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位于贵州西部高寒地区,荞麦种植历史悠久,还是中国三大苦荞种植基地之一,素有“高原荞乡”之美誉。
苦荞饭
近年来,威宁按照“强牛壮马、稳粮稳菜、保烟保果”的产业发展思路,谋划了“5+2”产业发展布局,做精做特荞麦产业,壮大荞产品加工规模,延长荞麦产业链。
小雪前后,走进贵州威宁荞源农业有限公司加工厂房内,11条生产线正不断运转着。在荞饭生产车间,经过盘饭、蒸熟、按散、烘干、筛选、打包等工序,一袋袋荞饭制作完成。
板底乡荞麦种植基地
“我在荞源做了10多年了,主要是打荞面、做荞饭和荞茶,工资一个月3500元。”在荞饭生产车间内,作为公司的老员工,戴永英加工荞饭的手艺非常娴熟,中午之前就要打包8吨荞饭发往贵阳,她和工友必须加快速度。
百草坪各色荞花盛开
“我们每天的产量是30吨,每年要消耗7000吨左右的原材料,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贵州威宁荞源农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戴永菊说,她和丈夫从事荞产品加工已经有二十多年了,从小作坊做到合作社、加工厂,从简单荞产品加工到苦荞产品标准化生产,荞产品的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收苦荞
2018年9月,在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下,戴永菊夫妇投资5000万元,在威宁五里岗工业园区成立了公司,购进新型加工设备,新建厂房和仓库,增加苦荞米、苦荞粉丝、苦荞糕点等产品的生产线,带动了50余人就业。
好产品源自好材料。板底乡海拔在2100米至 2300米之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温差小、日温差大的先天优势,非常适宜荞麦种植。今年,该公司在板底乡种植荞麦5000亩,辐射带动农户1300余户。
事实上,威宁因其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全县80%以上的土地都适宜种植苦荞。在二塘镇梅花社区,居民锁银海已种植荞麦6年了,每年他都要种上4亩左右。“荞麦不挑地,也不用花时间去管理。”锁银海说,目前苦荞每斤2.5元左右,甜荞每斤5元左右,4亩地一年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戴永菊和工人正在筛选苦荞
“荞麦种植涉及农户400户左右,今年产量每亩达到400斤左右。”梅花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洪先说,梅花社区通过“基地+农户”的模式,种植荞麦1000余亩,总产量达40万斤。
在威宁,大规模种植荞麦的有板底、二塘、双龙、哈喇河等乡镇,全县常年种植苦荞面积为12万亩左右,平均单产175公斤,总产2.1万吨左右。
随着荞麦市场需求不断增加,除去农民自食、饲料用和留种外,全县80%的荞麦都销售给县内加工企业作为原料。全县从事荞麦加工的企业有20余家,年可消耗苦荞原料约1.5万吨至2万吨,主要加工荞茶、荞酥、荞饼干、荞凉粉、荞蛋糕、苦荞挂面、苦荞精粉、苦荞饭等系产品。
苦荞酒酿制现场
荞麦性味甘平、药食同源,有健脾益气、开胃宽肠、消食化滞、降低人体血脂和胆固醇、降血糖和止咳平喘、祛痰等作用。威宁因地制宜,坚持走生态绿色健康发展路线,研发出的荞产品系列一经上市,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主要销往贵州、重庆、广东、深圳、浙江、上海等省内外市场。
为赢得市场主动权,形成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荞产品企业从产品质量、产品原料产地等方面入手,打造品牌形象,培育企业文化。目前,威宁荞产品已注册有“黔鹤”“荞老五”“茗荞芗”“唐桂芝”“马摆大山”“可渡河”“蒋凤明”“威宁荞酥”等品牌商标。2016年,“威宁荞麦”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评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据了解,目前威宁正加强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鼓励和帮助企业参与基地建设,努力实现原料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提升产品加工水平,推动荞麦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拉长产业链条,提质增效。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