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地
产业园地>>打造品牌小杂粮走向大市场
 

打造品牌小杂粮走向大市场

来源:粮油市场报  |   作者:郝瑞 周营莉   |  发布日期: 2012-09-05   |  阅读次数:4581次

       相比主粮,杂粮产业是一个有着高利润空间的朝阳产业,杂粮企业欲走上高利润发展之路,打造产品品牌势在必行。
    传统杂粮种植分散,产量较小,产业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杂粮产业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困境。打造杂粮产业链,不断推进产销一体化已成为杂粮企业的一个共识。
   
产销一体化雏形
    “零散的种植,无序的收购,既不利于农民增收,也不利于企业粮源供应,粮源品质更是无法保证。”内蒙古林西县老三区杂粮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海说。
    王振海介绍,老三区杂粮公司建立有机农场,并在每个农场派驻专职的质量监督及管理人员,在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服务。他们与农场签订合同,确定种植品种、种植面积。目前,公司共建立10个有机农场,共10万亩。
    湖北省巴东县地处武陵山与大巴山、神农架三山汇聚地区,植被良好,工业污染少,适宜生产小杂粮。
    巴东县小杂粮远销国内外,为了满足市场对巴东小杂粮的需求,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该县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实施小杂粮规模种植,走上了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体化之路。
    目前,巴东县小杂粮基地规模已达8    万亩,农民靠小杂粮增收近4000万元。“公司+农户+基地”越来越多地被杂粮企业所运用,小杂粮企业产销一体化雏形形成。
    业内专家指出,中国杂粮要在国际贸易中闯出更大的舞台,必须走产业化开发之路,做好杂粮优势区域规划,形成杂粮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产业链、流通链,走“产、供、销”相结合的路子,推动杂粮产业的开发创新,培育杂粮龙头企业。
   
发挥政府职能
    当前的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杂粮种植户和企业较难对市场变化作出超前的判断,政府部门需充分发挥其职能,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实行“订单农业”、“基地农业”等有效形式,推进小杂粮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小杂粮生产向高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在这方面,湖北省十堰市做了很多努力。“目前为止,十堰市已建成各类特色优质杂粮原料基地25万余亩,到2015年,全市将建立特色粮油优质原料和杂粮基地100万亩。”十堰市粮食局局长郭清文介绍。
    “小杂粮的产业化发展之路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需要在种粮补贴、杂粮流通、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给小杂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柴岩认为。
    据悉,在杂粮补贴方面,山西省政府自2012年起再次提高对小杂粮粮食直补标准,提高20元/亩,由5元/亩增加到25元/亩。本次提高标准后,对杂粮补贴达到80元/亩。
    湖南政协委员罗可大建议,政府    应坚持企业带动,促进产业化发展,对在杂粮科研、加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已见成效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从资金、税收、土地流转等方面制定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设立杂粮产业化项目引导资金,培养品牌企业,树立品牌形象。
   
品牌打造势在必行
    相比主粮,杂粮产业是一个有着高利润空间的朝阳产业,但是,全国大多数杂粮企业还在做着最基础的杂粮加工工作,企业规模小,利润低,生存维艰。杂粮企业欲摆脱窘迫困境,走上高利润发展之路,杂粮企业产品品牌打造势在必行。
    内蒙古蒙天杂粮董事长杨浩然说:“从前我们公司做杂粮,都是收购后经过简单加工,大批量供应农贸市场或超市;自从“蒙天”品牌形成以来,我们在产品品牌宣传、包装设计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现在,消费者购买杂粮,认准蒙天,我们的价格和销售额,同时得到增加,总利润自然增加几倍。”同样,北京德天御总经理周鉴斌曾公开表示:“杂粮产品的利润可以高达几倍甚至几十倍,杂粮品牌的打造至关重要。杂粮企业需要人们认准    这个品牌,信赖品牌,长期反复地消费这个品牌,成为这个品牌的忠实消费者。”
“走出去”战略
    杂粮产品具有“量小,利润高,保质期长等特点”,在品牌产品“突破区域、走向全国乃至国外”方面,杂粮的优势明显大于主粮,因为杂粮既不像主粮那样低利润甚至无力承担远距离的运输费用,并且,对于全国来说,大多是各省一个特色,基于“杂粮=健康”的理念在国人观念中的形成,各地对于杂粮的种类、量、质量的需求逐年增加。
    以深圳五谷磨坊为例,五谷磨坊现已走进各大超市,设有专柜,消费者可以现场挑选、称重,并用小型机器现场加工。北京德御坊,一是把杂粮制作成小包装在超市陈列;二是把杂粮饮品装进一次性饮用桶,像大众饮料一样,可以随机被带到旅途中、上下班的地铁或公交上;三是研制杂粮饮用机,悬挂在闹市街头,像销售冰淇淋甜筒一样销售杂粮饮品。
    诸如类似做法,可以使内蒙古的绿色健康杂粮卖到广东,云南的荞麦食品亦可以轻松运往北方。做好产品,做好渠道,杂粮将逐步在全国形成大市场。
    □本报记者郝瑞周营莉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