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动态
杂粮动态>>增强特色优势产业 推进优质小杂粮升级发展
 

增强特色优势产业 推进优质小杂粮升级发展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05-05-14   |  阅读次数:3563次

       河北省武安市是全省小杂粮生产之乡,小杂粮产业是该市最具优势和活力的主导特色产业,在省内外知名度很高,"磁山粟文化”的发展已有7300年历史。2003年武安市被命名为"河北省小米之乡”。小杂粮的生产为该地农民增收做出了较大贡献,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该市围绕"创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市)”工作,抓基地,严标准、强管理、培市场、上加工,推进了小杂粮产业上档升级和增值增效。2004年武安市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农业会议精神,全面开展助民增收活动,切实搞好为"三农”服务,有效地增强了武安市小杂粮特色产业优势,推进了产业升级和全面发展。  

    一、强化组织责任、确保服务到位  
    武安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秘书长为副组长、有关单位为成员的武安市优质小杂粮生产领导小组。同时,把全市小杂粮生产建设列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考核目标。2004年小杂粮基地认定面积争取完成30万亩,使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76万亩,目前任务已分解到乡镇,具体到村,落实到户,并记录在案。  
    围绕小杂粮生产,全市开展"百名技术人员进百村入千户助民增收活动”,做好全方位技术服务。全市安排12个技术服务小组、120名技术人员分包乡镇,进村指导,搞好小杂粮的标准化生产。现在全市农资供给、技术培训工作以全面展开,召开培训会50多场次,印发宣传资料3万余份,电波入户和网络信息服务达50多期。  

    二、抓基地,上品牌,推进标准化生产  
    2004年该市在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同时,抓好小杂粮的标准化生产。全市30万亩小杂粮,建设10万亩精品杂粮基地,其中优质绿豆1万亩,谷子8万亩,红小豆1万亩。年产优质绿豆250万斤,谷子4000万斤,红小豆200万斤。全市10万亩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分为十一个生产区,在生产区内统一管理、统一供给农资,采取技术人员和乡村领导双层服务机制,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生产。  
    武安市被命名为"河北小米之乡”,为武安小杂粮生产增添了新的机遇。2004年以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村、农村会议精神为契机,围绕"河北小米之乡”进一步深入发展小杂粮生产,增强品牌意识,增强特色优势,推进产业升级,抓好小米、豆类的"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认证工作,依此提高武安小杂粮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三、抓管理、促加工,推进产业化生产进程  
    整合武安小米、武安小米醋、武安杂面等加工企业,组建"武安市连庄优质农产品有限公司”,形成"主导产业+龙头+基地+标准化+品牌”的产业化模式,使全年市场销售量由1000万公斤增加到2000万公斤,实现销量的翻番增长。  

    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  
    全市围绕"农业项目年”活动总体目标,把农业项目的争跑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一是利用政策争项目,全年计划争取系统内省、部级项目资金500万元以上。二是围绕职能谋项目。重点做好贺进农货公司和龙海小米、武安小米醋、武安"双喜”面等相关企业的整合工作,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联合经营实体,共同打造武安品牌。三是结合产业上项目。武安总耕地80.2万亩,小杂粮生产面积常年在30万亩左右,具备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大县的条件,取得了农产品进京许可证。"绿渊”牌产品在全国各地有了一定的占有率,优质杂粮的生产具有广阔的前景。目前,通过宣传册、农产品信息发布会、网络信息发布等方式全方位宣传武安小杂粮生产。跑部进厅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广泛招商吸纳社会资金,加大了该市农业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特色能富民,特色能强市,武安就是要擦亮特色牌,大打优势仗,全力打造优质杂粮优势基地,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全面推进该市优质小杂粮产业的发展。


富阳市农村经济信息网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