力度。整合科研推广力量,继续加强对品种的整理,加强区域试验和审定,加强对芸豆品种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保障科研人员得到合理的回报。加大对引进国外品种的消化、吸收和提升力度,避免原始创新的风险和费用。芸豆科研应纳入国家专项科研项目,并给予经费支持。汇集各方面的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吸收外贸企业对芸豆科研的的意见,找准科研方向;尽快选育一批商品性好、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新品种;对名优农家品种及时进行提纯复壮,加速良种繁育;积极引进国外品种资源,尤其对国际市场走俏的品种要积极组织力量进行多点试验示范,以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
(三)建立稳定的优质芸豆生产基地。生产企业要把握住国际芸豆市场的风向标,按照出口商的要求和提供的信息,研究国际市场的俏销品种;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在生产、加工、出口一体化体系下,实行生产规范化、产品标准化;严格加强质量检测,改进栽培技术,提高芸豆商品品质。加强优势生产区域规划,选择优势产区,按照适当集中、规模发展的原则,实行集中连片种植,形成规模生产;统一基地建设的生产标准,确保基地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实行专品种种植,纯品种销售,产业化经营,争创优势品牌生产基地,稳定优势生产基地的销售。
(四)切实加强芸豆产后处理。强化基地芸豆产品技术服务体系和综合管理措施,积极开发名优珍稀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在主产区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新格局,不断满足国内外贸易对质量的要求。逐步采用国外的先进设备或与国产设备结合,加强芸豆的筛选、分级、分类、包装等。围绕建立集散地,增加仓储设施,提高生产基地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吸引国家级和省级的重点食品龙头企业进入芸豆产业,使生产基地和食品加工龙头企业衔接,加快芸豆食品在国内消费市场的开发。
(五)培植芸豆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随着芸豆生产基地的稳定发展,建立芸豆产品具有集散作用的产地批发市场,对形成芸豆的价格机制、减少出口商、锁定成本十分重要。在黑龙江西部(以农垦九三分局为基础)培育集散地,便于国内外的商家采购,也便于农户直接交易,还有利于形成芸豆产业的信息、价格。要发育中介组织,培育芸豆经纪人,分减、分担、化解风险,在带动农民致富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试行外贸代理,发挥外贸企业、外商的优势,培养国内合格的供应商。改善运输、市场、信息各方面的支撑条件,逐步建立芸豆的信息(包括生产、流通)发布制度。
也可召开芸豆产销衔接会,提倡优势的农户、农场和优势出口企业的产业对接,提高合同履约率,增强行业的整合力。
(六)加强产销服务。主管部门应重视芸豆产业的发展,把其列入农业优势产业范围,确定芸豆产业布局和规划,研究其发展战略,研究和制定发展芸豆产业的相关政策。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和芸豆出口的生产风险基金问题。加强有关部委的协调,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协调,充分发挥进出口协会的作用,增强合作联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