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地
产业园地>>宝鸡小杂粮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宝鸡小杂粮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来源: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陕西岐山  |   作者:屈洋   |  发布日期: 2013-06-04   |  阅读次数:5577次

  

  摘要:杂粮是特色的粮食作物和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通过分析宝鸡市名优杂粮生产现状、优势、分布特点及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宝鸡市名优杂粮发展对策,以期为宝鸡市特色农业发展、名优杂粮产品构建及地区农业增收提供发展建议。
  关键词:杂粮;特色农业;对策

  小杂粮是特色粮食作物和医食同源作物[1]。近年来,由于人们健康饮食观念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小杂粮产品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补充进入了老百姓的餐桌,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陕西省宝鸡市地处关中西部,干旱是该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在川原地区和西北山区尤为严重,严重制约该区域粮食生产和地区粮食安全。小宗粮豆具有耐旱、耐瘠薄等特点,适宜在地力贫瘠和降雨稀少的地区种植,并且小杂粮产品附加值较大,能较好的提高地区农业收入。因此,在宝鸡西北山区和川原地区发展小杂粮生产,对于当地农业增收和地区农业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1 宝鸡市名优杂粮生产现状
  1.1 宝鸡市概况
  宝鸡位于中国内陆中心腹地、关中平原西部,南、西、北三面环山,渭河由西向东横贯其中,境内山、川、原兼备,山地约占56%、丘陵26.5%、川原17.5%,最高海拔为秦岭山脊,高达3767 m,最低为关中盆地,只有540 m,地势高低悬殊,坡度巨大,总体呈显“六山一水三分田”格局。
宝鸡属于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气候多变,年均日照时间在2000-2200 h之间,年均降水量在590-900 mm之间,由于地形复杂,因而气候类型多样,垂直差异明显。干旱是宝鸡市主要的气象灾害,其分布特点是川原地区和西北山区干旱突出,春旱严重,秋冬旱较轻[2]。
  1.2发展杂粮优势
  1.2.1品质优良
  宝鸡山区面积广大,日照充足,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是各种杂粮的适生和优生产区。
  1.2.2绿色环保
  宝鸡绝大部分山区原始生态保持良好,空气、水源、土壤等自然资源无工业污染,加之农民采用传统耕作技术生产,不施用农药、化肥,保证了宝鸡杂粮为纯绿色健康食品。
  1.2.3品种丰富,各具特色
  宝鸡的山区、丘陵、川原地带气候差异十分明显,而占全市面积60%以上最适合杂粮生长的5个山区县,土壤和气候特点又各不相同,从而造就了宝鸡的杂粮生产品种丰富、特色明显。
  1.3 名优杂粮生产现状
  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类型,为宝鸡市杂粮生产创造了独特的条件,使特色杂粮成为宝鸡主要粮食生产的重要补充。宝鸡的杂粮生产主要集中在南部的太白、凤县和北部的麟游、千阳、陇县五个山区县(图1)。2011年,宝鸡杂粮种植面积为29万亩(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5.8%),其中主要杂粮作物有荞麦2.2万亩、占7.6%,高粱2.6万亩、占9%,大豆11.5万亩、占39.6%,其他豆类2.1万亩、占7.2%,谷子0.4万亩、占1.4%,马铃薯7.2万亩、占24.8%,其他薯类1.6万亩、占5.5%。杂粮总产量为3.2×104 t,(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2.2%),其中荞麦0.2×104 t、占6.4%,高粱0.6×104 t、占18.7%,大豆0.7×104 t、占21.8%,其他豆类0.2×104 t、占6.2%,谷子0.1×104 t、占1.6%,马铃薯0.9×104 t、占28.1%,其他薯类0.3×104 t、占9.4%。其中太白县的白芸豆、红芸豆、熊猫豆、麻雀豆等小杂粮品种比较著名,品质优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千阳县的“桃花米”,早在明清时期就被选为皇家贡米;麟游县的荞麦、杂豆营养丰富,开发的“麟康”牌荞麦粉曾获第11届杨凌农高会“后稷”金像奖;陇县黄豆、陈仓区黑小麦、凤县甜玉米等杂粮产品。


        图1 宝鸡市杂粮产区分布(黄色地区为杂粮产区)
  2 宝鸡市名优杂粮生产存在问题
  2.1种植效益低
  小宗粮豆主要种植在宝鸡西部山区和川原地区,土壤贫瘠和粗放的耕作方式使杂粮的产量偏低,加之杂粮的价格较低[3],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导致种植杂粮的效益偏低。
  2.2名优品种缺乏
  名优品种是提高小宗粮豆产量的关键要素。宝鸡地区在杂粮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先前选育品种的严重退化,加之农民长期的人为混杂和机械混杂,导致杂粮品种纯度严重降低。同时,一批国内品质和产量优良的品种没有得到较好的引进,导致宝鸡地区优良的杂粮品种严重匮乏。
  2.3 基地建设滞缓
  小杂粮的生产在于优质的品种,而优质的品质来源于高品质的杂粮生产基地。一直以来,小宗粮豆由于种植规模小,产生的收益低,没有受到重视,相关的原粮基地建设就更加迟缓,导致杂粮品质严重下降。
  2.4 产品开发滞后
  小杂粮的生产不在于规模而在于产品开发,一旦产品开发出来,小杂粮的营养保健价值将得到推广,附加值的收益将大幅度提升。但是小杂粮的加工主要集中在原粮的包装和粗加工上,深加工方面有待提高,与其相对应的产品更是太少,严重影响小杂粮的营养价值的开发与推广。
  2.5 产品营销体系不健全
  目前,小杂粮的加工产品主要集中在产区销售,而产区以外的地区很少能找到杂粮加工产品,这就极大的限制了小杂粮产品的市场潜力,加之宣传手段,市场定位,市场细分及其流通渠道的不健全,使小杂粮产品的市场潜力很难发挥出来。
  3 宝鸡市名优杂粮产业发展对策
  3.1 加强杂粮知识宣传
  加强杂粮的宣传力度,提高小杂粮的知名度;宣传宝鸡地区小杂粮的生产优势,区位优势和品质优势;认识小杂粮的营养保健功能,引导小杂粮的消费。
  3.2 引进和选育杂粮名优品种
  积极引进名优杂粮杂豆品种,加快宝鸡地区杂粮品种的更新换代;选育荞麦、绿豆、高粱等杂粮品种,提高地区小杂粮的品种选育能力;加快制定小杂粮栽培技术规程,指导区域小杂粮品种的科学种植。
  3.3 搞好名优杂粮基地建设
  打造小杂粮商品基地建设[5],提供高品质的原粮产品。重点建设麟游荞麦生产基地,太白县的芸豆和豇豆生产基地,千阳的谷子生产基地;推广符合区域种植的品种,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3.4 积极开发杂粮产品
  杂粮产品的开发应以主食化为主,满足人们对不同杂粮产品消费的需求,同时开发的产品应保持杂粮产品的特殊风味和营养价值,并且满足不同层次消费人群的需要。
  3.5 打造杂粮名优产品
  充分利用地区优势,依靠政府力量,积极培育和打造地域名优杂粮产品。例如麟游的荞麦粉,太白的芸豆产品和千阳县的“桃花米”等。
  3.6 疏通杂粮产品流通渠道
  建立小杂粮专业合作社[4],承接流通功能,做好杂粮生产,收购,储备,运输,销售,使杂粮生产加工和市场有效融合;培育杂粮流通龙头企业,特别是发挥粮食企业的收购、加工、整理、储备、运输优势,把产区的杂粮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培育杂粮加工的龙头企业,建立杂粮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对其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加快杂粮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汝法,柴岩,廖琴.中国小杂粮.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
[2] 刘引鸽,韩景卫,屈康庆.宝鸡市干旱气候特征分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0(2):154-156
[3] 程爽,胥志文,王丽. 宝鸡西北山区小杂粮发展问题研究.陕西农业科学,2012,(6):151-152
[4] 吴继祥,贾筱文,张娟丽,王志岳,李官民.宝鸡市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现代农业科技,2012,(21):311-312
[5] 冯佰利,姚爱华,高金锋,高小丽,柴岩.中国荞麦优势区域布局与发展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5,21(3):375-377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