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地
产业园地>>会宁县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发展措施
 

会宁县小杂粮生产现状及发展措施

来源:  |   作者:王彩斌   |  发布日期: 2008-04-11   |  阅读次数:3985次

  


  会宁县种植小杂粮历史悠久,以原粮交易为主的商贸流通由来已久。小杂粮已经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会宁县于2003年8月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小杂粮之乡”,是甘肃省中部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小杂粮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成为会宁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1 小杂粮发展现状

  会宁县小杂粮常年播种面积2.33万hm2以上。主要包括谷子、糜子、荞麦、莜麦、豌豆、扁豆等,其中豆类1.49万hm2,平均产量1 500 kg/hm2;谷子0.28万hm2,平均产量1 950 kg/hm2;糜子0.22万hm2,平均产量2 250 kg/hm2;荞麦0.23万hm2,平均产量1 125 kg/hm2;莜麦0.11万hm2,平均产量750 kg/hm2。
2003年,会宁县政府制定了《会宁县6.67 hm2小杂粮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同时,抢抓机遇,正确引导,积极扶持发展小杂粮加工企业,目前已注册登记的小杂粮加工企业4家,加工产品有甜荞粉、苦荞粉、荞麦淀粉、熟制莜麦粉、精制糜子小米、精制凉谷米、精制扁豆、精制豌豆、莜麦速食片甜醅料以及苦荞杂粮系列挂面等10大类26个精包装名优产品,年加工销售杂粮2 000万kg。主导产品荞麦和凉谷米已获绿色证书,填补了省内小杂粮绿色产品的空白。会宁杂粮以其“营养、绿色、健康、时尚”的特色进入全国各地市场,各类产品供不应求。

  2 小杂粮发展优势

  2.1 自然条件适宜小杂粮的发展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是甘肃省小杂粮生产大县。小杂粮生育期短,抗旱耐瘠、适应性强,在区域分布和种植季节上有互补性和不可替代性,是抗旱救灾的首选作物。会宁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冬春旱十分严重,因此,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小杂粮种植,对于调整农业生产结
构,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宁土壤、水源无污染,小杂粮的栽培基本施用农家肥,不施用化肥和农药,因此,环境和生产过程无污染、无有害物质残留。国道312、309线及省道靖天公路穿城而过,县乡公路畅通,通讯便捷,距兰州、西安等大中城市较近,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2.2 品质优良

  会宁小杂粮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滋补、保健和防病功能,可满足人们对健康和食物多元化的需求,倍受消费者的青睐。豌豆、扁豆蛋白质含量高,是加工豆奶、粉丝等豆制品的首选原料,市场十分紧俏。糜谷是天然的优质保健食品,维生素含量高,含有各种氨基酸。会宁的特色产品凉谷米,含有丰富的饱和酸和亚油酸,是儿童、孕妇、老人的良好滋补食品。莜荞麦具有杀死肠道病菌、消滞化积、除湿解毒等保健功能和药效。会宁苦荞中含有大量的芦丁,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功能,对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对控制和治疗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

  2.3 品种优势

  会宁县是甘肃省小杂粮品种选育、试验示范基地,拥有较强的科研力量。甘肃省农科院在会宁设有小杂粮品种培育试验站,先后育成甘糜系列、陇糜系列、陇谷系列等新品种10多个。同时,会宁县良种繁殖场有30多名科技人员也在从事小杂粮的品种选育及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 

  2.4 政府重视,产业初步形成

  小杂粮产业是会宁县委、县政府确定着力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会宁大力实施“以凉谷、荞麦、黑谷米等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战略,通过良种引进,精耕细作,配方施肥等措施,努力提高栽培水平和效益。同时依托龙头企业旭升土特产公司、三利土特产公司、懿隆工贸公司和绿荞宝杂粮食品有限公司的带动,培育了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提升了产品档次,形成了产、销、加一条龙的体系,小杂粮已初步成为全县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

  3 发展措施

  3.1 加强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

  优良品种不仅是获取丰产稳产的关键,也是生产优质杂粮的基础。在积极引进新品种加强试验示范的同时,对筛选出适宜于当地种植的新品种要加大推广力度,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良种覆盖率。适宜会宁种植的谷子品种有陇谷5号、陇谷7号陇谷8号等,平均产量3 450 kg/hm2。若水肥适宜则产量高达7 500 kg/hm2。糜子应选用早熟丰产品种陇糜4号、陇糜5号、陇糜6号等。荞麦选用平荞2号北海道荞麦等,传统栽培品种有甜苦荞。早熟豌豆品种有中豌4号、多拉夫等,晚熟豌豆品种有20-458711-2、定豌1号等。2005年会宁县农技中心新引进的谷子新品种有黑沙1号、神州绿谷、河南绿谷,榆中良谷、皋兰良谷、会宁良谷、陇谷10等8个,新引进苦荞品种有九江1号、定96-1,甜荞品种有KP9920日本大粒。

  3.2 大力推广高效丰产栽培技术

  一是积极推广精量和半精量播种,推广使用包衣种子,保证苗齐、苗壮。二是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2005年已在会宁县丁沟乡示范膜侧谷子、膜侧糜子、膜侧莜麦面积6.67 hm2,谷子产量可提高10kg/hm2,增产25%~30%。地膜覆盖栽培增温、保墒、促进早熟、增产作用明显。

  3.3 科学规划小杂粮生产基地

  本着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在郭城、新庄、甘沟、四方、中川等乡(镇)建立谷子生产基地;在南部二阴山区中川、青江等乡建立荞麦、莜麦生产基地通过改善基础设施,科学规划布局,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收购加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小杂粮生产基地。

  3.4 加强政策扶持,培育龙头企业

  旭升土特产公司、三利土特产公司、懿隆工贸公司、绿荞宝杂粮食品有限公司等,目前年销售各类杂粮1 020万kg,销售收入达2 350万元。但大多产品为初加工品,产值低、效益差,故应大力扶持一批深加工企业,促进小杂粮向产业化方面发展。对从事小杂粮深加工的企业给予税费、贷款等优惠政策,增强企业开发小杂粮的积极性。培育龙头企业,实行订单生产,在收购订单生产小杂粮时要按照优质优价原则,切实保障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植小杂粮的积极性。加强小杂粮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服务,避免产业盲目发展。

  (甘肃省会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会宁  730700)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