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指导
生产指导>>2020年绿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2020年绿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20-04-03   |  阅读次数:4857次

  

2020年绿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绿豆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豆类作物,具有生育期短、适播期长、抗旱、耐瘠薄、固氮养地等特点,是山区丘陵及旱薄地种植的适宜作物,是与禾谷类、薯类、幼龄树等间作套种的理想作物和良好前茬。主要种植区域包括东北春播区、西北春播区和华北春夏播区。为充分发挥绿豆种植结构调整、出口创汇、地力培肥等作用,促进生产、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2020年绿豆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东北春播绿豆区

本区主要包括内蒙古东部的赤峰、通辽,吉林西北部的白城、洮南,黑龙江西部的大庆、齐齐哈尔以及辽宁西北部的朝阳、阜新等,是我国春播绿豆主产区,也是绿豆主要出口基地和优势产区。

(一)轮作倒茬

本产区绿豆生产连作严重,导致根腐病、立枯病、白粉病、细菌性疫病、轮纹叶斑病病、菌核病、病毒病和灰霉病等病害发生严重,特别是细菌性疫病发生加重,造成大面积减产和质量下降。推广绿豆与高粱、玉米、糜子、谷子、燕麦、荞麦、马铃薯、油葵等作物轮作倒茬,是保证该区域绿豆生产稳定、持续发展、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重要措施。

(二)选用良种

本区域土壤肥沃,种植规模较大,机械化程度高,推荐种植适合外贸出口的大籽粒品种及适宜豆芽生产的中小粒品种,具有半蔓生或直立生长习性。外贸出口品种要求外观品质好,籽粒碧绿,有光泽,饱满整齐,百粒重6.5克左右;豆芽生产用品种要求粒型整齐一致、出芽率高,百粒重5.0-6.0克。推荐的品种包括“白绿9号”、“白绿11号”、“白绿13号”、“吉绿9号”,“吉绿10号”、“吉绿12号”、“辽绿29号”、“绿丰2号”等。

(三)精细整地

整地分为秋翻和春耕,秋翻深度为20-25厘米。春耕一般在土壤冻融交替之际进行,翻耕后注意保墒,及时耙、耢、起垄、镇压。结合春季整地要施足底肥,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农家肥亩施700-1000公斤)。

(四)适期播种

适宜播期从5月10日至6月10日。其中,辽宁中南部地区可以与地膜马铃薯、鲜食玉米、地膜西瓜等复种,在前茬收获后及时播种,最晚播期不晚于6月25日左右。采用垄上开沟条播、点播或机械播种的方式播种。覆土深度3-5厘米,并根据土壤墒情适时镇压保墒,亩播量1.0-1.5公斤。结合播种可将种子、种肥一次性施入,一般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亩施种肥磷酸二氨10-15公斤、尿素1.5-2公斤、硫酸钾3-5公斤。

(五)合理密植

一般早熟品种、低水肥地块亩基本苗为1.2-1.5万株,中熟品种、中等水肥条件的适宜密度为1.0-1.2万株,晚熟品种、高水肥条件的适宜密度为0.9-1.0万株。

(六)田间管理

初生叶展开时间苗,第1-2片三出复叶展开时定苗。行距55-65厘米,株距10-15厘米,开花前进行中耕除草1-2次。初花期及时防治虫害。绿豆是抗旱性较强的作物,在足墒播种情况下,一般苗期蹲苗以促根系发育。花荚期是绿豆需水需肥高峰期,土壤肥力较差的地块,可结合最后一次中耕亩追施尿素3-5公斤。有水浇条件的地方,开花结荚期浇水1-2次,以利于增产。

(七)病虫草害防治

该区域绿豆生长期间发生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立枯病、病毒病、晕疫病、叶斑病、菌核病、白粉病、枯萎病等,病害防治以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适期播种、培育壮苗等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其中,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每隔7-10天、连续喷施2-3次效果较好。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和豆荚螟等,虫害防治原则是早期防治,按照说明书要求使用药剂和用量,药剂交叉使用。

针对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可分别选择合适的除草剂进行化学防除。除草剂使用方法有3种:播前土壤处理,在播种前约一星期起垄的同时喷施土壤,推荐使用氟乐灵;播后出苗前封闭除草,在播后第2天至第4天将除草剂喷施到土壤表面,推荐使用“金都尔”;苗后施药除草,一般在出苗后,杂草在1-5叶期时根据杂草的种类分别选用防除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除草剂,行间喷施,推荐使用“精喹禾灵”和“氟磺胺草醚”。除草剂使用请按照说明或在农技人员指导下进行。

(八)适时收获

80%以上的豆荚变黑成熟时,早晨趁潮湿,及时一次性人工割倒、晾晒、压场脱粒。大面积栽培时,可采用机械按行割倒晾晒4-6天,再用机械捡拾脱粒。或在成熟后喷施“落叶剂”、“草铵膦”等,一周后用机械一次性收获。以适宜剂量收获后的绿豆要及时晾晒、脱粒,含水量低于14%时即可入库保存,储藏期间注意防止豆象危害。

二、华北春、夏播绿豆区

本区主要包括山西、河北、北京及天津,北部为春播绿豆区,中南部为春夏兼种绿豆区。

(一)轮作倒茬

本区域的北部春播绿豆产区存在一定程度的连作,导致根腐病、枯萎病、白粉病、细菌性疫病、叶斑病、病毒病等病害发生较重。推荐绿豆与玉米、谷子、小麦、马铃薯、油葵等作物轮作倒茬。中南部春夏兼种绿豆区,推荐绿豆与棉花、玉米、小麦、谷子、甘薯、幼龄果树等春播间套种或夏播复种。

(二)品种选择

该区域以适合豆芽生产用的中小粒品种为主,要求品种直立、早熟、结荚集中、成熟一致,籽粒饱满整齐,明绿豆或毛绿豆,出芽率高,百粒重5.0-6.0克。推荐适于春播的品种有“晋绿豆6号”、“晋绿豆8号”、“晋绿豆9号”、“张绿1号”、“张绿2号”、“冀绿0816”等。适于夏播的品种有“冀绿10号”、“冀绿11号”、“保绿942”、“冀绿13号”、“冀绿15号”等。

(三)整地施肥

春播区选择土壤肥力较好,土层深厚的旱坡地为宜,秋季深翻耙耱,平整土地;春季结合播种将有机肥、种肥一次性施入;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一般亩化肥用量折合施纯N 1.5公斤、P2O5 5.0公斤、K2O 1.0公斤。夏播区前茬收获后,及时灭茬造墒,以保证播种质量。

(四)适时播种

春播一般5厘米土壤耕层温度稳定通过15℃时开始播种,一般在5月中下旬。早熟品种推迟到6月10日左右播种,播种深度3-5厘米,播种后及时镇压;夏播一般于6月20日左右播种,最晚不迟于7月10日播种,播深3-5厘米,注意覆土一致。

(五)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因品种而异,同时根据当地降水量、土壤肥力、灌溉条件、播期等调整播量和密度。夏播一般地力亩基本苗1.0-1.2万株,中等地力0.8-1.0万株,春播旱地0.8-1.0万株,旱薄地1.2-1.4万株。

(六)田间管理

足墒播种下,苗期一般不浇水。有条件的地方开花结荚期可浇水1次。花荚期是绿豆需肥高峰期,应在分枝期亩增施尿素5公斤左右,或在花荚期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以利于增产。 

(七)病虫草害防治

该区域春播区发生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细菌性疫病、病毒病、叶斑病、白粉病等。夏播区主要病害有根腐病、枯萎病、叶斑病、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苗期的地老虎、蚜虫、红蜘蛛、棉铃虫,花荚期的豆荚螟、蓟马等。病害防治以选用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其中,药剂防治病害以发病初期、每隔7-10天、连续喷施2-3次效果较好。虫害防治原则是早期防治,药剂交叉使用。特别是花荚期的豆荚螟和蓟马,可在初花期选用适宜的药剂喷雾防治一次,效果较好。

草害防除参考东北春绿豆区。

(八)适时采收

采用人工或机械采收,绿豆收获建议在清晨进行,避开中午高温,以减少炸荚落粒。

三、西北春播绿豆区

本区包括陕西榆林、延安,甘肃陇南、金昌、武威,新疆奇台、木垒等。

(一)品种选择

推荐的品种有“榆林明绿豆”、“榆绿1号”、“西绿1号”、“宝绿1号”、“宝绿2号”、“冀绿11号”、“冀绿13号”等。

(二)适期播种

5月中下旬为适宜播期。

(三)合理密植

春播亩基本苗6000-8000株,夏播8000-10000株;播量一般1.25-1.5公斤。

(四)病虫害防治

该区域发生的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细菌性疫病、叶斑病和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豆荚螟等。防治方法参考东北春绿豆区。其中,生育期间密切注意红蜘蛛的发生,做到初期防控。

其他管理措施参考东北春绿豆区。

四、南方绿豆区

该区域包括华东的江苏、安徽,华中的湖北、湖南,以及西南的重庆、四川等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区域绿豆种植多样,有春绿豆、夏绿豆和秋绿豆。大部分种植在山坡丘陵地带,种植规模比较小。

(一)选用良种

推荐华东、华中适宜的品种有“苏绿2号”、“中绿5号”、“冀绿7号”等。西南山地适于种植的主要品种有“中绿5号”、“冀绿7号”、“冀黑绿12号”及地方绿豆品种等。

(二)合理密植

春季播种的适宜时期一般为4月上旬到5月上旬,夏季播种以6月上旬到7月上旬较好,作为救灾补种作物,夏季播种最晚可延迟到7月20日。亩播量1.0—1.5公斤左右,中高水肥条件地块的亩种植密度为0.8万株左右,山坡瘠薄旱地为1.0万株左右。

(三)病虫草害防控

该区域发生的主要病害有叶斑病、病毒病和枯萎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豆荚螟等,防治方法参考其他产区。

本区绿豆田间杂草较多,注意及时防除。化学除草参照北方春播区。 

(四)适时收获

该区域雨水较多,湿度较大,在种植规模较小的地块,注意随成熟随采摘,以保证绿豆质量,防止发霉变质。较大规模种植时,可在成熟期进行茎叶处理,一周后机械一次性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清选,含水量低于13%时可入库保存。注意储藏期间的豆象危害。

其他田间管理技术可参考其他产区。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