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动态
杂粮动态>>中国作物科学领域楷模科学家--张福耀
 

中国作物科学领域楷模科学家--张福耀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4-07-30   |  阅读次数:1433次

  

图片2.png

  张福耀,男,1956 年8 月生,山西盂县人。1976 年分配到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工作,1982年由农业部选派到印度国际半干旱地区作物研究所(ICRISAT)学习高粱遗传育种,1997.2-1998.6在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TAM)做访问学者,2007年、2012年分别在美国农业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USDA-ARS)和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UNE)高访。1998 年聘为研究员,2012 年聘为二级研究员。曾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国家高粱产业技术体系育种研究室主任,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副主任。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

  参加工作以来参加和主持了高粱异胞质雄性不育系利用研究;高粱无融合生殖研究;酿酒专用高粱、饲草高粱、甜高粱遗传育种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主持选育出晋杂15、晋杂16、晋杂22、晋杂23等46个品种(其中转让品种20个)在全国20余个省区推广,创造社会效益20多亿元,发表研究论文180余篇,合著6部专著,对高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福耀研究员从事高粱遗传育种研究近50年,在高粱研究领域执着追求,矢志不渝,攻克多项技术难关,对我国高粱遗传育种研究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

  1、高粱无融合生殖的创制与发现

20世纪高粱、玉米、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对的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种杂种优势利用方式需年年制种,消费大量的土地、人力、物力,并非最好的利用方式。无融合生殖是植物界种子无性繁殖的一种特有方式,利用这一特性可把杂种优势固定下来,这样,杂种优势就可代代相传,不需年年制种。这一技术的关键是在作物中发现和创制无融合生殖系。1986年在牛天堂先生指导下开展了该项研究,经所内、海南8年16代选育,通过遗传学、胚胎学的严格鉴定、分析,创制出高频率无融合生殖系SSA—1,发现了无融合生殖系296B。新创制的高粱无融合生殖系SSA—1无融合生殖高频率高达52%,农艺性状优良,有性小花无杂交不孕性,具有自主结实遗传标记性状,克服了国外著名无融合生殖系R473无融合生殖率低(仅有16—23%),杂交不结实,无标记基因等三大缺点。并在理论上阐明了SSA—1和296B有性生殖过程退化、无融合生殖胚囊雌配子体可不经过受精过程发育成种子的基本观点。该成果当年成为山西省科技十大新闻之一,1996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图片3.png

  2、新型细胞质高粱雄性不育系A2V4A的创制与利用

  高粱杂种优势利用是从50年代初期迈罗细胞质(A1)雄性不育系TX3197A的育成开始的,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外杂交高粱生产全部依赖于A1细胞质生产杂交种。这种单一细胞质的利用由于遗传上缺乏多样性,表现出抗病虫害能力十分脆弱。1970s美国T型杂交种小斑病专化性侵染给玉米生产造成的毁灭性打击,使高粱育种者认识到了细胞质多样性的重要性。为了改变我国高粱生产长期利用单一细胞质局面,于1981年开展了高粱异胞质不育系研究与创制工作,在研究中发现A2育性稳定,与A1细胞质恢保关系不同,特别是在印度高粱中,多数材料对A2细胞质具有保持能力,而中国高粱恢复系仍对A2有较强的恢复能力,这就为选育中、印强优势杂交种创造了条件,在新发现和新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建立“A2恢保系统”用于高粱育种和生产的观点,并与课题组同志一起着手选育遗传背景和农艺性状独特的高粱三系及其强优杂交种。经7年14代(海南、所内)选育、测配,成功地解决了A2细胞质不育系“三系”配套的问题,创制的新型细胞质A2V4A育性稳定,配合力高、抗旱、对丝黑穗病1、2、3号小种免疫,很快被全国主要育种单位引用,组配了晋杂12号,吉杂80号,商杂6号等杂交种大面积推广,填补了国际上A2细胞质杂交种利用的空白,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利用A2细胞质杂交种的国家。该成果1996年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3、选育高淀粉酿造专用高粱品种,推动高粱全产业链发展

根据我国酿酒、酿醋业对高粱品种的需求,提出选育高淀粉酿造专用高粱,1996年,选育出我国第一批高淀粉酿造高粱专用种晋杂15、16号通过审定推广,其籽粒产量比对照增产20%,淀粉含量比对照提高5个百分点,出酒率提高2-3个百分点,从根本上解决了高粱品种高产、优质、高效三者相统一的关键问题。在早熟高粱新品种选育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效地促进了春播早熟区高粱生产和我国清香型白酒酿造业的发展,2002年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之后育成的晋杂22号、晋杂23号酿酒品质优良,被汾酒集团定名为“汾酒1号”、“汾酒2号”汾酒酿造专用种在汾酒原粮基地推广种植,开启了我国名酒企业建立原粮生

图片4.png

  进入新世纪,为解决高粱机械化生产问题,张福耀研究员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开展了适宜机械化生产品种的选育,首先从株高、株型和耐密性着手对高粱“三系”进行遗传改良,开创中国高粱“三矮”育种新领域,育成了我国第一批适宜机械化生产高粱杂交种,新育成的适宜机械化栽培品种株高120—150cm,株型紧凑耐密植,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分蘖的株高与主穗一致等特性彻底改变了我国高粱杂交种不宜机械化生产的现状。与此同时还开展了机械化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农机农艺结合提高高粱全程机械化水平等的研究。适宜机械化品种配套“大垄高密、单粒播种免间苗、化学除草、机械化收获”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深受农民欢迎,适宜机械化栽培新品种与机械化栽培配套技术的推广,从根本上改变了高粱传统生产方式,使高粱生产走进了机械化、现代化生产行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张福耀研究员在工作中勇于拼搏,不怕苦累,在49年的高粱育种工作中,41年赴海南育种,至今仍为他所钟爱的高粱研究事业南北穿梭,奉献着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精力。

南繁岁月

5.png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