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动态
杂粮动态>>杂粮品牌响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
 

杂粮品牌响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

来源:吕梁发布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3-11-30   |  阅读次数:1932次

  

10月30日下午2时,人民日报“行走黄河看吕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从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县城出发,乘车沿西南方向,行驶一小时三十分左右便到达蔡家会镇狮子洼村。

图片1.png 

一路上,山沟纵横,道路蜿蜒。车至狮子洼村,古朴气息扑面而来。行走其见,一排排建于斜坡上的青砖窑洞,一宅一院,错落有致,让深居群山之腹的狮子洼村显得静谧安详。

走进村民蔡艳林家中,院落一角整齐堆放着刚收回来的玉米棒子,一箩筐刚摘下来的红枣,门口三轮车上还有十几袋未卸车的麦穗。

“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好!玉米收了3万多斤,小米还没收完。”从10月份开始,蔡艳林一家便开始了最忙碌的秋收。 

 

2019年以前,蔡艳林在新疆跑长途。为了能够照顾家庭,蔡艳林回到家乡和父母一起承包起100余亩土地,种植玉米、小米、土豆、红枣等,农闲时再在村里打点零工。

“我们将打回来的麦穗直接卖到山花烂漫,在那里直接晾晒和加工。”蔡艳林介绍说。

晚上6时许,狮子洼村2公里外的兴县山花烂漫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内灯火通明,公司楼前空地上晾晒着刚收回来的麦穗。

“目前公司8台打谷机全部运转,一天收一万多斤麦穗。”公司负责人贺虎平介绍说。


 

加工车间内,色选机正飞速地将一粒粒小米进行筛选。“要把发黑、发灰、青色、白色小米及小石子、异色颗粒吹出去,留下金灿灿的优质小米。”来自蔡家会镇沙庄村的李寨平一边观察着机器的运行情况,一边介绍说。在公司工作5年有余的李寨平,每月有3000多元的固定收入。

 


“这是豇豆,这是肾形黄豆,这是试种的‘中谷19’,”公司研发中心内,香味四溢,介绍起桌子上摆放的一斗斗小杂粮,贺虎平如数家珍。

在山花烂漫公司,从有机小米到富锌富硒功能小米,从豇豆面、豌豆面等杂粮面、手擀面系列到小米油、亚麻籽油等小杂粮深加工产品,曾经散发“泥土”气息的兴县小杂粮,已“不止一面”,不仅有了附加值,更走出了吕梁山。据了解,自2005年“山花烂漫”商标注册以来,已与兴县50多个自然村,916户农户,签订订单农业近3万亩,其中脱贫户430多户,户均收入达到1.5万余元/年。


 

兴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年晋绥老百姓用小米、黑豆等杂粮养活了一代晋绥人,为中国的抗战和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抗战中,只有9万人口的兴县,支持了近4万晋绥党政军革命队伍。进入新时代,兴县杂粮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近年来,兴县围绕打造“山西小杂粮第一县”“中国小米之乡”目标,利用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长、全年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等独特自然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杂粮的种植规模。依托杂粮研究院、杂粮试验示范基地,打造杂粮特色小镇,在兴县蔡家会镇柳林村和固贤乡吴城村建立谷子、高粱、荞麦和豆类等200亩新品种区域性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杂粮品种的展示和筛选工作。同时,不断深化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积极引进新技术,着力开发小杂粮功能食品、亚麻籽油功能食品、小米糠功能性化妆品、功能食醋(苦荞、小米、老陈醋)等系列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积极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小杂粮产业特色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

2021年,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兴县达成合作意向,并于2022年4月正式签约,通过院地合作,培育适合兴县种植的优质专用型新品种、建立高标准产业模式和打造全国杂粮种业基地,为兴县杂粮产业提供科技支撑。

2022年开始,晋谷-21号,晋谷-40号,晋豆-21号,晋豆47号等一个个小杂粮新品种不断面世;100亩特优小杂粮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1000亩绿色谷子地3000亩有机旱作杂粮良种繁育示范基地等一块块试验田不断扩容。

如今,在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支持下,一个个小杂粮新种子,正在接受着检验,而兴县也从传统农作物种植迈入种业产业建设新阶段,探路“特、优、高效”的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