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动态
杂粮动态>>贵州特色作物喜获丰收
 

贵州特色作物喜获丰收

来源: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0-09-11   |  阅读次数:1793次

  

贵州特色作物喜获丰收

来源: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红彤彤的高粱、黑黝黝的苦荞、金灿灿的小米,立秋以来,贵州特色作物一派丰收景象,奏响科技稳粮增收的主旋律。为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近年来,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采取“一亩超高产关键技术攻关、百亩示范方区域技术集成、千亩示范片技术模式推广”的技术路线,开展酒用高粱种植奖补、苦荞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开发、小米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等项目,大面积推广应用特色作物良种良法配套技术。近日,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组织成立省级测产验收专家组,对全省特色作物高产竞赛项目区进行临田测产验收工作,各地单产突破历史记录,取得重要创新成果。

 

酒用高粱:小面积超高产亩产突破一千斤

 

藏粮于技,增产有方,酒用高粱超高产地块亩产突破千斤。汇川区应用起垄覆膜栽培技术模式,今年小面积超高产地块亩产突破千斤。汇川区团泽镇团泽居村的农户李克贵,在当地农技干部的指导下,采用优质酒用高粱品种“红缨子”,应用起垄覆膜栽培技术模式种植高粱1.5亩,经专家组临田实测,酒用高粱亩产达528.67公斤,单产水平打破历史记录,是当前的全省酒用高粱最高产地块。

 

藏粮于技,增效有方,酒用高粱种植地块亩产值突破万元。酒用高粱种植打破传统等行距种植模式,采用宽窄行栽培模式,在宽带上间作蔬菜等低矮作物,充分利用光热自然资源,增加群体多样性,大幅度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效益。金沙县柳塘镇丰景村推广应用“有机高粱/蔬菜-蔬菜-蔬菜”宽窄行栽培技术模式,一季高粱加上三季蔬菜的亩产值可达1.1万元以上。金沙县长坝镇昆仑村农户罗远红,今年采用宽窄行栽培技术模式种植“红缨子”高粱1.06亩,经省级测产验收专家组临田实测,该地块酒用高粱亩产达519.72公斤,单酒用高粱亩产值就达4781.42元。

 

 

苦荞:百亩示范片亩产突破五百斤

 

朝阳产业,冉冉升起。苦荞产业是当前符合我省大健康战略发展的朝阳产业,是世界上未被充分利用的作物之一,潜力巨大,未来可期。我省荞麦加工企业厂房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设备不断升级,产能需求不断增加,对苦荞原料的需求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据行业统计,近三年我省规模以上荞麦加工企业产能年均增长率达到35%。资本是“逐利”的,产业效益好不好,企业产能需求是风向标。如何大幅度提高苦荞单产水平,满足我省荞麦加工企业日益增长的原料需求?品种是第一生产力,提高单产水平,首先要有好种子。黔苦7号生育期75-80天,属早熟品种,具有高产、早熟的特别优势,更适宜用于发展间作、年内轮作,提早成熟,躲避早霜危害,增加土地产出。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联合威宁裂变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威宁县双龙镇凉山村实施贵州省科技厅成果转化项目“国审苦荞新品种黔苦7号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开发”。项目建立黔苦7号标准化原种和良种繁育基地,开展提纯复壮研究,利用优质种子,建立黔苦7号商品生产示范基地,开展“订单模式”产业化研发。今年经专家组临田测产,项目区平均亩产达285.97公斤,成果显著。

 

 

谷子:千亩示范片亩产突破五百斤

 

优化产业结构,壮大特色产业。小米是我省调减低效作物的重要替代作物之一,是黔东南州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一减四增”的优势特色作物之一。今年,黄平县实施小米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应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选用经农业农村部登记的优质谷子品种“黔谷1号”,采用黑膜覆盖打孔直播栽培技术,利用黑膜覆盖起到杂草抑制、抗旱保墒的作用,小米产量得到显著提升。经省级专家组临田测产,项目区小米平均亩产达261.11公斤,平均亩产值达3133.32元。“黔谷1 号”谷子去皮后获得的小米,与北方产出的小米比较,色泽上金黄透亮,口感上软糯可口,适口性上糯性强、米香味足,更适合作小米鲊、小米扣肉等本地风味食品。今年,黄平县小米收购价格升至12元/公斤,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加快发展我省小米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值、产业增效的有效途径。

 

全省特色作物喜获丰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我们不仅仅向土地求粮,更要向科技要粮,提高全省特色作物科学种植水平,稳步提升科技贡献率,让科技赋予特色作物提质增产内生动力,为保驾护航“粮食安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助推脱贫攻坚提供典型科技示范。

 

【编辑:周婷   审核:向琨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