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谷子
谷子(Setaria italica) 是中国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它具有生育期短。耐旱、耐瘠,籽粒耐贮藏等特点。粟品种的类型极为多样,在已收集到的25000品种中,稃皮色有黄、白、红、黑、青灰、杏黄和黄褐等色,米色有黄、白、青灰、墨绿等不同;米质有粳、糯两类。早品种有北京小早谷、河北耧里秀等;优质品种有山西沁州黄、山东齐头黄、豫谷1号、施秉红小米、临沂白粘谷等。
二、糜子
糜子(Panicum miliaceum) 是中国的古老作物之一,具早熟、耐瘠、耐旱特性,常作为备荒救灾作物。米粒有粳糯两类,粳类称稷或糜,糯类称黍。已收集到遗传资源7500余份,其中97%为中国地方品种。黍稷品种多样性丰富,穗形有散、侧、密之分;粒色有白、黄、红、条灰、褐、两色等10多种颜色。优良品种有龙黍16号、18号,内糜2号、伊糜5号和7619糜等。耐旱品种有甘肃的74-132,内蒙古的东胜二黄糜、13号黄糜。耐盐品种有内蒙古的580黄糜、内糜3号等。野生种野生稷(P.miliaceum ssp. ruderale)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
三、高粱
高梁(Sorghum bicolor g. kaoliang) 中国种植高梁历史悠久,遗传资源丰富,有地方品种10000余个,类型繁多。品种按用途分为4类:用作粮食和酿酒的粒用高梁,适于制糖的糖用高梁,适于青饲或青贮的饲用高梁以及用于编席等的工艺用高粱。
四、青稞
大麦(Hordeum vulgare) 是中国的古老作物之一,分布广,自平原至海拔4750m高原(西藏萨噶县)均有种植,但只在青藏高原为主要作物。全国已收集到地方品种9000余个,其中多棱裸粒者最多,带皮者少,二棱者更少。优异的大麦品种很多,如云南、四川等地特有的红青稞等。还有矮杆品种(如西藏的加久、阿里紫青稞)、早熟品种(如红原白青稞、定日早、海门早大麦)等。西藏有两种特有的半野生大麦:二棱亚种(H. vulgare ssp. spontaneum)和六棱亚种(H. vulgare ssp. agriocrithon)。它们作为栽培大麦的田间杂草在西藏分布很广。在中国分布的大麦属的多年生种有:短芒大麦草(H. brevisubulatum),布顿大麦草(H. bogdanii),芒颖大麦草(H. jubatum),紫大麦草(H. violaceum)等。
五、荞麦
荞麦(Fagopyrum) 中国荞麦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前苏联,居世界第二位。荞麦(甜荞)(F. esculentum)和苦荞麦(苦荞)(F. tataricum)是两种主要的种植作物。已收集到地方品种3000余个,其中甜荞、苦荞各占一半。中国是荞麦的起源地之一,有荞麦属的野生种7个:多年生的金荞麦(F. dibtrys)、硬枝万年荞(F. urophyllum)、长柄野荞麦(F. statice);一年生的小野荞麦(F. leptopodum)、线叶野荞麦(F. lineare)、细柄野荞麦(F. gracilipes)以及生长习性尚不清楚的心叶野荞麦(F. gilesii)。
六、燕麦
裸燕麦(Avena nuda) 起源于中国,由普通燕麦(A. sativa)突变而来,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的狭长高寒地带。已收集到本国燕麦品种1500余个。著名品种有:山西武寨三分三、云南巧家小燕麦、内蒙古武川大裸燕麦等。野燕麦(A. fatua)在中国分布很广。
此外,中国曾经和现在尚有少量种植的作物还有穇子(Echinochloa crusgall)、龙爪稷(Eleusine coracana)、籽粒苋(Amaranthus caudatus)、黑麦(Secale cereale)、小黑麦(Triticale)等。
七、小杂豆
中国的豆类作物很多,其中粒用豆类作物有18种,其中,小豆(Vigna angularis)、饭豆(V. umbellata)、绿豆(V. radiata)和长荚豇豆(V. unguiculata)起源于中国或中国是其起源地之一。分布较广,种植面积较大的有蚕豆(Vicia faba)、豌豆(Pisum sativum)、绿豆、小豆、普通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和豇豆6种,它们的品种较多,分别有4100、3400、4700、2900、4000和2800余个。其他品种较多的还有饭豆(1400余个)、小扁豆(Lensculinaris, 800余个)和多花菜豆(P. multiflorus, 180余个)。其他鹰嘴豆(Cicer arietinum)、黑吉豆(Vigna mungo)、菜豆(Phaseolus vulgaris)、利马豆(雪豆)(Phaseolus lunatus)、木豆(Cajanus cajan)、刀豆(Canavalia gladiata)、四棱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黎豆(Mucuna pruriens var. utilis)和藊豆(Lablab purpureus)仅数十个品种。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