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糜》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柴岩、冯佰利、高小丽策划并组织拍摄制作。从2018年4月开始拍摄至2024年12月底完成制作。
《中国之糜》,是一部关于糜子、关于糜子种植历史、关于黄米文化的纪录片。《中国之糜》专题片共分四集,分别为糜之源、糜之韵、糜之魂和糜之味。邀您共同见证这一粒种子的传奇之旅!本片由“华夏黄米”公众号12月25日陆续播出。
第一集糜之源,本集主要介绍中国首次发现糜子遗存的大地湾遗址,发现年代最早糜子遗存的东胡林遗存,出土糜子遗存数量最多的磁山遗址;展示古今文献和各省地方志,证明黍稷糜为同种异名,一种两名,古今称谓一致;划分出全国糜、黍、糜黍、黍稷称谓区与分布范围;告诉人们糜子是中国古代黄钟侓和度量衡制定至基础,现代音律、度量衡来之于糜子籽粒;糜子不仅是古代人们的主要食物,也是古代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古代长城、桥梁、城池建筑中广泛应用。
第二集糜之韵,本集主要介绍了糜子的抗旱特性、分蘖能力和生育期可塑性强特点;糜子自身的抗旱能力,随降雨时间变化而播种的特点,以及应对干旱而缺苗断垅的生产需要,成为第一个驯化成功的粮食作物,成为“五谷之首”;介绍了糜子在旱作农业中的地位,为华夏民族的繁衍、生存和发展中的贡献。
第三集糜之魂,本集主要介绍了古代粳性糜子品种和糯性糜子品种以及在中国糜子种植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1940年以来中国糜子育种历史和发展状况;1950年以来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糜子育种成就及主要人物和贡献;1979年以来中国糜子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研究状况和参加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专家。
第四集糜之味,本集主要介绍黄米主要营养品质和保健作用;黄米糕、黄米粽子、黄米馍馍、黄米豆包、黄米汤圆等主要传统食品风采;黄米黄酒、黄米稠酒、糜子白酒等地方特色产品;黄米捞饭、黄米粥、黄米酸饭、黄米茶米等地域传统主食;展示了黄米食品在春节、二月二、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中是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