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地
产业园地>>重庆市小杂粮生产的发展前景及对策初探
 

重庆市小杂粮生产的发展前景及对策初探

来源:  |   作者:余定学   |  发布日期: 2004-11-26   |  阅读次数:4163次

  
 
                  重庆市农技站 余定学
                  重庆市农业局 袁德胜

一、 重庆小杂粮生产概况
  小杂粮在重庆有悠久的生产历史,由于重庆有独特的地理、气候及生态环境,农民一直有种植小宗粮豆的习惯。且种类多,分布广。尤其是高粱、蚕豆、碗豆、荞麦曾是重庆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种类(1949年前重庆的小杂粮生产已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左右,产量亦占总产量的30%左右),为解决农民的温饱曾立下过汗马功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粮食生产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小杂粮生产的地位也从主导作物逐渐下滑。尤其是到了60年代末,随着 "两杂”良种的推广和主要粮食品种的更新换代,使水稻、玉米、小麦、薯类作物的面积产量得到了很大增长,而小杂粮播种面积和产量则迅速下降,播种面积不足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10%,产量不到5%(以2001年为例,全市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为4071.9万亩,粮食总产为1023.5万吨,而小杂粮的播种面积仅360.2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8%,总产为21.1万吨,仅占粮食总产的2.06%)。主要是高粱、蚕豆、碗豆的播种面积小,单产低。
二、重庆小杂粮生产存在的问题
  重庆小杂粮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小杂粮作物不被人们重视,投入少。首先是政府的投入少,对小杂粮生产和发展未纳入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小杂粮生产成了粮食生产的附属,无人问津。其次是农民的投入少,没有将小杂粮当成主要作物来种植,种植零星分散,耕作粗放,效益低下;二是科研、生产落后。全市无一家教学科研机构对小杂粮进行研究,生产上品种老化,耕作粗放,栽培管理落后。三是商品率低,效益差。小杂粮的消费习惯主要作为粮食的补充品种,小杂粮生产更容易被忽视,由于种植零星分散,不能形成市场规模(也就是不能形成商品进行流通),除部分地区高粱是作为酿酒原料外,只能自产自食(饲),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四是利用途径单一,小杂粮的利用一般是以粮食方式作为主要利用途径,它的利用途径多为农民自己食用或作饲料,其他利用较少,尤其是工业加工利用较少,也就不能带动生产发展。五是很多小杂粮需要有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才能种植,因而造成部分小杂粮作物不能进行大规模种植。
三、 重庆小杂粮生产的前景
  重庆小杂粮有其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习惯,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小杂粮的种类繁多,也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因而小杂粮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重庆名牌产品如怪味胡豆、诗仙太白酒等均需大量的小杂粮作原料。仅以白酒为例,几乎每个区市县均有自办的酒厂,仅江津、太白等几家大中型酒厂年耗高粱就达10多万吨。我市的合川有各类大中小型酒厂近50家,年需求高粱约1600多万公斤,该市2.5万亩高粱,总产高粱也不过600万公斤,约有1000万公斤左右的需求缺口皆需从外地购进。既增加成本,而且出酒率低,品质差。本地生产的高粱则相反,出酒率高,品质好,各大酒厂皆希望购买本地产高粱,以至出现高粱收购贩子相互抬价收购,造成高粱市场大乱的局面,既使酿酒企业原料来源得不到保障,也使农户经济利益受到损失。因此,就需求而言,扩大高粱生产面积,尚有较大市场空间。万州区后山镇有小酒厂6个,年需耗高粱10万公斤左右,该镇高粱种植较少,不得已使用玉米作替代原料,使酿出的酒档次降低。不仅酿酒企业如此,其他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企业也如此。因而,小杂粮生产发展大有潜力。
四、 重庆小杂粮生产发展对策
  重庆小杂粮生产应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效益为中心,因地制宜,搞好规划,提高科技含量,抓好产业化发展之路,实施定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一)抓好围绕名、特、优、新品牌生产
  各种小杂粮生产均应围绕重庆名、特、优、新品牌做文章。在抓小杂粮生产上,要突出品牌效应,如在高粱生产上应围绕名牌酒业,积极发展优质高粱的生产,满足名酒企业的需求。进行优质高粱品种的筛选,推广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提高优质品率和产量水平。并建立优质高粱生产基地,使之成为名酒企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可在重庆沿长江、嘉陵江及渝西地区是发展优质高粱的适宜地区,充分利用这一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建立优质高粱生产基地,发展优质高粱生产。农技部门要在发展优质高粱生产上,不仅要参与产前、产中服务,对高粱生产的产后服务也应积极参与,形成一条产业化链。要使生产者的利益不受影响,也使企业有稳定的原料保障,在运作上应采取定单农业方式,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抓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益
  小杂粮生产要抓技术创新,在优质、高产、高效上下工夫。如近年来我市抓的优质高粱的品种引进筛选、再生高粱的试验示范,从品种筛选上突出一个"优”字,栽培技术应用上,着重抓了一个"高”字。进行了优质、高产、高效的应用研究,总结出了适应本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新品种、新技术。如在品种上,针对酿酒企业对优质高粱的要求,采取引进方式,解决优质高粱品种。1999年我们引进6个高粱品种进行了实验,筛选出了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高粱新品种2个。在栽培措施上,主要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尤其是进行了再生高粱的高产试验探索和高产示范,取得了显著效果。江津市2002年种植优质杂交高粱1.2万亩,由于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和再生高粱种植技术,使杂交高粱籽的平均单产达到795公斤。其中,1.2万亩头季平均亩产420公斤,蓄留再生高粱1万亩平均亩产达450公斤,高产田块的再生高粱亩产达到560公斤。璧山县种植杂交高粱"泸杂四号”1015亩,两季平均亩产644.3公斤(净作两季平均亩产818.3公斤)。其中头季平均亩产325.4公斤;再生季高粱平均亩产318.9公斤。种植高粱比种植玉米—红苕两季平均亩产545公斤亩新增粮食99.3公斤,亩平新增产值260.3元(两季亩平新增高粱扫161公斤,高粱籽、高粱扫以1.0元/公斤计);其中净作高粱比种植玉米—红苕亩平新增粮食 273.3公斤,亩平新增产值434.3元。梁平县2000年种植优质高粱1100亩,据该县的典型调查,高产的优质杂交高粱头季亩产达347.5公斤,再生高粱单产328公斤,两季合计675.5公斤,比本地常规高粱亩增319公斤。杂交高粱两季产值亩平675.5元,比本地常规高粱347.5元,增收328元。万州区2002年种植高粱4.49万亩,平均亩产307公斤,其中,泸杂四号高粱头季平均亩产为328公斤。较大面积高粱品种的头季平均亩产283公斤,增产45公斤;蓄留的再生高粱0.51万亩,平均亩产215公斤。种植1亩杂交高粱比种植玉米(玉米亩产按350公斤计算)可亩增粮食193公斤,且经济效益更加显著。因而,小杂粮生产应突出技术创新,才能提高生产效益。
(三)搞好统筹规划,建立优质示范基地
  小杂粮生产应搞好规划,发展小杂粮豆是重庆市未来粮油结构调整的重点之一。应根据市场特点和本地的自然区位优势进行统筹规划,积极引导农民,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区域布局和调整种植业结构。要按照市场需求、地方优势,尽可能做到集中成片,形成"一乡一品”,建立规模化的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目前,我市小杂粮作物中市场需求量大的主要有优质高粱,优质绿豆,荞麦等优势小杂粮作物种类。沿长江和嘉陵江两岸的中低海拔地区适宜于优质高粱、优质绿豆等喜温作物种植,中高山地区适宜于优质荞麦的种植。因此,在作物规划中应根据市场需求及作物优势进行统筹规划。据此,重庆小杂粮的规划为:优质高粱应以万州、云阳、忠县、垫江、丰都、巴南、江津、永川、长寿、渝北、北碚、合川等区县市为主,建立高产示范基地20万亩,以满足重庆名酒企业的原料需求;优质绿豆应以潼南、荣昌、铜梁、大足、永川、合川等西部县市为主,建立优质绿豆基地10万亩,并建立优质绿豆的加工基地,发挥重庆西部旱区的区位优势,满足市场需求;苦荞麦应以北部地区的城口、合川以及东部地区的巫溪、巫山、奉节和南部地区的秀山、酉阳等山区县市为主,建立基地8万亩,加大开发苦荞麦的利用途径,发挥苦荞麦的药用价值。豌豆、胡豆、饭豆等应以巴南、涪陵、渝北、北碚、南川、长寿、璧山、垫江、綦江等中部地区的区县市为主,建立优质基地4万亩,围绕品牌做文章,积极引进优质高产良种,开发利用途径,扩大加工能力,满足市场需求;芸豆、红小豆以东南部的巫溪、巫山、石柱、黔江、武隆、酉阳、秀山、石柱、奉节等县为主,建立基地4万亩,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培育市场,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
(四)推广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挖掘小杂粮生产潜力
  推广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是小杂粮生产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各项作物提高效益的重要措施。小杂粮高产栽培涵盖:
  一是坚持旱地改制。小杂粮与主作在旱地中有共生性,如豆类,在很多地方它成了附属作物,一般与主作同播共生,"三争”矛盾十分突出,两作相互影响,导致两种作物均不能获得高产。因而,旱地耕制应采取中厢带植,间套轮作方式种植,使两作物各发挥自身优势。
  二是推广良种。良种是增产的主要因素,在小杂粮生产中要大力推广使用优质高产良种。目前要推广的良种有:
  绿豆:近年来推广的优良绿豆品种中绿1号、安岳油绿豆。中绿一号该品种蛋白质含量23%,株型直立紧凑,株高80厘米,生长健旺,抗早衰,抗病,结荚集中,不炸荚。成熟期一致,百粒重6.6克,为大荚大粒型,籽粒明绿、皮薄。商品价值高,全生育期75天,亩产70公斤左右。安岳油绿豆该品种色泽油绿,易煮化渣,无石豆。株高 76cm,百粒重 6.7克,荚大粒多,结荚集中,商品性极好,全生育期75天,亩产80公斤左右。适宜在红苕地、花生地、果园以及与其它粮、经作物进行间混套作,也可在空地、田埂、零星土块净作。
  蚕豆:推广蚕豆品种成胡10号、成胡11号。成胡 10号属中熟硬荚型,品质食味较好,适应性强,较抗褐斑病,适宜丘陵地中等肥力土壤种植,一般亩产150公斤左右。成胡11号该品种籽粒粗蛋白25.8%,皮薄食味好。淀粉含量高,适宜综合加工利用,属硬荚型,耐旱耐瘠,耐赤斑病力较强,生育期190天左右。适宜平坝、丘陵坡土、台土种植,一般亩产150公斤左右。
  豌豆:推广食荚大菜豌、成豌6号、团结2号、秦选一号。成豌6号该品种综合性状好,是优质高产、耐菌核病的白豌豆品种。平均亩产109.9公斤。品质优良、食味好、商品价值高。籽粒含粗蛋白26.18%、粗脂肪0.88%,粗纤维6.67%,灰分2.56%,种粒纯白,粒大光滑,卖相美观,市场售价高于同类品种。主要用作干豆及加工制品和烹食青豆,也可作饲料。团结2号该品种皮薄、肉嫩,清汤香甜,味美可口,营养丰富。为烹食青豆、干豆或加工银丝粉条的优质商品原料。籽粒含粗蛋白27.97%,粗脂肪0.96%,粗纤维6.69%灰分2.59%。高产优质的白豌豆,平均亩产116.7公斤。耐菌核病,适应性较强无论山区、丘陵,肥瘦地均能种植。秦选一号适宜密植和间套作。白花,硬荚,籽粒黄白色,光滑圆粒型。千粒重236g。耐旱、抗倒伏、抗病,结荚集中,成熟期一致,利于采收。生育期180天左右。在万州区2000年试验示范中,秦选一号亩产142.5 kg,比当地其它碗豆品种平均亩产高50.5kg。该品种还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中豌6号该品种为食荚大菜豌,亩产籽粒141.9公斤,最高亩产148.1公斤,可亩产青豌豆荚246.9公斤,前期青豌豆荚产量约占产量的50%,籽粒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生育期234天。
  高粱:高粱品种中表现较好的品种有泸杂四号、湘两优糯粱一号。泸杂四号平均亩产439.7公斤,比本地品种增61.5%。头季亩产为315.9公斤,再生高粱亩产123.8公斤。头季全生育期在110-125天之间,株高约2米,再生高粱生育期为80天左右。该品种属中散穗型,抗炭疽病,籽粒粳性,适宜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丘及低海拔地区种植。籽粒含蛋白质8.46%,单宁0.57%,总淀粉65.8%,喂猪干物质消化率88.67%,消化能3774.77大卡/公斤,酿造饲料兼用。酿大曲酒出酒率为40.6%,与地方种接近,酿小曲酒出酒率为53.5%,低于地方糯高梁0.35%。湘两优糯粱一号平均亩产416.5公斤, 比本地品种增53.0%。头季亩产271.0公斤,再生高粱亩产145.3公斤。该品种头季全生育期105-115天,再生高粱生育期比泸杂四号长3-5天。属早中熟种,可作春秋两季种植,春播110天左右,秋播95-100天,蓄留再生高粱的生育期为80天左右。头季株高150—170厘米,抗倒伏。总叶片数16—18片,叶片上举,株型紧凑,穗型小散,穗长25—36厘米,籽粒白色,千粒重24—26克,单穗重可达80—115克。米质糯性、食味好,籽粒淀粉含量65.85%,脂肪4.64%,蛋白质10.06%,单柠0.29%;孕穗期茎叶内含糖量9%以上。是酿造名优曲酒,食品加工,畜禽粒用和青贮饲料的好原料。
  红小豆:推广品种主要京农2号。京农2号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优质、抗逆耐旱性强,对土壤、地块要求不严格,株型直立、耐密植,籽粒红色,种皮薄、易煮性好,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尤其是钙、铁、锌含量相当突出,商品价值高等特点,一般地块亩产均在120kg以上,大面积达190kg/亩,产量潜力达260kg/亩,是一个很好的品种。
  荞麦:推广的苦荞麦品种西荞一号、威凌1号。西荞麦一号苦荞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药用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滋阴润肺、益气安神、利尿防暑、消积化滞等功效。用苦荞麦制成的"全荞麦片”对治疗高血压、高血糖、肝腹水、肺浓疡等均有良好的效果。目前已开发的苦荞营养粉食品倍受国内外人民的欢迎,已逐步成为我国夏季旅游业、高温作业工人避暑高档保健疗效食品,城口县用苦荞作原料酿制的"山荞醇”酒,也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该品种一般亩产150公斤左右。
  三是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小杂粮种植要坚持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尤其是优质高粱要搞好再生季生产,要按再生高粱的生长发育规律做好头季,搞好再生季。其栽培要点:前季后期加强纹枯病的防治,收获前5—7天亩施尿素10公斤作促芽肥,促进新根生长。前季80%穗子成熟(籽粒变红)时及时收获砍秆,砍秆时谨防蔸口破裂,留桩高度2—4厘米。砍秆后及时浇灌水防旱,追施苗肥,及时中耕除草、培土、间苗,并将前季高粱秸秆加稻草覆盖在行间保水抗旱,其田间管理同前季。
(五)搞好产、加、销一体化,促进小杂粮生产持续发展
  小杂粮生产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采取以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实施以销定产的一体化方略,才能使小杂粮生产得到持续稳定地发展。以高粱生产为例,全市高粱生产应根据酿酒企业的需求组织生产。如太白酒厂所需的高粱为优质酿酒高粱,且地处三峡库区。建立的基地应在靠近该酿酒企业的万州、云阳、奉节、开县、忠县等区县,品种应以湘两优糯粱一号、泸杂四号为主。既能解决企业的生产原料,为酿酒企业提高酿酒质量和酿酒档次奠定基础,又能减少企业的运输成本,扩大市场竞争力带来好处,还能解决农民生产高粱的出路,也可使农民增加收入,从而为高粱生产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