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地
产业园地>>2016年种植业结构调整将有三大突破
 

2016年种植业结构调整将有三大突破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16-03-14   |  阅读次数:17165次

  

快看国家支持你种啥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近日在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会上指出,这些年,粮食连年增产,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其中小麦产需基本平衡、稻谷平衡有余,玉米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缺口逐年扩大。棉花、油料、糖料受资源约束和国际市场冲击,生产出现下滑,缺口逐年扩大,需求旺盛的优质饲草料供给不足。有效供给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亟待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结构,提升发展质量。

 

余欣荣认为,当前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是有发展新理念引领;二是有巨大市场消费市场的拉动;三是农业领域的社会投资力度越来越大;四是科技创新加速支撑;五是有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六是我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深度融合。这些因素都为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条件。

 

古人讲: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体现了由传统现代的转变,我们不仅要识其,更要究其之所在,准确把握现代种植业的科学内涵,正确引导种植结构调整。

 

现代种植业的科学内涵

一是绿色化引领;二是标准化生产(基础设施的标准化、技术模式的标准化、生产管理的标准化);三是规模化经营;四是产业化发展;五是效益化提升。

 

调整种植业结构,要做好四个构建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既要着眼长远谋划,更要脚踏实地推进,确保结构调整取得实效。

 

余欣荣表示,一要抓早,二要看远,三要做深。具体说来,要扬长补短、分类指导,细化到品种、落实到区域。重点是四个方面:

 

一、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作物结构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建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粮食作物要巩固提升优势区,适当调减非优势区。

 

粮食调整:重点是调减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及西南石漠化区等镰刀弯地区的玉米面积。到2020年,调减玉米5000万亩。粮食面积要稳定在16.5亿亩以上,其中水稻、小麦等口粮作物要稳定在8亿亩左右。

 

经济作物调整:棉花要稳定新疆棉区和内陆的沿海、沿江、环湖的盐碱地生产。糖料重点稳定广西、云南等甘蔗优势产区,适当调减非优势区,到2020年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果菜茶是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也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因地制宜地加快发展,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

 

饲料作物调整:要按照以养定种、种养结合的要求,积极发展优质饲草作物。

 

二、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结构

 

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需求多样化的趋势。

 

发展优质农产品:重点发展优质稻米、强筋弱筋小麦、双低油菜、高蛋白大豆、高油花生、高产高糖甘蔗等优质农产品。

 

发展专用农产品:重点发展加工专用玉米、青贮饲用玉米、高油大豆、高淀粉马铃薯等品种,发展生物产量高、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含量低的苜蓿。

 

发展特色农产品:优先发展传承农耕文明、保护特色种质资源的水稻,以及有区域特色的杂粮杂豆,风味独特的小宗油料。

 

三、构建生产生态协调的区域结构

 

综合考虑农业资源的承载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提升主产区:重点是发展东北平原、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等粮油优势产区,以及新疆内陆棉区,桂滇粤甘蔗优势区,同时发展南菜北运基地和北方设施蔬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产能。

 

建立功能区:优先将水土资源匹配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的小麦、水稻田划定为粮食生产功能区,特别是将非主产区的杭嘉湖平原、潮汕平原、桂中平原、关中平原、河西走廊、河套灌区、西南多熟区等区域,划定为粮食生产功能区。

 

建立保护区:将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的重要农产品优先列入保护区,重点是发展东北粳稻和大豆、黄淮海强筋小麦和江苏里下河及沿海弱筋小麦,长江流域双低油菜、新疆棉花、广西双高甘蔗等重要产品保护区。

 

四、构建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

 

我国生态类型多样、南北差异大,各地要因地制宜建立耕地轮作制度,促进持续发展。

 

东北冷凉区:发展粮豆轮作、粮饲轮作等生态友好型耕作制度。

 

北方农牧交错区:发展节水、耐旱、抗逆性强等作物和牧草,减少水土流失。

 

西北风沙干旱区:依据降水和灌溉条件,以水定种,改种耗水少的杂粮杂豆和耐旱牧草。

 

南方多熟地区:发展禾本科与豆科、高秆与矮秆、水田与旱田等多种形式的间作、套种模式,有效利用光温资源,实现永续发展。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