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百科
杂粮百科>>荞麦(苦荞和甜荞)
 

荞麦(苦荞和甜荞)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18-12-21   |  阅读次数:41578次

  

 

 

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 (L.)Gaerth)亦称鞑靼荞麦,属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ypyrum Gaerth),英文名tartary buckwheat,为荞麦属中仅有的二个栽培种之一,广泛分布于亚洲的高海拔地区。我国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贵州、西藏和甘肃、陕西、山西等地海拔1500-3000m的高寒山区和高原地区,并作为这些地区人民的主要食粮之一。

苦荞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籽粒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含量普遍高于大米、小麦和玉米。苦荞籽粒中含有苦味素,制成的食品略有苦味,苦味素有清热解毒、消炎的作用。苦荞蛋白质中含有19种氨基酸,尤其是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都高于小麦、大米及玉米。苦荞还含有禾谷类作物所没有的生物类黄酮如芦丁、槲皮素及叶绿素等,具有扩张冠状血管和降低血管脆性,止咳平喘祛痰等防病治病作用。此外,苦荞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和维生素,如钾、镁、铜、硒,维生素E、C等,不但具有保肝、补肾、造血及增加免疫功能作用,且能强体,健脑、美容。

苦荞在我国分布不如甜荞广泛,加之其味略苦,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一向鲜为人知,传统的加工食用方法又简单粗糙,故其地位一直较低。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苦荞的营养价值逐渐引起国内外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目前,利用苦荞加工成的各种糕点、快餐食品、保健食品、营养食品深受人们欢迎,其原粮和成品已逐渐销往国际市场。今后,随着苦荞开发利用的深入发展,这种融营养保健于一身的食物会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

 

形态特征

苦荞的根为直根系。由胚根发育的为主根,垂直向下生长。在主根上产生的根为侧根,形态上比主根细,入土深度不如主根,但数量很多,可达几十至上百条。侧根不断分枝,并在侧根上又产生小的侧根,增加了根的分布面积。此外,在靠近土壤的主茎上可产生数条不定根,多时可达几十条。这二种根系构成了苦荞的次生根系,它们分布在主根周围的土壤中,对植株支持及吸收水分、养分起着重要作用。

苦荞的根系入土较浅,主要分布在距地表35cm左右的土层里,其中以地表20cm以内的根系较多,占总根量的80%以上。因此,土壤耕层水分、养分、播种措施及栽培技术等都会影响根系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