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地
产业园地>>“三个对接”扭转杂粮产业困局
 

“三个对接”扭转杂粮产业困局

来源:粮油市场报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14-02-28   |  阅读次数:3154次

  

  柴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农业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组长,国家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主任,全国荞麦协作组长。

  作为几十年来耕耘在小杂粮学术和产业第一线的知名学者,他提出,产业健康发展要实现“三个对接”,企业是行业的发展主导力,未来产业的发展“应搭上主粮消费的大船,通过主粮的消费拉动,促进杂粮产业由小变大。”

  良种推广是产业基础

  粮油市场报:中国是世界上小杂粮品种和产量最大的国家,可近年来国内小杂粮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严重,是什么原因?柴岩:首先小杂粮生产目前还是受到天气等生产环境方面影响很大,生产成本高,不能实现机械化种植,产量又低,种地风险大,比起种植小麦或玉米的效益低很多,农民们觉得可种可不种。

  其次杂粮并不是我国占主导地位的粮食品种,政府也不鼓励杂粮生产,支持的力度也较小,不像小麦玉米等品种给大量补贴,近几年虽然情况略有好转,但是还不能跟大宗农作物在同一个水平。

  不过,虽然杂粮种植面积和数量的总体趋势在下降,但近年来个别地区个别品种也出现了面积和产量上涨的趋势,比如去年的荞麦面积就很大,产量也很好,这就跟荞麦产业的发展向好有关。

  粮油市场报:除了生产环节,目前杂粮产业化链条上还有哪些问题亟需解决?柴岩:首先,虽然杂粮的总产量每年都在减少,但从加工环节看,目前原粮的数量并不紧缺,但原料的质量不容乐观。对加工企业来说,要想生产好的产品首先必须有好的原粮,好的原粮是由好的品种而来,但现在我们杂粮各个品种混杂太厉害。拿荞麦米来 说,只能选用符合脱米需求的一些荞麦品种,但现在主产区各种荞麦品种都混杂在一起不能提纯,这样就没法满足规模化生产加工的需求。

  良种的问题是最关键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它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政府在杂粮良种繁育方面提供的经费很少,一些好的品种没办法大面积推广,这样就没办法规范化。

  其次我认为杂粮产业在流通营销环节也有难题。我们国家没有杂粮储备,杂粮从储藏运输到进入流通市场都不够规范。现在商超的入场费非常高,一般小的杂粮企业根本负担不起,这样直接导致大部分杂粮企业的产品不能进入商超销售,老百姓没法方便购买到。

  企业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粮油市场报:国人对杂粮的消费理念是怎样形成的?柴岩:发达国家对杂粮消费的增 加也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从我国杂粮出口数据来看,1982年我国杂粮出口总量仅有6000吨到现在的每年达到70多万吨,增加了100倍,这个数字表明国外对杂粮的消费观念也是逐步提高的。对杂粮的需求扩大是一个全球化的趋势。

  对于国内一般民众来讲,以前都是吃饱就好,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开始讲究营养健康。这几年,大家把杂粮食品已经提升到了一种健康保健食品的地位,这是因为杂粮产品大都是绿色有机无污染的,又是中国传统食品,现在大家的消费观念有向传统回归的趋势。以前我们杂粮纯出口,近几年开始大量进口绿豆、燕麦等,也说明国内杂粮消费市场的需求在扩大。

  粮油市场报:你一直强调杂粮产业要想健康发展要实现三个对接,请具体说明一下。

  柴岩:第一个对接是生产和市场对接,根据市场需求生产产品;二是杂粮品种与产品对接,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开发品种,因为只有企业有需要,这个品种的推广才有意义;三是专家和企业要对接,专家往往只研究品种,不了解市场,企业只了解市场,对原料品种不熟悉,两者互相补充,才能实现产业发展。

  我现在的观点就是:企业才是杂粮产业化的主力军,必须把企业放到主导的地位上来,因为只有企业发展好了,才能对整个杂粮产业发展产生倒推力,对育种、种植等研究都会有促进作用。

  粮油市场报:目前国内杂粮企业发展情况如何,有没有一些龙头企业的先进经验可以推广复制? 柴岩:目前,我国的杂粮加工企业大多数处于小、散、低的状况,行业的龙头企业仍然不多,燕之坊算是做得较好的。

  虽然他们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仍然是原粮为主,但他们有很强的区位优势。公司在合肥可以辐射到上海、南京、武汉、杭州等周边大城市,交通便利所以配送也很快,但他们的经验很难复制。因为我们的杂粮企业大部分还是集中在杂粮主产区,而这些地方大部分交通封闭,无法实现配送,而且他们产品涉及到的杂粮品种又非常多。

  我们现在提出的思路是在三个对接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三个带,陕甘宁再加上青海,一个种类是一个点,先把点连成线,再让当地的企业参与进来,企业用加工带动生产,发展成产业带。

  然后再和地方政府结合,把带连成片,农业部再这些片变成良种优质基地,但要想实现这个过程各部门各行业之间差异很大,我在榆林的试验基地做的很成功,有的地方政府不支持,就很难做。

  粮油市场报:国内杂粮企业应该如何延长产业链,走自己的特色之路?柴岩:靠单纯原粮的消费量太少,根本无法带动杂粮产业的发展。我的观点是杂粮应该借助主粮这条大船,消费量才会有质的飞跃。例如大米是我们的主要口粮,就可在大米里加入小米、黄米、高粱米、青稞米等做混合米产品,满足更多营养要求;还可以搭配面粉,基本上所有的杂粮都可以磨碎添加到面粉里做成混合面粉。

  第二个思路是和传统食品相结合,把各地有特色的杂粮传统食品工业化,还可以和已经工业化的粽子、汤圆、水饺等产品进行组合。

  第三个思路就是开发各种方便即 食的食品,比如各种杂粮糊糊,杂粮粉,杂粮饼干等方便食品,满足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另外,关于杂粮精深加工我认为现在有一个误区,有企业致力于开发从杂粮里进行营养物质提取的高科技项目,虽然附加值高但投入成本大,并且开发这些产品对产业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帮助不大,这方面政府需要调整导向。

  标准待形成

  粮油市场报:随着杂粮消费的兴起,关于杂粮食品标准缺失导致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事件时有发生,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柴岩:目前杂粮行业确实还没有国家标准,每个产品首先都有自己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再逐步上升到行业标准,最后再到国家标准,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联合起来共同推进,因此所谓的标准还是应该由市场带动,企业形成了规模,产业形成规模,自然标准就可以形成。

  粮油市场报:你怎么看待这两年国内掀起的苦荞茶的消费风潮?柴岩:这几年随着宣传力度加大,消费者基本上对苦荞降血压血脂等健康功效有了普遍认识,加上苦荞茶的技术都已经掌握,很多企业就贴不同牌子销售,苦荞茶一下子就火起来了。

  我觉得这个也是好的趋势,但是目前这个行业已经过热,现在苦荞茶的行业也出现一些标准混乱,质量没有保证,企业无序竞争利压缩利润空间等情况。希望大家不要一窝蜂涌上,还有很多别的产品可以开发。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