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地
产业园地>>青海蚕豆产业持续高效发展问题的思考
 

青海蚕豆产业持续高效发展问题的思考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03-10-28   |  阅读次数:4544次

  
刘玉皎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西宁 810016)
  青海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其农作物种类以及耕作制度,与我国东南部地区迥然不同,限制了特有的经济作物在青海的生产与发展。种植业在青海农业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但种植业中农作物种类少,农作物种类以喜冷凉作物为主,多属于粮食作物,大部分农产品作为农民自身的粮油供给源,自产自销,农产品"卖难”问题日趋严重,农民增收缓慢。
然而,蚕豆是青海传统的出口创汇优势作物,蚕豆绝大部分进入市场流通,为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且蚕豆精深加工产品越来越被消费者亲睐,是目前青海最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作物。随着中国加入WTO后,蚕豆将成为21世纪青海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但由于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趋势加剧,对产品质量的标准化要求越来越高,必须正确认识生产与市场的关系,调整生产对策和发展方向,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发展对产品多样化的新要求。
  1 青海蚕豆生产概况
  青海蚕豆由"小杂粮”作物发展到现在的"青海特色经济”作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见图1):  


  第一阶段:辅助性粮食作物生产阶段(80年代前至80年代初)
  1981年蚕豆生产面积为 9253hm2,占青海农作物种植面积的1.6%,单产为2092.5kg/ hm2,主要以轮作倒茬为生产根本目的。
  第二阶段:粮经兼用作物生产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中后期)
  这一时期蚕豆的出口创汇在我省农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年出口蚕豆达4—5万吨,创汇1200—2000万美元。蚕豆研究、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蚕豆单产大幅度提高,蚕豆单产由80年代中期的2380.5kg/hm2至90年代中后期的2968.2 kg/hm2 ,提高了24.7%。蚕豆面积扩增,由1985年的14787 hm2增至1995年的25133.3 hm2,占青海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28%,面积扩增了70%左右。
  第三阶段:商品经济作物生产、发展阶段(90年中期以后)
保持传统的蚕豆出口业,发展以加工型菜用和饲用豆类为主的新型蚕豆产业。2000年以上大粒出口型蚕豆品种"青海9号” 的种植面积达1.6×104hm2,总产达6.25万吨,占蚕豆生产总面积和总产量分别达60%、76.2%,其产品商品率在65—72%,其中50%以上的蚕豆直接出口或转口出口。近年来,青海农民通过出口蚕豆生产可创经济效益8400万元左右,占种植业总效益的4.7%。
  而且菜用加工型品种和优质饲用蚕豆等专用蚕豆品种逐步开始推广应用,菜用加工型蚕豆已与国内江、浙、闽等地区的客商合作进入适度开发应用。这一时期是是实施青海特色农业产业化开发的转折时期,是蚕豆多向开发应用阶段。
从青海蚕豆生产的三个阶段看出,蚕豆从"小杂粮作物”已经发展成为推动青海特色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小作物”发挥着"大作用”。但总的来说,青海蚕豆生产还仍然处于"规模小、生产粗放、布局混乱、经营粗放”的局面,比较效益不明显。
  2 中国加入WTO后,对青海蚕豆生产的影响
  2.1 对青海农业的冲击
  青海作物种类少,小麦是最主要粮食作物,在这种特殊的生态条件下,很难研究开发出适于精深加工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主要以改善农民食用品质为出发点,市场竞争力不强,但青海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的比例还比较高,小麦生产在一定时期内将基本保持自产自销状态,受WTO的冲击相对较小。
  油菜是最主要经济作物,但油菜面积小,总量少,生产成本高,可能是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比较大的农作物。根据入世承诺,"我国食用植物油的关税配额在2002年为580万吨,到2005年增加到800万吨,2006年以后,取消关税配额,只征收9%的单一进口税”。这个数据表明,国内食用植物油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中菜油的进口配额2002年为251.8万吨,2005年增长到124.3万吨,配额数量可观,菜籽油的国内市场价格高于世界市场价格。据有关资料预测,进口菜籽油可以直接替代国产菜籽油。因此,油菜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是比较大的。
  2.2 对青海蚕豆生产的影响
  蚕豆是我省传统的出口创汇作物,属粮经兼用作物,是推动我省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物。同时,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膳食构成由"精”粮向"粗、细”有机结合,更讲究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认为食物科学搭配更有利于营养利用。蚕豆作为绿色植物优质蛋白源,具有"营养—保健”双重功效,倍受消费者亲睐,尤其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国民天生就有喜食蚕豆的习惯,蚕豆的保鲜速冻产品需求量巨大,每年仅从智利等国进口速冻蚕豆产品就达5万吨左右。中东国家和欧洲一些畜牧业发达国家对作为优质饲用蚕豆的进口数量也是比较大的。据中国海关统计,2001年中国出口蚕豆达15万吨以上,出口最大的埃及、日本和澳大利亚。蚕豆的多向开发市场空间巨大。青海蚕豆以其商品优势抢占国内外市场,在国际市场享誉"青海大豆”之称,青海蚕豆的无害化程度高,在国内外市场不仅具有商品优势,而且,对于发展蚕豆鲜产品和优质蚕豆种子具有反季节优势,呈现出相对较强的市场综合竞争优势。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对农产品质量的标准化和绿色产品的要求越加重视,对青海蚕豆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标准要求,传统的蚕豆生产方式已适应不了新形势下新型农业发展的新要求,为了增强青海蚕豆的市场竞争能力,必须由传统的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向现代化、集约化、模式化、高效化生产方向转轨。
  3 青海蚕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 正确认识蚕豆生产与市场竞争的关系,突出青海特色经济优势
  "WTO”的实质在于市场自由贸易,以市场需求为目的进行产品生产是其精髓之一。就目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来看,优质、珍稀、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无疑是长期市场需求的热点所在。青海蚕豆虽然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但是随着市场的风云变幻,对产品的需求日趋多样化,蚕豆有干籽粒出口用、菜用加工型和优质饲用型等三方面的主要用途,出口型对于商品性要求甚严,菜用加工型对于产品规格标准和农药残留严格要求,饲用型对于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率和饲喂效果比较重视。因此,青海蚕豆生产必须顺应市场需求,利用青海独特的生态和环境优势,生产出口商品性好,无害化程度低的优质专用蚕豆产品。
  3.2 正确认识蚕豆生产中质与量的关系,突出优质高效的发展思路
  蚕豆属高蛋白型作物,对于不同用途的蚕豆品种,其营养品质要求不一,但总的来说,要求不是太严格,而其商品品质(如籽粒色泽、大小规格、荚的长、宽等)则是蚕豆生产的主要指标之一,蚕豆是无限生长型作物,产品的均匀度和一致性比较差,尤其在传统的粗放的栽培条件下,商品率比较低,高产不高质,高产不高效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必须改变农民传统的栽培模式,树立起"优质优价”的现代市场经济意识,使青海蚕豆生产走上"优质高效”的集约化经营的路子,真正落实"三高”目标于青海蚕豆生产中。
  3.3 加强优质专用蚕豆示范园区建设,发展规模经营
  这不仅面向农民,展示蚕豆新品种和新技术,有利于更新农民的旧的观念和传统思维模式,提高农民"科技兴农”的素质,也可面向政府职能部门,有利于促进政府对青海特色产业—蚕豆生产的重视和支持,更有利于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客商对于青海蚕豆产业深入开发进行投资与合作,有利于多方位争取资金,推动青海蚕豆产业的良性发展。
  青海多为"小农经济型”农业,农业比较效益不明显。今后优质专用蚕豆应严格按照"一片一种”的要求,实行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将土地相对集中,连片生产不但有利于规模经营,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而且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提高优质专用蚕豆和现代化程度。有利于将农业产业化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比较效益,为青海蚕豆产业持续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3.4 围绕优质高效蚕豆生产,确立生产对策及重点发展方向
  3.4.1优化品种结构,发展多类型专用品种,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
  为了适应市场对蚕豆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推广种植适于多向开发利用的优质专用蚕豆新品种。目前,青海蚕豆的发展方向由单一的出口业向出口与加工并重的多向产业转变,但我省高海拔地区和柴达木绿洲缺少适宜种植的蚕豆品种,阻碍着我省种植业结构"减麦增豆”的调整,必须引进和培育适于海拔2800米以上的脑山地区和无霜期较短的西部地区种植的特早熟蚕豆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需要,全方位更新优质专用蚕豆品种,全面推动当地种植业结构调整。
  3.4.2 提高科技含量,促进优质高效发展
  目前,蚕豆生产已进入青海特色作物发展行列,但蚕豆生产还处于传统的粗放生产阶段,加上,蚕豆的无限生长习性,产品商品率低;用种量大,而种子繁殖系数低,只有50—60%,必须采用化学调控技术、精量播种技术等规范化栽培技术和组培快繁技术,不但可以提高商品率,而且降低用种量,提高繁殖系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4.3 调整病虫防治方式,确立农业综合无公害防治策略
  青海蚕豆的病虫害相对较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对蚕豆生产产生一些危害,在传统病虫防治最直接的方法是化学防病和杀虫,尤其杀虫剂多用高毒高残留的有机磷杀虫剂,多年来,化学防病杀虫取得了直观的防治效果,但也产生了不良的后果,一是环境污染,二是生态失衡,天敌数量减少,三是病虫抗药性增强,用药量不断增加,而病虫害的农业综合无公害防治则是采用"利用抗性品种,消灭病虫源,科学施肥,搭配低毒、低残留的有机农药”的有效途径,其效果不如化学防治如此直观,但从长期防治效果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看,综合无公害防治病虫害是行之有效的,而且有利于绿色植物蛋白食品的生产。
  3.4.4 实行区域化布局,发展青海立体农业
  蚕豆是常异交作物,自然异交率和群体的自然异质型均比较高,各专用品种必须实行区域化布局,才能延长优质新品种寿命。青海农业立体性比较强,垂直分布明显,在水地种植大粒出口型和菜用加工型品种,该地区水肥条件优越,具有产量高,比较效益明显的优势;在山旱地种植优质饲用型和中粒出口型品种,除可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外,还可以改善我省浅山农田生态系统的肥力水平,维持农田生态平衡,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特早熟出口型和饲用型品种,可以解决我省贫困山区人畜的膳食结构不平衡问题。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