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地
产业园地>>浅析我国芸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芸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03-10-28   |  阅读次数:4877次

  
廖 琴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良繁处 北京)

  今年3月初,笔者参加了由农业部农垦局主办,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协办的芸豆产业发展座谈会。这是多年来我国科研、生产、外贸各行业人士首次就芸豆这一小作物聚集一堂,共商发展大计的一次会议。会上代表们对当前芸豆的科研、生产和出口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交流,对芸豆的产业发展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积极的建议。长期以来,芸豆作为众多小作物中的一员,很少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近几年生产的迅速发展并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才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综观芸豆产销现状,本文浅析如下,并就其产业发展提出建议,以供商榷。
  一、我国芸豆产销现状:
  芸豆是我国主要的食用豆类,多数分布在我国西南、西北和东北、华北的高寒、冷凉地区;由于在国内人们通常只把芸豆作为一种辅助食品,消费量很少,因此向来未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1990年以来,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强劲拉动下,芸豆产业有了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出口量的显著增加,更进一步刺激了生产的发展,全国芸豆种植面积已从1990年的27万公顷发展到目前的60万公顷,仅次于印度、巴西,位居世界第三,总产量超过82万吨,出口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6000多吨增加到近年来的40多万吨。据统计,2001年我国芸豆出口达43万吨,占我国粮食出口总量的4.43%,占我国杂豆出口量的59%;创汇1.5亿美圆,占全国粮食出口创汇总额的10.45%,仅次于玉米、大米、小麦,居第四位。2002年,我国芸豆出口量再创新高,达47万吨,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
  近几年来中国芸豆出口之所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已由增产粮食向增加农民收入转变,并逐步走向区域化、特色化,芸豆的地域资源优势、价格优势及生产优势越来越明显。据了解,在黑龙江、新疆等地一般种植芸豆平均每亩效益比大豆高30~40元。效益的增加提高了农民种植积极性,尤其是在粮食自给有余,主要农产品出现卖难的局部地区,芸豆种植面积和产量迅速发展,为扩大芸豆出口提供了保障。如黑龙江、内蒙、新疆、云南等省区目前已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并在一些地方自发形成了芸豆集散地和民间交易市场。黑龙江农垦的芸豆生产已成为当地的新兴产业,通过与外贸部门合作,实行定单农业,保证了职工收入稳步增加。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重视芸豆生产,逐步将杂粮杂豆作为当地的特色农业,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要作物。
  二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大宗粮油作物面临国际市场巨大的竞争压力,而小宗粮豆市场价格却普遍低于国际市场,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同时,我国具有丰富的芸豆种质资源,目前从全国20个省区市搜集到的芸豆种质资源有4247份,从中筛选出的优异种质有200多份,其中不乏值得推广利用的优良品种,这些为芸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近几年出口适销对路芸豆品种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了芸豆的精选加工质量,对促进芸豆出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我国芸豆出口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各地外贸公司在二十多年的风雨洗礼中,一方面开辟了国内外市场,建立了庞大的销售网络;另方面在外贸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各公司经过整合重组,优胜劣汰,现留下的公司多数具备较强的实力,在他们的努力下,我国芸豆出口量逐年上升,而且信誉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入世后我国获得了国际贸易的规范轨道,改善了出口环境,有利于芸豆等食用豆类市场由东盟向西欧、北欧和拉美地区进一步拓宽,这些又调动了外贸企业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出口增加并带动生产的发展。
  二、芸豆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来芸豆生产出口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得不到国家应有的重视和支持,在科研、生产、管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芸豆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科研落后。近三十年来,国家及各地政府从未给芸豆立过科研项目或给予经费支持;除少数以品种资源研究为依托的单位开展品种改良工作外,几乎没有科研单位专门立项开展芸豆育种;有关芸豆栽培区划及品种布局方面的研究也几乎没有进行。由于长期以来科研经费短缺,致使新品种选育、规范化栽培管理技术研究等工作都不能正常进行,尤其在生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有机生产标准化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技术贮备,很难适应当前生产发展的需要。有些地方政府虽然号召农民多种些杂粮,但在科研上给予的实际支持并不多,以致我国芸豆的科研工作远远落后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我国有些地方良种品质好于国际市场同类品种,有些农家品种只要稍加改良或提纯复壮即可大大提高身价,但即使这样简单的科研和良种繁育工作也极少组织开展,以致生产用种群体混杂,种性退化严重。
目前我国出口的芸豆品种大多数是1980年代由各外贸公司引进并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商家对引进品种的生态驯化背景不完全了解,再加上缺乏对配套技术的研究,以致适宜区域的选择和生产潜力的挖掘都不能完全到位。在此期间,很少有人对这些品种进行提纯复壮,种植几年后群体就开始走向衰退,如新疆奶花芸豆、东北的日本白、白沙克、英国红等许多品种的粒形、颜色、花纹及生育期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使芸豆产品的质量大打折扣。
  (二)生产盲目。长期以来,芸豆等食用豆类一直被视为小作物而不被重视,不但缺乏经费的支持,连有效的生产信息指导也几乎为零,以致生产上的盲目性很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种植面积盲目扩大。农民通常是依据上一年当地的市场行情来确定自己的生产规模,但农民不仅不了解国外的生产情况,国内的情况也知之甚少,所以芸豆的种植面积经常是大起大落,造成"有商无货,有货无商”的状况,致使出口履约率低,整体损害了中国芸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二是种植区域盲目扩大。芸豆在我国许多地方都可以种植,但并非任何品种在任何区域都能生产出优质产品,由于我国缺乏明确的芸豆栽培生态区划,生产单位和企业经常是根据市场行情盲目扩大生产区域和引进品种,不但造成品种布局不合理,严重影响单产和质量,而且产品经常过剩,给农民造成损失。
  (三)栽培管理水平低下。近几年,虽然芸豆生产的迅速发展和良好效益使许多主产区从政府、企业到农民对其重要性都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缺乏应有的技术投入和组织管理,芸豆生产基本处于分散的、自发或半自发的低水平状态。在品种选择、田间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缺乏指导,重、迎茬现象严重;在收获和晾晒、贮藏方面,也经常因为方法不当而严重影响芸豆产品质量和商品价值,出口企业不得不大量雇人进行手工挑选,使经营成本大大增加,严重影响了我国芸豆出口的竞争力。
  (四)行业割据,信息不畅。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利用过程被分割在农业(生产)、粮食(储存供应)、轻工(加工)、商业(内销)、外贸(出口)等不同行业进行管理。由于行业之间的权限和利益等问题,使同一个项目、同一件事在各个环节条块分割,相互扯皮,信息不畅,形不成合力。芸豆生产是近几年在市场价格刺激下迅速发展起来的,比起其它农产品来,其产业的链接更是滞后。由于行业割据的弊端,使生产者和出口商之间缺乏应有的对接和信息沟通,加上缺乏有效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措施,经常造成生产上的大起大落和出口贸易上的被动局面。在这次座谈会上,农、贸双方都强烈意识到行业割据是影响芸豆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倡议加强行业间的协作,推进横向联合。外贸公司的代表们反映,多年来一些行业和部门多次评选过各种各样的名优产品,但这些获奖的芸豆产品至今没有一个被国际市场认可,他们恳切希望农业部门尽快选育出真正适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农业方面的代表也希望外贸公司尽快提出出口芸豆的质量标准,以便确定育种目标。
  三、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
  尽管芸豆出口的快速增长,使我国已走上芸豆出口大国的地位,但与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等芸豆主要出口国相比,除了价格优势明显之外,在科研、生产、管理水平及产品的整体质量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对外销售、市场开拓等方面也十分薄弱,市场波动大。例如,在欧洲市场,美国、加拿大芸豆占绝对优势,我国的市场份额往往取决于美、加芸豆的收成及价格;由于履约率低,同类同规格的中国芸豆到岸价比美、加低100~150美圆/吨,国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如果我们不尽快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迎接挑战,则现有的优势很难持久,现有的国际市场份额也可能被挤占。
  以蚕豆为例:蚕豆曾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1990年代,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量在杂豆类中都曾经名列榜首,出口量最高达41万吨,出口创汇比例最高占杂豆出口的33.8%;但九十年代后期却一路下跌,到2001年出口量仅3.6万吨,占杂豆创汇比例4.7%,2002年出口继续下降到2万吨左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蚕豆生产出口方面存在与芸豆共性的问题,造成品种混杂、品质退化、单产低,贸易成本高,出口竞争力下降;另方面,澳大利亚蚕豆生产、贸易的崛起使之成为我国蚕豆出口的强劲对手。上世纪七十年代,澳大利亚只是把蚕豆作为改良土壤的豆科绿肥引进种植,由于蚕豆在提高地力上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政府对发展蚕豆生产给予高度重视和经费支持,在科研方面成立了从遗传育种到产品开发的配套研究机构,并配备了专门的科研队伍。随着生产的迅速发展,产品也逐步在国际市场上扩张,目前已成为澳大利亚四大出口豆类之一。他们声称,到2010年澳大利亚的出口食用豆类将占据国际市场50%的份额。2002年我国出口非洲的蚕豆市场已被完全挤占,出口欧洲、南美洲的蚕豆也所剩无几。
  面对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尽管我国芸豆目前在某些方面还具备优势,但假若现存的主要问题仍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解决,这些优势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丧失殆尽。曾几何时,中国大豆不也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吗?
  四、促进芸豆产业发展的建议
  我国是小宗粮豆的主产国。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种植业结构和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小宗粮豆被视为营养保健食品,消费量逐年增加。我国也是小宗粮豆的主要出口国。我国种植小宗粮豆历史悠久,种类品种多,在国际市场上有许多享有盛誉的公认名牌产品,加入WTO之后,主要农作物受到较大的冲击,从而为小作物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小宗粮豆的出口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绿豆、荞麦、小豆等产品的出口同芸豆一样,近年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此外,蚕豆、扁豆、豌豆、糜谷、高粱等产品每年均有出口。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市场销量的扩大,在一些主要产区,小宗粮豆已成为当地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产业。可以预见,小宗粮豆将成为中国21世纪农业新的增长点。因此,建议国家采取"错位竞争”的方式,以芸豆为突破口,对小作物重新定位,给予适当政策扶持和经费支持,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护和发展名牌产品,提高我国芸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把小作物做成大产业。
  (一)加强领导,更新观念。面对农业国际化和市场化的大背景,有关主管部门应突破"数量农业”的老观念,树立"市场农业”、"比较优势”的新思想,把芸豆作为优势产业来抓,及时研究、制定我国芸豆产业的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部署我国芸豆科研、生产、出口规划,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建议政府加强重视程度和服务力度,在科研立项、生产基地建设、产后服务、市场开发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和经费支持。
  (二)加大科研推广力度。芸豆科研应纳入国家专项科研攻关项目,并给予经费支持。在短期内,可将各地搜集出来的名优品种进一步筛选后直接利用,同时对目前出口仍有较大市场但严重混杂退化的品种进行提纯复壮,这些工作简单易行,见效较快;从长远看,应组织科研力量从基础研究做起,开展遗传育种、生产栽培技术、贮藏加工技术的研究及产品的开发利用,并制定相关的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在品种推广方面,近年来在全国农技中心良繁处的积极支持下已组织了两轮国家区试、两次品种考察,并与外贸部门共同组织开展了名优品种筛选;但仅靠一两个部门的支持还远远不够,应汇集各方力量,尽快?纬鲆慌?唐沸院茫?赫?η康挠帕计分郑?范ㄆ分钟攀魄?颍??倍匝〕龅挠帕计分旨涌炖┓蓖乒闼俣龋?纬晒婺I????Υ蛟烀?撇?罚?岣呶夜?慷沟墓?适谐【赫?Α?  
  (三)加强行业联合,开拓国际市场。芸豆产业发展涉及农业科研、生产、外贸等多个行业,只有各行业联合在一起形成合力,才能提高产品竞争力,才能共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芸豆科研、生产、外贸专家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纵向的出口支撑体系,实现产销企业对接。在经营方面,应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注重企业形象,加强企业的横向联合。应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开展国内外市场调研,搜集、发布国内外芸豆的科研、生产、消费及市场流通等有关方面的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我国芸豆生产、出口战略。出口部门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创造更多的促销机会,把中国芸豆更多地推向国际市场。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