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动态
杂粮动态>>中加燕麦合作:一次文化的交汇
 

中加燕麦合作:一次文化的交汇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05-11-20   |  阅读次数:2631次

  

  “在粮食作物里,水稻是大哥,燕麦是小弟,我先代表加拿大的燕麦小弟向中国的水稻大哥致敬。”在不久前举行的“首届国际生物经济高层论坛农业生物技术分会”上,来自加拿大农业部的专家周坚强博士在演讲时作了如此的开场白。

  “我带了两斤燕麦的种子来到中国,现在我的试验地种了5万亩,加拿大品种的燕麦将在中国孕育一个大的产业。”10年前,周坚强作为中加农业科学合作项目的负责人把加拿大的燕麦品种系统引入中国,今年早些时候他率领“加拿大燕麦专家团队”,专程从渥太华来到吉林白城市,考察加拿大燕麦在中国东北的生长情况。目前该地区已经选育出7个适合吉林省西部及类似生态环境地区生长的燕麦品种,白城市2005年推广燕麦30000公顷。

  燕麦可作为中国第三主粮?

  周坚强提出了中国可以将燕麦作为第三主粮的概念。他说:“中国目前面临粮食、生态、农牧结构调整、城市人口以及扶贫等五大问题。而哪一种农耕技术及现代手段能同时解决这个问题呢?就中国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来说,我认为燕麦可以解决这几个问题。并且从物种来讲,燕麦于中国不是外来物种,我们从加拿大引进的这些品种的原始资源正是400年前从中国流出去的裸燕麦种子,在这个基础上加拿大的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改进培育出了新燕麦品种。”

  据史料记载,中国是燕麦的原产地之一。据山西省志载,燕麦生产在我国最少有2500年的历史;最早可能起源于华北的高寒地区,后来逐渐成为北部高寒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并自唐代始,从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处被引种到俄罗斯、智利、美国等国家。

  由于燕麦育种的突破,经过加工的燕麦可以添加到小麦和稻米中混合食用。据研究,燕麦的营养价值极高,含有可溶性纤维素和氨基酸,所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是稻米的2至3倍,并具有降低胆固醇、血糖,减少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的保健功能。

  燕麦不与水稻小麦争土地

  加拿大的土地条件相对较好,人口压力小,所以燕麦在加拿大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而中国因为饮食结构和科技条件等诸多问题,农民也不太种植燕麦。

  周坚强介绍,燕麦适应性很强,不与水稻和小麦争耕地。“可以说我们用了大约十年时间来探索燕麦的适应性、在苛刻条件下的生长以及它对盐碱土壤、风沙、干旱等生态的影响。现在我们已把燕麦种到青海等高海拔地区,燕麦很耐寒耐旱。在低降雨量、生态薄弱地区,种植燕麦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的发展状态。另外,黑龙江有些地区多种水稻,但种水稻的地需要排水,水流到中间地带,会使中间这块地逐渐变成盐碱地,可以利用这块盐碱地种燕麦。”

  提到白城市的燕麦试验田,周坚强说:“当时我们去看这块地,地下都是沙子,但燕麦还是顽强地生长出来。今年我又去看了,玉米长不出来的沙地,现在长满了绿油油的燕麦。在盐碱地,甚至草都长不出来的地方,燕麦也能长得挺好。割燕麦时我们也有意留下较长的茬子,这样还可以起到防止沙尘的作用。而燕麦秆吸收了地里的盐分,也成了最好的饲料。这也是一个循环经济发展的小模式。”

  退耕还草,首选燕麦

  在农牧交错地带生态问题比较严重,中国专家认为这些地带应该退耕还牧还草。“但是还什么草?解决畜牧业发展和保护生态是一个相悖的问题。我们通过这么多年的工作回答了这个问题。燕麦的麦秸可作饲料,这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特别是促进畜牧业发展、遏制土地荒漠化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周坚强说。

  中加农业合作项目引进了加拿大最好的燕麦品种,是“燕麦之父”布罗斯教授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一种被称为“休眠燕麦”新品种,其独特之处是秋天种下,第二年发芽生长后,成熟的种子自然掉落,再过一年这些种子就会自然发芽,两三年以后这片土壤就像一个银行——“种子银行”,这种循环生长对改进盐碱地、沙土土壤大有好处。另一种“无壳燕麦”则解决了加工、运输、储存不便等难题。

  “下一步我们想把加拿大研究出的一个很好的豌豆品种引进来,和燕麦混种,豌豆也是耐寒耐旱耐盐碱的作物。禾本科和豆科相互交错对牛羊饲草的育种很有好处。”对于中加农业合作的下一步,周坚强和他的合作小组显然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目标。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