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指导
生产指导>>2021年苦荞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2021年苦荞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1-05-13   |  阅读次数:17882次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苦荞是西南地区特色作物,生育期短,耐旱、耐寒、耐瘠,富含生物类黄酮,药食兼用,适合轮作倒茬和灾后补种选用。近年来,苦荞加工业快速发展,北方也有一定种植面积。为充分发挥苦荞在营养保健、轮作倒茬、灾后补种、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优势,助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2021年苦荞生产技术意见。

 

一、西南苦荞区

 

本区是我国传统苦荞产区,主要包括云南、四川、贵州、重庆等省(市)。

 

(一)选择地块

荞麦忌涝、忌连作,根系不是很发达,宜选择土壤疏松、耕层深厚的缓坡地种植,与马铃薯、豆类、燕麦、玉米、烤烟等茬口轮作为宜。前作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整地,使土壤细碎,做到土壤上虚下实。

 

(二)施足基肥

结合春翻,将荞麦全生育期所需肥料一次性施入,生长期不再追肥。施肥以农家肥为主,增施适量复合肥,培育壮苗,提高荞麦植株免疫力,有效防控荞麦病虫害发生,降低倒伏率,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三)选择良种

根据各地生态条件和生产水平科学选种,避免未经试验的跨区引种。春播区宜选用抗寒、抗旱、耐瘠的高产品种。秋播区宜选用生育期80—90天的高产多抗品种。播种前选择晴天连续晒2—3天,提高发芽势、发芽率,减少病虫害等。

 

(四)适期播种

有春播和秋播。根据当地霜期和雨水情况,春播又分4月上旬、5月下旬两个播期;根据霜期和上茬作物收获情况,秋播又分8月上旬、9月上旬两个播期。多采用人工撒播、打塘点播和牛耕开沟条播等方式。撒播:撒施农家肥,犁地后均匀撒播苦荞种子,一般亩播量8—9公斤,播后耙耱镇压即可。点播:行距35厘米,穴距30厘米,每亩5000—6000穴,每穴10—15粒。条播:行距25—30厘米,一般亩播量6—8公斤。

 

(五)田间管理

苗高10厘米以上时根据田间杂草情况进行一次人工中耕,实现除草和覆土防倒伏。

 

(六)病虫防控

主要病害有叶斑病、轮纹病、白粉病、霜霉病、茎基腐病、根结线虫病等,一般通过轮作倒茬、培肥土壤、培育壮苗等措施防控。主要虫害有黏虫、蓟马、双斑莹叶甲、甜菜夜蛾、钩刺蛾、草地螟及部分地下害虫等,应加强监测,在农技人员指导下及时选用生物源杀虫剂防治。

 

(七)适时收获

霜降前及时收获。一般在70%籽粒呈现品种固有色泽时开始收获,减少落粒损失。收割后田间堆放2—3天脱粒、晾晒,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入库保存。

 

二、北方苦荞区

 

本区主要包括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

 

(一)选择良种

根据各地生态条件和生产水平科学选种,避免未经试验的跨区引种。一般选择适于苦荞茶加工的品种。

 

(二)适期播种

一般5月下旬播种,9月下旬收获。采用耧播或机械条播,亩播种量3—4公斤,行距30—40厘米,播深3—5厘米,亩基本苗4—5万株。

 

(三)加强田管

中耕2—3次,第一次在苗期,结合间定苗;第二次在分枝期,结合中耕培土;第三次在始花期。

 

(四)适时机收

70%籽粒呈现本品种固有色泽时即为成熟。一般采取两段收获,先用割晒机割倒,田间放置7—10天后,选用自动捡拾脱粒机或固定脱粒机进行脱粒。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