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上餐桌产品研发是关键
来源:粮油市场报 | 作者:周营莉 | 发布日期:
2012-09-05
| 阅读次数:4272次
推行“杂粮上餐桌”工程,杂粮企业应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开发出适合现代人健康要求的杂粮精深加工产品。
由于杂粮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强,我国杂粮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杂粮上餐桌成为必然趋势。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白美清在2010年全国杂粮产销座谈会上就提出,要尽快结束小杂粮生产徘徊的状态,大力组织杂粮上餐桌工程。
餐桌新宠要“讲究”
杂粮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大量地食用,杂粮也并非吃得越多越好。
业内人士认为,杂粮主食化需要量化标准,现在许多杂粮所谓的补充纤维素或营养素,由于没有具体的定量标准,人食用之后,也没有具体效果定量检测数据,杂粮上餐桌,需要对杂粮产品标准进行量化。
有市场就有商机,如何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符合人体营养均衡要求的产品则是杂粮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我国杂粮产业处于初加工的状态,深加工严重缺乏。“仅靠单纯原粮的消费量太少,根本无法带动杂粮产业的发展,杂粮深加工是大势所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柴岩认为。
科研先行
小杂粮深加工,技术瓶颈不容忽视,“小杂粮加工技术仍旧比较落后,产品研发费用高,人们对小杂粮价值的认识还待普及。”内蒙古粮食局总经济师张天喜认为。 山西作为“杂粮王国”,在“杂粮上餐桌”工程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综合利用研究所经过多年研发,解决了主要杂粮主食化加工共性技术难题,推动了山西杂粮主食工业化的发展。
呼和浩特市粮食局质检中心主任姜克专门从事杂粮新产品研发数年,他研制的杂粮产品特色之一为两色三色面条、夹心面条,即把杂粮面和小麦面分层组合,形成混合口味主食。
为解决杂粮面筋低、成团性差、口感粗糙和不易消化吸收等杂粮馒头加工工艺中的问题,河南兴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也做了很多的科研攻关。
正是看到小杂粮的市场空间,西安爱菊粮油集团公司确立“小杂粮大市场”的思路,借助其“群众厨房”放心馒头工程有利契机,加快杂粮的经营开发,积极研发杂粮新产品、特色产品,在小杂粮的深加工、精加工上谋出路,增加和丰富“群众厨房”的主食品种。
“推行‘杂粮上餐桌’工程,必须大力培育杂粮产业的龙头企业,实现规模经营和科学种植、精深加工。”中粮协副会长、杂粮分会理事长田鸿儒说。
同时,杂粮企业应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实现产学研结合,并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开发出适合现代人健康要求的杂粮精深加工产品。
□本报记者周营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