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地
产业园地>>一缕炒米香
 

一缕炒米香

来源:  |   作者:刘雅娜   |  发布日期: 2020-12-04   |  阅读次数:24301次

  

 

那缕炒米香是在一个初冬下午得到的。


那个暖暖的初冬下午,阳光斜着照入屋中,在孔雀绿窗帘的映衬下,几粒灰尘轻盈的舞蹈着。不

忍破坏小小舞者的表演,轻手轻脚走到餐桌旁。

桌上一盒新买的酸奶,打开盒,里面还有两个小袋和一个小勺。酸奶也开始加配料了?细一看,一小袋白糖,一小袋炒米。没有吃酸奶,因为炒米吸引了我全部的注意力。撕开小袋的口,把炒米倒入手掌,一缕炒香味悠悠触动着嗅觉,更触动了一阵又一阵的记忆。

纳林小学家属房,我家住了十几年的小平房。周末的早晨小平房里会发出一种特别有韵律的声音,那种声音是铜勺舀起茶水又倒入锅里发出的。水扬了一勺又一勺,砖茶越来越下色,随着茶色渐深,那声音仿佛醇香起来。早晨听到这样美妙的声音,我和弟弟很快就清醒。因为只要这样的熬茶声响起,就会有香香的炒米吃啦。

母亲在小桌上摆了一大盘炒米,盘里放着木勺。大盘旁放着一个小盘,盘里放着一个羊油托托。羊油托托是提前炝炒好的,刚炝炒好时是羊油汤汤,凉了后就凝固成托托。锅里的茶熬好了,临出锅前往茶里加点盐,再扬几勺。热茶水爱在大碗里转圈,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因为总会有一小段黑色的茶梗欢实的在碗里转圈。父亲用小刀把羊油托托削成薄薄的羊油片,羊油片在热腾腾的茶水里转瞬就化成了油花花。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我、母亲、父亲碗里就会加上一木勺炒米,炒米泡在砖茶里,一会儿就沉到了碗底,吃一口炒米咀嚼几下,再喝一口茶,特别的香味索绕舌尖。

一旁的弟弟搬个小凳子,先喝了一些热茶。然后站起来到角柜旁,把柜子上边的双层玻璃推到一边,取出奶粉袋,摆到小桌上。弟弟有自己的碗和小勺,他用小勺从奶粉袋里取奶粉,边取边数“一勺、两勺、八勺”(弟弟四岁前一直这么数数,四岁之后居然无师自通了十以内加减法),数到第八勺时,再往碗里加一木勺炒米,干拌炒米充满了奶香味。

我一直认为,家里总吃炒米是因为母亲。母亲是杭锦旗人,她爱熬茶也爱吃炒米。小时候我就很自然的认为母亲是受杭锦旗蒙古族老乡的影响,炒米自然是蒙古人的美食。其实汉人也会炒炒米,也常吃。

那是一个腊月的上午,爷爷奶奶在院里的春灶炉子上架起了大铁锅,炉子旁放了两水桶煮好的糜米,糜米红圪森森挺好看。炉子里的火真旺,把大铁锅的锅底都烤红了,年幼的我一直担心锅底的铁会化成铁水流走,只剩个锅帮圈圈。爷爷奶奶没有发现我的担忧,锅底红的面积更大了一点儿。爷爷往锅里放了半碗干净沙土,紧接着又放了半碗煮好的红糜子。扫帚圪堵划着圈搅拌锅里的沙土和糜子,一阵热蹦蹦之后,糜子开了口。爷爷快速的将它们将请出铁锅,待锅底红时又炒一锅。

奶奶用箩细细的筛,沙土筛掉后,箩里留下的是带壳的炒糜子。这时还不能称为炒米,炒米是需要去掉外壳的。我总是等不及爷爷奶奶从村里加工坊碾炒米回来,一出锅便吵着要吃。爷爷用做惯了农活充满老茧的手,抓一把刚炒出的米用力搓搓,外壳掉了,发着金光的炒米居然变了出来。我捧着一只粗瓷碗,小手抓着炒米往嘴里送,嚼着嚼着,就把铁锅底会不会被烤化这样的大事给抛到了九霄云外。

 

炒米只要放到干燥的容器里就可以存放很久。当田里的瓜红瓤时,就可以粉炒米吃。奶奶曾说,西瓜粉炒米又解渴又止饿,但不能多吃,吃多了在肚里粉起来,很涨。奶奶说过的话是真有道理。有一回,看到西瓜特别水,就粉了半颗的量。炒米在茶水里胖得快,粉西瓜时就胖得慢。看着金色的炒米与红色的瓜肉拌在一起,颜色妙得很。不知不觉间,把拌好的炒米都吃了。肚子里那是叫个涨呀,一顿西瓜粉炒米顶了两顿饭。

后来,知道了不光是北方有炒米,南方也有。南方的炒米有拿大米炒的,也有拿糯米炒的,可以干嚼着吃,也可以拿糖水泡着吃。汪曾祺在《故乡的食物》中将炒米写那么色香味俱全,他笔下的食物总是能从文字跳脱出来,仿佛就在眼前。知晓南方有炒米就是因为看了他文章,看他的文章总是有些莫名的感动,感动于一个文人对家乡话念念不忘,感动于一个文人对美食的细细描述。过了半个世纪,汪曾祺笔下的很多美食大约就只在记忆中了吧,但我所说的炒米依然可以常吃到。

现在吃炒米,可简单可豪华。简单起来,干吃当零食。豪华起来,那阵式就大了。我吃过最隆重的炒米是在杭锦旗。那年,师范毕业不久,青春的脚丫总是停不住,坐着大巴去去杭锦旗找同学乔玮玩,她当时还在杭锦旗工作。见了面一阵热闹的拥抱,周围人投过来一些不可理喻的目光。她招待了我一顿豪华早点。牧家乐里,面容慈祥的阿姨一样一样往桌上摆着美食,奶茶、手把肉、血肠、肉肠、酥油、酪蛋子、奶豆腐、奶皮子,摆了一桌。桌上金色的炒米是用木盘装的,一粒挨着一粒,金色抱成了团。也许是金色太过夺目,那一桌子的美味看起来像是炒米的豪华配料。如今乔玮同学已经荣升为东胜区第三十小学校长了,不知道她还记不记得那顿豪华炒米。

 那日,与女儿到“蒙古军粮”店里买了酥油炒米糖,店员高颧骨单眼皮,典型的蒙古族美女。也许是屋里供了暖的缘故吧,她在T恤外只穿了件民族风的坎肩。收银台上放了很多本书,不是新的,页角卷起,翻看过多遍。我准备扫码付款后就走,女儿问:炒米和牛肉干在成吉思汗征战时,都是行军粮?店员的眼神停了几秒,问:我给孩子说说,你们不忙吧。我说:不忙。

很久以前,多久呢?八百多年前的时候,准确的时间应该应该是公元1219年。那时,有一个叫瓦勒乞黑的人是个商人,他领着另外两名商人带着织锦料子、棉织品、日用百货到蒙古地区做买卖。成吉思汗亲自接见了商人,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还让他们住在干净的白毡帐里。瓦勒乞黑临走时,成吉思汗选出了四百多人组成商队跟着瓦勒乞黑去他们那里做生意。没想到,商队去了那里四百多人被残忍的杀害了,只有一个人侥幸脱逃。商队所带的金银财宝全部留下,那一个人拼了性命将消息送回了蒙古。 成吉思汗闻讯后怒火万丈,不久,他就率领蒙古大军,带着炒米、肉干等干粮西征。征途中,军队中的水用完了,将士们的嘴唇起了一层又一层的干皮,脸上被风吹出皴裂。成吉思汗命令大家掘井饮用,依靠仅有的一点炒米,度过了艰难的时刻。最后与后续部队一起活捉了杀害蒙古商队的刽子手。蒙古军是不会轻饶了刽子手的,士兵将浓稠的水银给了刽子手,刽子手喝下水银时眼神一阵复杂,也许是后悔也许是不甘,也许是……店员的讲述的故事深深吸引着女儿。

临走时,店员说了一句:炒米在蒙语中这么说,胡日森巴达。

 

炒米本身不是一种奢华的食物,因为它镌刻了家庭的印记、地区的印记、民族的印记,这种简单的食物便不简单了。

猛然发现,那缕炒米香不是初冬下午所得,那缕特有的香味一直萦绕着我。

  

 

作者简介:刘雅娜,准格尔旗人。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