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百科
杂粮百科>>薏苡
 

薏苡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18-12-21   |  阅读次数:37561次

  


IMG20170829095848.jpg

薏苡属于禾本科(Gramineae)薏苡属(Coix .L)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有薏米、药玉米、薏珠子、晚念珠、草珠珠、五谷子、六谷子、川谷、催生子等30余个,古籍中解蠡、芭实、赣米、回回米、西番蜀秫还成,英文名Job’ s Tears,脱壳后的产品成为“薏(苡)仁米”薏苡是与玉米、摩擦禾亲缘关系较近的两个野生近缘属。

薏苡是中国最早被驯化的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过大量薏苡种子,说明薏苡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就有栽培,距今已至少有6000年的历史。据甲骨文形态披露,薏苡文化贯穿夏商时代,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可能更早。周代《诗经·周南》中就有劳动人民采摘薏苡的记述。《史记·夏本纪》第二卷注:禹母修己见流星贯昴,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王充《论衡·奇怪篇》也说,禹母吞薏苡而生禹。这个传说虽不可信,但至少可以说明汉代时食用薏苡已非常普遍,人们将其视为夏族的图腾植物。《后汉书·马援传》第二十四卷:援在交阯,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薏苡作为一种典型的(医)食同源作物,在中国农作物栽培史上曾扮演过重要角色,它对先民的生产、生活及意识形态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药理学表明,薏苡具有抗肿瘤、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降血糖、降血脂、美白和改善不良体型及提高免疫力等多种药理功能。

 

形态特征

薏苡根为须根系,由初生根和次生根组成,初生根4条,茎基各节均能萌发次生根,形成多层兜状强大根系,周径可达20-30cm,每株根系可达30-40条,根白色,收获时根粗达2-3mm。在中等水肥和培土条件下,主茎第5-6节还能生成支持根,防倒抗风。水生薏苡常年长在塘边河湾,其根茎在水中延伸,每节都可生根,形成长达数米的扁担状横走根系。

茎秆直立,株高100-200cm,最高达350cm左右。茎秆圆形,基部节充实。茎秆多数光滑,茎色有绿、黄绿、红、紫等色。主茎有茎节16-17节,最高可达19节左右。基部茎节的腋芽均能产生分蘖,植株一般有分蘖3-5个,最多可达10-13个,基部分蘖成穗率很高。第6叶以后多为无效分蘖。主茎与分蘖的上部叶腋中可产生分枝,主茎分枝有5-12个,基部的分枝能产生花序,开花结实。

单叶互生,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宽心形,叶鞘抱茎,主茎有叶片16片左右,叶片扁平宽大,中部叶长25-40cm,宽2-4.5cm,叶两面光滑边缘粗糙。叶脉平行,中脉白色粗厚明显,叶舌短,长约1mm。叶龄是重要的生育指标,一般主茎第4叶时开始分蘖,第6-8叶时为分蘖盛期。第9-10叶时穗部开始分化,生育中心转向生殖生长。春播薏苡第10叶以前,每出一叶平均为5-5.6天,第10叶以后平均只有3天左右。

薏苡的花序为总状花序,从植株上部叶鞘内抽出,腋生成束,常具较长的总梗。花单性,雌雄同株异花,雄小穗复瓦状排列于花序上部穗梗上,雌小穗位于花序基部即雄小穗下方,并被包于壳质总苞(为变形的叶鞘)内。成熟时成为卵圆或球形果实。雄小穗长约9mm,宽约5mm,雄蕊3枚生于一节,花药长3-4mm。通常5-6对雄小穗着生于花序上部而伸出念珠状总苞外。雌小穗2-3枚生于一节,一般仅1枚发育,雌蕊具长花柱,柱头羽毛状二裂,伸出总苞外,有白色、黄色、浅红色、紫红色、紫色等多种颜色。

果实

薏苡的果实为颖果,或称为总苞,外包的果壳为雌小穗基部鞘叶变态而来。根据薏苡总苞质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珐琅质总苞、厚壳坚硬、外表光滑无脉纹,内含米仁不饱满,出米率低(30%左右),野生种均属此类型;另一种是甲壳质总苞、薄壳易破碎,壳表有横状条纹,内含米仁饱满,出米率为60-70%,栽培种均属此类型。薏苡总苞具有卵圆形、近圆柱形、椭圆形、近圆形几种形状,总苞颜色具有白色、黄白、黄色、灰色、棕色、褐色、蓝色、黑色等多种颜色区分。薏苡果壳内的种仁多数为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3-6mm,一端钝圆,另端微凹,种仁背面圆凸,腹面有一条宽而深的纵沟,名为腹沟,种仁表面乳白色,腹沟内常留有残存的线棕色种皮痕踪。种仁表皮有白色、黄色、棕色和红色之分,胚乳类型具有粳、糯之分。

 

分布与生产

关于薏苡分布个起源,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印度、东南亚(如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中国是薏苡的重要起源中心。薏苡在中国分布广泛,除了甘肃、青海、宁夏等地没有发现外,其余省份具有薏苡资源的发现,而且变异类型丰富。目前,中国薏苡主产区主要分布贵州、云南、广西、福建、浙江、湖南、台湾等省份,少数其他地方(如山东、河北、辽宁等)也有零星种植。薏苡作为药食兼用作物,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基本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长期以来都是农民少量种植、自产自销,生产规模随市场的销势而起伏变动。由于产、供、销体制不健全,育种、栽培、加工等关键技术均缺乏系统的基础研究探索,生产未得到稳定的发展。目前,薏苡主产区以贵州、云南种植规模大,且种植面积有大幅度增长之势;其余地区(浙江、福建、台湾等地)基本保持稳定。从种植面积和产量来看,贵州作为中国薏苡的传统主产区,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生态优势,孕育着丰富的薏米资源,已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现已成为全国及周边国家最大的薏苡仁米加工集聚区和产品集散地,薏苡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生产量占全国2/3。据不完全统计2014-2016年中国薏苡种植面积在53860-83148hm2之间,年总产量22.065-33.41万吨;其中,贵州、云南、广西、福建的种植面积大,浙江、湖南、台湾、辽宁4个省份的总种植面积在4098-5185hm2(单省份的年种植面积均不超过2200hm2),产量1.0-1.33万吨;2014年贵州种植面积28000hm2,产量13.80万吨;云南种植13000hm2,产量4.10万吨;广西3850hm21.36万吨;福建4000hm21.57万吨;2015年贵州种植面积43533hm2,产量18.28万吨;云南种植14600hm2,产量4.82万吨;广西种植5120hm2,产量1.92万吨;福建种植3600hm2,产量1.24万吨;2016年贵州种植面积5100hm2,产量22.95万吨;云南种植19300hm2,产量6.08万吨;广西种植4400hm2,产量1.75万吨;福建种植4350hm2,产量1.63万吨。此外,每年从老挝、越南等地调入并加工生产薏仁米3-4万吨。

 

栽培区划

根据薏苡来源的光温环境,中国薏苡可分为3个生态型。与生态型相对应,从生态学和引种调种实用需要出发,我国薏苡可分为南方、长江中下游和北方三大生态区。

南方薏苡晚熟区(南方晚熟生态型)本区包括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省、市、区,即N33°以北,全年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4400以下,年日照时数2400h以上。

长江中下游薏苡中熟区(长江中下游中熟生态型)本区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湖北、陕西南部、湖南北部等地,即N28°-33°全年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4500左右,年日照时数2000-2400h。

北方薏苡早熟区(北方早熟生态型)本区包括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省、市、区,即N33°以北,全年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4400℃以下,年日照时数2400h以上。

 

品种资源

世界上的薏苡属约有10个种(变种),中国约有7种(变种);染色体数为2n=2x=10,20,30,40不等,大多数染色数目2n=20。中国薏苡属的分类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分歧,经历了1种1变种”、“3种4变种”、“4种8变种”、“4种9变种”5种4变种2种4变种”不同的分类系统,1977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统一将中国薏苡属定为5种4变种”,2006年出版的英文版《Flora of China》将中国薏苡属划分为2种4变种,比较之下,现今的薏苡属分类多沿用1977版《中国植物志》的“5种4变种”分类系统,共分为7个种或变种。

水生薏苡(种)C aquatica Roxb.多年生草本,野生型;总苞先端具喙或无。植株高3~4m,下部横卧地面,于节处生根;叶片被疣基糙毛,雄小穗长约1cm,总苞先端喙状,长10~14mm,宽约7mm。属于最原始类群,产于中国云南、广西等地。

小珠薏苡(种)C. puellarum Balansa多年生草本,野生型;总苞先端具喙或无;植株高0.5~1m,直立而不倾卧地面;叶片无毛;雄小穗长约5mm,总苞先端无喙,长约5mm,宽3~4mm。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亚等地。

薏米(种)C. chinensis Tod.总苞甲壳质,质地较软而薄,表面具纵长条纹,揉搓和手指按压可破,灰白色、暗褐色或浅棕褐色,颖果饱满,淀粉丰富,总苞先端具颈状之喙,一侧具斜口,基部短收缩,基端之孔小。分为两个变种:3a. 薏米(变种)C. chinensis var. chinesis Tod. 总苞椭圆形,长8~10 mm,宽约4 mm3b. 台湾薏苡(变种)C. chinensis var. formosana(Ohwi) L.总苞近球形,长9-10mm,宽8~9mm。栽培和生产中的薏仁米均来自这两个变种类型。

薏苡(种)C. lacryma-jobi L.一年生草本,常栽培;植株高1~2m,总苞珐琅质,坚硬,平滑而有光泽,总苞顶端无喙,手按压不破;颖果不饱满,淀粉少;也分为两个变种:4a. 薏苡(变种)C. lacryma-jobi var. Lacryma-jobi总苞卵圆形,长7~10mm,宽6~8mm4b. 念珠薏苡(变种)C . lacryma-jobi var. maxima Makino 总苞大,圆球形,直径约10mm。2个变种类型,均属于野生类群,基端孔大,易穿线成串,多用以工艺的制作。

窄果薏苡(种).C. stenocarpa Balansa,属于野生类群,总苞狭长,长圆简形,长11~13mm,宽2~3mm。长宽比可达3倍以上,产于国南部,常栽培供观赏。亚洲东南部常有分布。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