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地
产业园地>>甘肃省发展小杂粮大有可为
 

甘肃省发展小杂粮大有可为

来源:陇南市园艺场,甘肃武都746000  |   作者:周志辉   |  发布日期: 2009-11-03   |  阅读次数:5449次

         

小杂粮泛指生育期短、种植面积少、种植地区和种植方法特殊、有特种用途的多种粮豆,其特点是:小、少、杂、特。我国的小杂粮大体分为四类:一是杂粮类,如荞麦、糜子、高粱等;二是杂豆类,如芸豆、绿豆、红小豆等;三是小薯类,主要有红薯、马铃薯等;四是小油料类,如紫苏、芸芥等。其中,荞麦、糜子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2位,蚕豆产量占全球生产量的1/2,绿豆、小豆占生产量的1/3,同时我国又是燕麦、豇豆、小扁豆的主产国,故我国有“小杂粮王国”之称。
  我国小杂粮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甘肃、陕西等省区。小杂粮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①在地域种植和季节安排上具有不可取代性和互补性,能与其他大田作物实行间作套种;②小杂粮富含各种营养成分,既是传统口粮,又是现代保健食品。营养学家也在不断呼吁人们要重视从杂粮、杂豆及其制品中摄取营养,小杂粮食、药同源,粮、饲、菜兼用,是食品、饲料、酿造、医药等工业的重要原料;③小杂粮是我国传统的、重要的出口创汇品种,其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比其它粮食平均高1倍以上;④发展小杂粮可以加快老、少、边、贫地区脱贫致富;⑤小杂粮作物增产潜力大。
1 我省小杂粮生产的优势
  我省自然和生态条件复杂多样,适宜种植的小杂粮种类较多,特别是陇东、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生产的荞麦、糜谷、燕麦、大麦、蚕豆、豌豆、扁豆等杂粮优势明显,主要特点为:
  一是种植种类多,生产面积大。国内的主要小杂粮种类在甘肃省基本上都有种植,种植种类近20种,各种小杂粮每年的种植面积约46.67万hm2,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18%左右,其中生产面积较大的啤酒大麦达到6.82万hm2。
  二是特色比较明显,具有市场竞争优势。我省的啤酒大麦籽粒饱满,千粒重、发芽率、浸出率高,商品性很好,在国内啤酒大麦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种植面积在全国仅次于黑龙江省居第2位,而总产量居全国第一,占全国啤酒大麦总产量的1/3。以临蚕2号为代表的临夏大蚕豆,由于瓣大、蛋白质脂肪含量高、外形美观、食味鲜美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已远销日本和欧美各国。裸燕麦(莜麦)因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已成为广大重视健康的人们喜爱的杂粮食品。
  三是科研基础较好。由甘肃省农科院育成的“陇糜”系列糜子品种、“甘啤”系列啤酒大麦品种,平凉市农科所育成的“平荞”系列甜荞品种,临夏州农科所育成的“临蚕”系列蚕豆品种,定西市旱农中心育成的“定豌”系列豌豆品种、“定莜”系列莜麦品种等,为小杂粮在甘肃省的高产、稳产发挥了重要作用。甘肃农业大学在燕麦种质资源、栽培技术、抗旱、抗病、抗盐碱、产品加工、有效活性成分分析等方面都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在甘南、天祝、武威建立了燕麦种质资源数据库,用分子标记手段对燕麦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分离了燕麦根际固氮菌、溶磷菌等促生菌菌株,这些都为今后小杂粮生产的发展、产业化开发等奠定了有益的基础。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甘肃杂粮、豆类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产量低,品种老化、退化现象严重;各地尚未建立起良种繁殖基地,种子供应体系不健全,良种应用率低;对小杂粮及豆类作物培育品种未得到足够重视,项目少,经费缺,对资源开发及品种质量等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创新。二是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农民信息闭塞,生产未能摆脱传统的自由无序的状态。产品加工、购销方面缺乏产业化经营,缺少比较规范的购销加工龙头企业,加工产品品种少,质量不高,大多为自产自用的初级产品,在生产上还未形成各种作物品种的集中产地和规模效益,缺乏名、优、特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都很低。
3 发展前景及措施
  甘肃以其自然环境、市场需求、基础条件等多方面蕴含的潜力决定了小杂粮、豆类生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是自然气候适宜杂粮、豆类的生产。二是营养多样性需要发展小杂粮、豆类的生产。小杂粮营养丰富,被称为全营养作物,其特殊的营养成分和作用正在逐渐被人们所认知。甘肃生产的小杂粮、豆类属无污染绿色食品,因此,甘肃的杂粮、豆类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三是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促进杂粮、豆类的生产,产销总量基本实现平衡,为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农业结构,突出特色农产品和产业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
  为促进我省小杂粮生产的健康有序发展,建议采取以下几条措施:
  ①加大农业科技投资,加快优良品种的繁育、引进、推广,大力推广高效丰产栽培管理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集雨节灌技术,建立严格的、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真正实现产品的优质优价,调动农民种植优良品种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小杂粮、豆类产品的质量。
  ②建立小杂粮、豆类生产基地,初步形成集中产地和规模效益,为杂粮、豆类产业化开发提供有利条件。根据甘肃生产的优势和杂粮、豆类购销的市场前景,可建立以河西走廊和沿黄灌区为主的啤酒大麦生产基地;以临夏和定西地区为主的优质蚕豆生产基地;以甘肃中部地区为主的优质糜谷、荞麦、燕麦、莜麦等生产基地;以徽成盆地和陇东为主的大豆及其它豆类基地。
  ③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创建小杂粮、豆类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企业+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实行订单农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品位,开发名、优、特小杂粮品牌,培育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推进甘肃省小杂粮、豆类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4 我省发展小杂粮的建议
4.1 提高认识,把小杂粮作物生产开发提上议事日程
  小杂粮作物是老、少、边、贫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作物,在战争年代曾立下过汗马功劳,但建国后因种种原因其生产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目前要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要改变观念,提高认识,统筹兼顾,增加一定的物资和技术投入,加快小杂粮的生产开发,加快老、少、边、贫地区脱贫致富。
4.2 增加投入,发挥小杂粮作物在粮食上新台阶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小杂粮作物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市场的需求拉动了小杂粮作物的发展,而小杂粮作物投入产出值高,增产潜力大,只要增加一定的投入,重视科技推广,小杂粮作物生产将会呈现迅速的发展,将小杂粮的生产开发列入农业投资计划和扶贫规划,并从种植业“丰收计划”等技术推广项目上给予列项支持。
4.3 因地制宜,建立效益型商品生产基地
  小杂粮生产区域空气纯净、无污染,是天然的绿色食品资源生产基地。因此,适应国内外市场发展的需要,坚持立足国内、增加效益、面向世界、积极创汇的指导思想,联合多方力量,互助互惠,共同发展,因地制宜地建立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多元化效益型农业商品基地,形成规模,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贡献。
4.4 加大力度研究和开发小杂粮营养保健系列食品
  小杂粮作物具有现代食品要求的多种功能,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日、美、西欧等国家对保健和绿色食品意识的加强,市场上营养保健食品新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依靠科技,加快小杂粮及其制品向多样、方便、卫生、新型、多营养、多功能等保健食品的方向发展,提高小杂粮及其制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4.5 依靠科技,积极选育、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面向市场,选育、引进一批符合加工和出口标准的优良品种,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建立健全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推广体系,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4.6 加强管理,组织成立全国小杂粮生产开发协作组(筹备)
  小杂粮的生产开发涉及科技、农业、粮食、食品、外贸等多个部门,在农业系统内部也有将科研、推广、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的必要。根据这一需要,相关专家提出了成立由生产、科研、外贸等多部门参加的“全国小杂粮生产开发协作组”的建议,其主要任务是开展信息服务、技术咨询和产品促销等活动,为全国小杂粮生产发展服务。这对于尽快提高小杂粮的生产能力,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