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地
产业园地>>河北省杂粮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河北省杂粮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03-10-28   |  阅读次数:4940次

  
田 静 张松树 范保杰
(河北省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市,050031)

  一、入世后我省杂粮生产面临的机遇

  杂粮主要包括谷子、甘薯、绿豆、小豆、豌豆、蚕豆、豇豆、菜豆、荞麦、燕麦等小宗粮豆薯作物,主要产区集中在我省的山区、丘陵及干旱、土壤贫瘠地区,具有抗旱、耐瘠、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在优化人民食物结构和外贸出口中占重要地位。河北省是我国主要的杂粮生产地之一,历年种植面积总计在40-60万公顷之间,占粮食总面积的10-15%。杂粮的种植面积及产量虽不及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但它们在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小杂粮作为我国土、特、优、稀作物,出口竞争力增强,有着其它大田作物不可比拟的发展机遇。

  (一)杂粮是我国农产品中出口创汇的名牌商品

  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域,是多种小杂粮的起源中心和主产地,不但种类多,优良品种众多,而且市场占有份额大。谷子约占世界生产量的90%,甘薯占85%,蚕豆占50%,绿豆、小豆各占30%以上,豇豆、小扁豆是主产国,年出口量占世界首位。河北省为我国小杂粮主要生产和出口省份之一,其中廊坊固安、永清、霸县、文安等地产的"天津红小豆”、张家口阳原、怀安、蔚县等地"鹦歌绿豆”、 "大粒蚕豆”、石家庄灵寿等地的"灵寿薯干”等一直是我省出口创汇的名牌商品,出口量占全国的30-80%。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多边贸易的发展,小杂粮市场由日本、东南亚进一步扩展到欧美等国家,出口量会越来越大。

  (二)杂粮消费市场前景广阔

  杂粮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并具有清热解毒、保肝明目、养肾、养胃等特殊的食疗、食补保健功能,能防病治病。其中甘薯含有丰富的粘蛋白多糖、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集粮菜果功能于一身,在20种抗癌蔬菜中位居首位。杂豆蛋白含量高,一般蛋白质含量为22%--26%,是禾谷类作物的2--3倍,且蛋白质质量好,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的含量是禾谷类的2--5倍,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纤维素及多种矿物质,具有清热解毒,保肝名目等多种医疗功效。小米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钙、磷、铁、硒等矿物质,具有养肾、养胃、消渴、消宿食等功效,这些杂粮是人民理想的保健食品。并且,小杂粮多产于无污染的山区、丘陵地带,极少使用农药、化肥,而且品质优良,是真正的天然绿色食品。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提高,小杂粮的国内消费市场呈上升趋势。但是,世界上小杂粮栽培面积较小,其中中国是小杂豆、小米和甘薯的主要生产国,生产总量有限,同时由于生产环境和劳动力成本的限制,小杂粮生产发展缓慢,所以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仍然属于区域性、地方性农产品,在很长时间内优质小杂粮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依然是供不应求。

  (二)我省的杂粮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优势和质量优势

  河北省的"天津红小豆”皮薄、粒大、粒型短园、粒色鲜红、出沙率高,"鹦歌绿豆”籽粒整齐、色泽碧绿、出芽率高,"大粒蚕豆”油炸后保存时间长、食味好、不变硬,这些名牌商品一直在国际市场上久享盛誉,出口量大,出口价格较其它品牌高20-30%。并且,国际市场上的杂粮价格一般为国内市场价格的5-10倍。河北省丘陵沙地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累积,所产甘薯绵甜香味浓,品质上乘,而且具有环京津和面向"三北”的市场区位优势和稳定的产品出口渠道,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四)小杂粮在抗灾救荒、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善耕作制度、发展节水农业和间作套种高效农业等方面有着其它作物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几年,由于环境恶化,降水日趋减少,干旱缺水已经成为华北地区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小杂粮作为抗旱性、耐瘠性较强的农作物,具有生育期短,适播期长, 抗旱,耐瘠,豆类耐荫、固氮,适应性强等特点。在我省占土地面积比例越来越大的山区、丘陵、干旱、贫瘠地带发展小杂粮生产,在改善环境、抗灾救荒、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善耕作制度、发展间作套种高效农业等方面有着其它作物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谷子抗旱性极强,在适宜温度下,种子只需吸收本身重量的26%水分便可发芽(高梁需40%,小麦需45%、玉米需48%)。谷子根系发达,叶片窄,叶脉密度大,叶片细胞原生质体亲水性好,液泡浓度高,蒸腾系数小,苗期抗旱力强,极限之内的干旱还能起到蹲苗作用,即使植株呈假死状态,遇水后也能立即旺盛生长。在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水分的有效利用率很高,生产1公斤谷子只需271公斤水,(玉米需398公斤,小麦需513公斤)。甘薯可覆盖地表,减少水土流失。绿豆、豇豆、饭豆等根系发达、叶片附有绒毛或角质层,蒸腾很小,生育期短,在田间持水量50-90%条件下均能正常开花结荚,在干旱年份正常出苗的情况下,生长期间只在开花期浇一次水即刻获得理想的产量;有些年份由于干旱或涝灾,种植大田作物错过了适播期,而种茬杂豆特别是早熟的品种会有较好的收入;杂豆与玉米、棉花、蓖麻、幼龄果树等间作套种不但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而且可取得高于平作80-100元/亩的经济效益。甘薯的栽植期从4月下旬到7月上旬长达80天,可因水随雨种植,播期弹性大,不会遭遇其他作物的"卡脖旱”,抗灾能力强。

  二、我省杂粮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杂粮在我省为产量低、种植面积小、栽培水平不高的作物,但它们分布极其广泛。甘薯分布在长城以南地区,年种植面积14.7-20.0万公顷,在燕山和太行山丘陵旱地广泛种植。食用豆类中除芸豆、蚕豆、普通菜豆、多花菜豆主产于我省北部的张家口、承德等高寒地区外,其它食用豆在我省各地都有种植,但以小豆、绿豆、蚕豆、豌豆面积相对较大,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及旱薄、盐碱等地区。种植形式有春播和夏播两种。在长城以北的张家口、承德地区,由于无霜期短,为春播一年一季,而在长城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既可春播又可夏种。种植样式因气候、地力、地势等条件而异,在平原高水肥地区主要与棉花、玉米等作物间作套种,在山坡、丘陵等瘠薄地平作。据河北省农业生产资料统计记载,绿豆历年种植面积为4.0-16.0万公顷,主要集中在张家口、保定、邢台、邯郸、廊坊、沧州和衡水,占全省种植面积的90%左右。小豆种植面积为3.3-4.7万公顷,最高年份1994年达到8万公顷,主要集中在廊坊、唐山、保定、沧州、张家口等地,占全省种植面积80%左右。蚕豆集中在我省张家口、承德等地,面积占全国的10%,为5.3万公顷左右,豌豆分为粒用豌豆和菜用豌豆,粒用豌豆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山区,菜用豌豆除这两个地区外还在城市郊区种植。豇豆、饭豆等其它豆类主要在干旱、瘠薄、水肥条件差的山坡丘陵地零星种植,谷子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46.7万公顷左右,居全国首位,占全国谷子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十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谷子生产地区之一。在我省除春播主产区张家口外,夏播主要分布在邯郸、邢台、衡水、沧州、保定、石家庄等地。

  我省生产的小杂粮主要用于外贸出口和国内外销、发展当地畜牧业、自食留用和食品加工。近年来,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发展为我省小杂粮产业化发展注入了生机,呈现出以生产、加工、销售杂粮为主的基地与公司,例如:以红小豆生产、加工、出口为主的衡水故城"三豆集团”、廊坊文安绿色小杂粮红小豆、绿豆、双青豆、黑豆等生产购销基地、保定雄县红小豆生产基地、保定曲阳、涞源、张家口蔚县、邢台威县、巨鹿等地的小米生产加工基地、张家口高粱生产酿酒基地等。创新出"古洼绿珠”"恒阳金米”"蔚州贡米”等品牌。

  入世后,与其它大田作物相比,小杂粮生产虽然具有发展优势,但在现实形势下我省小杂粮生产同样面临着问题。

  一是优良品种普及率低。我省小杂粮生产数量多,但优质率低,商品率低。如我省绿豆、红小豆种植面积较大,产量很多,但在日本、东南亚市场被认为优质的只有张家口鹦歌绿豆、天津红小豆,但真正这些品牌在全省的生产面积、产量占的份额较少,规模受到限制,而且易造成销量多、价格高的年份,其他品种甚至其它省份的产品以次充好,影响产品的品质和我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

  其次,小杂粮生产水平低,栽培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管理措施不符合目前国际市场上的绿色规程。"绿色壁垒”易销弱我国传统出口农产品资源型、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

  再者,小杂粮出口商品单一,多以原粮出口为主,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滞后,极大地制约了价格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空间的拓展。另外,小杂粮生产未能实行规模化、产业化,市场缺乏规范化,新品种推广、基地建设、商品开发的产业链条仍没形成,产、销分离,紧俏年份抢购套购,市场疲软年份没有价格保护,易造成市场不稳,影响农民收入和种植积极性。

  三、杂粮生产的发展对策

  杂粮的发展应以"入世”为小杂粮生产提供的发展机遇为契机,以优质、高效、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杂粮新品种及配套技术为技术依托,通过杂粮基地、生产、商品加工、出口等系列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应用,实现杂粮生产标准化、品种优质化、种植区域化与经营产业化,促进我省农业的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应对入世挑战,提高我省杂粮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优质、高效、符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杂粮新品种筛选与应用

  目前,我省最新培育的优质、高产、适宜外贸出口和食品加工的杂粮新品种有高产、抗病、米质优良的谷子品种谷丰2号,籽粒外观品质优良、适宜出口的红小豆品种冀红8937、冀红9218,早熟、直立、不炸荚,适宜间作套种的绿豆品种冀绿2号、冀绿9518-5,适宜鲜食的红肉甘薯品种冀薯4号,和紫皮黄肉的冀薯98,以及适宜加工薯片的北京553。

  (二) 杂粮生产的区域化布局调整

  根据资源组合优势和杂粮生产的基础条件,对我省杂粮及品种的产区进行调查和区划,确定主产区和次主产区。突出主产区优势,开发精品,树立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

  (三)杂粮生产的农业标准化研究

  根据杂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建立和完善杂粮生产标准,使杂粮产品的品质标准与安全卫生、分级、包装、运输标准相配套,通过逐步完善,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实现杂粮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其中包括绿色生产基地标准、综合管理规程、商品储运、加工、出口等标准的研究。

  (四) 建立出口创汇基地

  根据不同生态区域、生产环境、种植传统等条件,在各种杂粮主产区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各具特色的绿色生产出口基地。并完善基地的基本条件、设施和技术力量配备,采用无公害的标准化生产规程,以提高产品质量,规避"绿色壁垒”,并逐步创立自己的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五)进行小杂粮食品加工开发

研制生产出更多的技术含量高的小杂粮健康食品,不断增加花色品种,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并增加出口的花色品种,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出口效益。

  (六)善杂粮出口经营方式,开展绿色营销

加强出口经营企业经济联合,组建龙头企业,促进农民的组织化进程,出口经营实现专业化、集团化、规模化,以增强其经济实力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并建立出口创汇农业体系,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骨干,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生产、加工、出口一体化,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