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州青稞产业发展思路
来源:甘肃省甘南州农科所 甘肃 合作 747000 | 作者:刘梅金 | 发布日期:
2011-08-18
| 阅读次数:3678次
青稞是大麦的一种,人们一般将栽培大麦根据籽粒上稃的有无分为皮大麦和裸大麦(青稞)。青稞即裸大麦,又称米大麦或元麦,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的阿坝和甘孜、云南的迪庆、甘肃的甘南和武威等地,在海拔4200~4500m的高寒农区,青稞几乎是唯一的粮食作物。青稞是甘南州的优势作物,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是藏族人民的主要食粮,近年来,随着对青稞功能营养元素的开发及一系列加工产品的启动,青稞将有望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粮食作物之一。本文结合甘南州青稞生产及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甘南州青稞生产与发展思路。
1.甘南州青稞生产现状及产品开发应用
1.1甘南州青稞生产现状
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地带,属高寒偏干旱的高原气候。全州土地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境内海拔1173—4920米,年均气温1-13℃,年降水量350—800mm ,年日照时间1800—2600小时。现有耕地面积101万亩(土地详查为143万亩),分布在除玛曲县外的7县(市)。甘南州在国内是青藏高原裸大麦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甘肃省青稞的主产区。青稞是甘南州最古老的种植作物,在全州除玛曲县外均有种植,常年青稞播种面积23万亩左右,占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8%,占全州粮食总产的35%,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各类农作物之首,是甘南州的优势作物,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甘南州青稞生产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七十年代以前,种植品种主要是锉青稞、长芒青稞等地方老品种,生产方式为最原始的生产方法,耕作粗放,广种薄收,不施肥、不灭草、不防病、不治虫,青稞生产水平低下,平均单产仅600-750㎏/ h㎡左右。起步阶段--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末,甘南州各级科技人员搜集大量的农家品种进行提纯复壮、杂交选育、系统选育等,先后选育出地方品种肚里黄、牡丹青稞、紫青稞等,系统选育出木选1号,杂交选育出71-27-2,引进矮秆齐、副8-4等品种在当地示范种植,发挥了较大的增产作用。同时逐步推广科学种田,开展了增施肥料、改进施肥方法,示范推广新式农具等项措施。这一阶段实现了由单纯的品种选育、引进、到新技术、新品种、新农具、新机械、新材料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青稞生产水平有所提高,平均单产1200-1500㎏/ h㎡左右。发展阶段--九十年代至今,甘南州科技人员建立了青稞种质资源库,先后杂交选育和引种选育出甘青1号,甘青2号,康青3号、甘青3号、甘青4号、甘青5号等青稞品种,在生产中相继大面积推广种植并向周边省份藏区推广应用。进一步改进了生产方式,示范推广规范化栽培,大力推广机械化耕作,将配方施肥、合理密植、病虫草鼠害防治等综合丰产栽培技术组装配套推广应用。这一阶段实现了青稞生产质的飞跃,由提纯复壮、引进试验推广新品种到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由单项品种和技术的推广到品种技术集成配套推广,由单纯的科学种田技术培训到增产增收综合技术培训,由片面追求产量到产量、品质、效益并重,青稞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平均单产2250-3000㎏/ h㎡左右。 此外,在甘南藏区青稞生产基地建设等项目中通过试验示范总结出了甘南州优质青稞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及青稞地膜覆盖丰产栽培技术规程等,为青稞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安全栽培奠定了基础。
1.2青稞产品开发应用
青稞具有食用、饲用、酿造及药用等多种用途,是藏族同胞的特需传统主粮和酿造青稞酒、青稞啤酒的主要原料,目前已开发的青稞产品有青稞酒、青稞啤酒、青稞麦绿素、青稞挂面、青稞饼干、青稞降脂胶囊、青稞茶等。甘南州青稞产品的开发主要以不同规范和风味的青稞酒为主产业,此外,临潭县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青稞产品麦索,夏河拉卜楞章格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章格糌粑已形成一定规模。同时藏区人民还以小作坊式进行藏族特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另外,青稞秸秆柔软香嫩,适口性好,营养含量高,是牦牛和绵羊、山羊等高原家畜的优质饲料。
2.甘南州青稞生产的发展优势
2.1 自然资源优势
甘南州是青稞最适宜的种植区域之一,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地形复杂,气候寒冷湿润,自然条件差,而青稞以其早熟,耐寒,耐瘠、抗逆性强等优异种性成为适宜甘南州高海拔地区生长种植的优势作物,州内工矿企业少,植被保存良好,森林覆盖率高,水、土、空气无污染,病虫害少,生态环境良好,青稞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
2.2 市场前景优势
甘南州每年需4000万公斤青稞以满足农牧民群众主食问题,而目前州内年生产青稞仅3000万公斤左右,同时,随着旅游业和加工业的发展,青稞作为藏区特色民族食品和青稞酒的主要原料,其需求正逐年增加,加剧了青稞供需矛盾,而且青海、四川周边藏区青稞的生产能力也是不足的,很难通过调运来缓解本区的供需矛盾,青稞生产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其次,青稞中β-葡聚糖可抑制胆固醇升高和防治血脂异常,心脑血管类疾病,是一种集保健和药用价值为一体的生理保健食品,其相关提取利用技术的开发早已引起国内外的关注,全球数以十亿计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癌症患者均是青稞β-葡聚糖类医药保健品的潜在消费者,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发展空间。
2.3 价格优势
以青稞为原料生产的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开发和畅销,使青稞原料需求不断增加,青稞的收购价也逐步上升,产地交易价格长期稳定在1.6~2.4元/kg之间,具有其它农产品无可比拟的价格优势。
2.4 技术优势
甘南州农科所是甘肃省唯一开展青稞育种的科研机构,自建所以来就一直进行青稞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主要以杂交育种为主,先后选育出甘青1号、甘青2号、康青3号等青稞品种,在生产上相继大面积推广种植。杂交选育出的青稞新品系88-88-10、91-88-5-4-1和94-19-1分别于2006年和2010年通过国家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甘青3号、甘青4号和甘青5号。同时通过参加青藏高原青稞联合区域试验、国家青稞品种区域试验和青藏高原区域青稞新品种联合筛选等试验,加强了与国内各青稞育种单位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丰富了甘南州青稞种质资源种类,为甘南州青稞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了科技支撑。
2.5政策优势
2002年青稞被国家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列为小宗粮豆中的大作物。农业部《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将甘肃列为青稞优势区域,通过培育新品种,使优势区产品优质率达到95%以上,并建成一批专业化生产基地。青稞特色产业的开发列入甘南州农业优势产业发展规划,而且甘南州是甘肃省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和高寒阴湿贫困地区,是国家和省上着力扶持的地区之一。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今年国家将对农民增加良种补贴,启动青稞良种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是中央为稳定粮食生产,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而实行的一项重大政策。国家实施青稞良种补贴,有利于优化甘南州农作物种植结构,稳定青稞种植面积,加快青稞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加农牧民收入。因而发展青稞生产符合国家和地方政策,具备了政策支持的优势。
3.甘南州青稞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1自然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甘南州属于青藏高原裸大麦区,地形地貌复杂,境内海拔差异大,立体气候明显,形成多样的农业生态类型。州内大部分地区土地贫瘠,低温、霜冻、干旱、雹灾以及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和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脆弱,设施农业和农田装备比较落后。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以及长期以来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青稞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保障程度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3.2 科研基础条件差,育种技术力量薄弱
由于甘南州地处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在科研设施,设备方面投入不足,科研条件差,科研经费不足,品质和抗性育种未开展,品种选育在很大程度上凭经验,以常规育种育出的品种品质突破性不大。随着对青稞功能元素的深入研究和青稞产品的开发,对青稞育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能高产,又要育出符合不同功能、多用途的专用性品种。而我州青稞研究的专业技术力量十分薄弱,科研基础条件和科研水平无法达到工作需要。
3.3品种混杂退化严重,新品种推广慢
甘南州藏区农牧民中,文盲及半文盲所占比例较大,对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青稞生产用种大多数为农户自产自留或相互串换品种,品种混杂退化严重,大多数地方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在青稞生产管理中施肥少、不灭草、不防病、不治虫,致使青稞产量低,效益差。同时,甘南州经济基础薄弱,政府对农业投入不足,致使原有品种保纯复壮工作几乎停滞,供种体系不健全,选育出的新品种繁育跟不上生产需要,良种供应体系不健全,新品种推广速度慢。
3.4加工技术落后,产业化水平低
甘南州青稞酒厂生产规模小,缺少名牌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糌粑等传统青稞食品主要通过分散手工作坊生产,作坊加工浪费大,效率低,设备简陋,工艺简单,操作过程缺乏严格的卫生要求,产品容易霉变,很难批量走向市场,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化开发缓慢。
4.甘南州青稞生产与发展思路
4.1加大宣传力度,为青稞生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建议农业科研工作者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良好机遇,由国家大麦产业技术体系牵头,组织青稞首席专家、岗位专家和相关省(自治区)、州(市)科研院所,从藏区群众粮食安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各种有效媒体,大力宣传青稞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发展青稞生产的认识,达到全社会关心青稞生产、支持青稞生产的目的,为青稞生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2争取国家支持青稞生产的政策,完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
通过学习《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和中央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等法律法规政策,在各地农业科研机构积极向当地财政、农业等部门汇报争取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同时,建议由国家大麦产业技术体系组织相关专家向国家有关部委汇报,争取出台加快青稞生产的行业政策,逐步提高农业科研投入比例,完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将发展青稞生产的科技投入基本比例、最低限额及增长幅度纳入有关财政预算的法律规范中,实现青稞生产投入的结构性增长。
4.3设立青稞专项育种科研支持基金,加大青稞新品种研发力度
充分运用国家扶持小杂粮的相关政策,通过积极汇报,争取政府设立青稞专项育种科研支持基金,加强青稞优质种质资源收集、整理、筛选,鉴定和利用研究,充分利用我国青稞品种资源优势,开展育种协作,提高青稞育种水平,加快优质专用青稞新品种的选育;加大国家青稞品种区域试验和青藏高原区域青稞新品种联合筛选试验等试验力度;以常规育种为主,结合现代生物工程等科学技术,培育推广高产、优质、多抗、专用青稞新品种,为青稞生产提供品种支撑。
4.4建立青稞新品种繁育体系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加快引进和育成青稞新品种 推广力度
甘南州作为甘肃省的青稞主产区,要争取建立省级青稞育种基地,与专业化生产基地结合,进行青稞新品种的繁育、中试、试验和推广,同时建立高标准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增加青稞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加快青稞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建立青稞新品种繁育体系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要通过示范户和示范区建设来实现,要充分利用国家青稞良种补贴政策,扩大新品种种植规模,重点示范推广青稞旱作栽培技术,通过科技示范户和示范园区推广的青稞新品种、新技术和生产试验、示范等作用,让农牧民在看到新品种新技术的增产效益后,加快农牧民认识、接受青稞新品种、新技术的过程,从而加快引进和育成青稞新品种推广力度,以此辐射带动全州青稞生产水平的提高,实现青稞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安全。
4.5建立信息服务网络,促进产供销信息交流
建立甘南州青稞生产信息服务网络,形成与全国联网的信息传播系统,搞好信息的预测、收集、分析和发布工作,引导青稞生产的正确走向,使甘南州青稞产品走进全国和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国家小杂粮网站和政府有关网站收集和发布相关青稞新品种、栽培技术、加工产品、供销等信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为青稞生产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网络信息服务支撑。
4.6加强青稞产品开发力度,注重产品精深加工
甘南州青稞产品的开发应从初加工入手向深加工拓展,形成初、深加工并进的趋势。青稞糌粑、青稞馒头粉等的加工科技含量低,资金投入少,易于发展,应当提倡凡是生产青稞杂粮的地方以家庭或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方式进行加工。 同时考虑研究青稞精深加工产品,研发高附加值的青稞功能食品、药膳食品、化妆品、药品等,其科技含量较高,资金需求较大,应当鼓励,支持有一定经营能力的人建立加工型的龙头企业, 由龙头企业带动,走“产、供、销”相结合的路子,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和流通链;由政府主导,加大农牧民青稞原料技术培训,以“公司+农户”等形式发展订单农业,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经营成本,防范市场风险,进一步提高青稞的附加值,保证农牧民增收,促进甘南州青稞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