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开发优质小杂粮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来源: | 作者:周丽琼 | 发布日期:
2012-05-28
| 阅读次数:3686次
一、小杂粮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小杂粮作为医、食双重功效兼备的重要新型食品资源,在现代绿色保健食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小杂豆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脂肪,在食品工业中广泛用作奶类代用品和添加剂;绿豆是粮、菜、药、饲兼用,又是清凉解毒食品;鸡碗豆又名鹰嘴豆,桃豆、长寿豆,学名Cic erarietinum L,为豆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鸡碗豆不仅是一种十分珍贵的稀有种质资源,而且属于高营养类植物,富含多种植物蛋白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粗纤维及钙、镁、铁等成份。其中纯蛋白质含量高达28%以上,脂肪5%,碳水化合物61%,纤维4--6%,还含有10多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全部具备,而且含量比燕麦还要高出2倍以上。籽粒作为主食或甜食,也可炒熟食用,还可制作凉粉、豆浆等风味小吃,不仅如此,鸡碗豆加工后的淀粉,是我国棉、毛、丝纺织工业原料上浆、抛光及制作工业用的优质原料。荞麦富含生物类黄酮、酚类、亚油酸及钙、镁、铜、铁、锌、硒和丰富的维生素等特殊营养分,对糖尿病疗效显著,具有降血脂、降血糖,软化血管和防病治病等效果,日本人视荞麦为上品。据报载,周恩来总理当年访日期间,日本首相宴请周总理就是在荞麦面馆。国际农业营养及卫生组织认为;荞麦在21世纪将成为一种主要的作物";燕麦以其独特的食疗效果给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红豆有补血作用;甘薯有健胃通气防癌抗癌等功效。我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研究表明,在供给国人200kg粮食中,豆类组合占2%,粗粮占20%,而荞麦、燕麦、小杂豆等小杂粮应占粗粮的35%。同时杂粮大都种植偏避,远离污染,其产品是一种无公害的天然绿色食品。
二、小杂粮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市不但小杂粮种类多,而且占有的份额大,全市有小杂粮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其中鸡碗豆种植面积2万亩左右,荞麦、燕麦、大麦、绿豆、小豆、豌豆和蚕豆种植面积18万亩左右,栽培面积较大的小杂粮有蚕豆、豌豆、芸豆、荞麦、大麦、鸡碗豆、绿豆和小豆等。小杂粮生育期短,适应范围广,具有耐旱耐瘠等特点。它既可以作为填闲补种作物,又适宜于生产条件差的丘陵山地、新垦荒地和一些旱薄地种植,也可以与大宗作物如小麦、玉米、马铃薯等实行间 作、套种、混种,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粮食产量结构。饲料工业的重点是蛋白质饲料的开发利用。小杂粮中的鸡碗豆营养价值全面,籽粒作为主食或甜食,也可炒熟食用,还可制作凉粉、豆浆等风味小吃,丽江是国际旅游胜地和精品旅游城市,特别是2011年,丽江旅游(19.76,0.16,0.82%)的人数已突破1000多万人,而鸡碗豆凉粉是丽江的一道风味小吃,也是游客最喜欢的一道本地特色小吃或菜肴。所以开发鸡碗豆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其他豆类的籽粒、荚壳、茎叶蛋白质含量较高,粗脂肪丰富,饲料报酬高。目前在粮食主产区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时,有针对性地大力发展小杂粮,使之实现规模化、 产业化经营,是适应市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明智选择。
三、小杂粮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1.小杂粮被我国及世界食品界公认为具有特殊食疗食补作用,备受消费者青睐,已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时尚。在丽江市内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无公害和小杂粮的需求日益增长。
2.小杂粮是发展粮食生产的潜力产业,是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的优质原料,是养殖业良好的饲料来源,是贫困地区的有效经济源。小杂粮产业化开发是丽江资源优势变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是区域经济开发的优势所在,是我市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但目前我市小杂粮种植分散,生产规模小,影响到了小杂粮作物的发展,而且市内小杂粮的品种、质量也亟待改良改善。在当今社会,“回归自然,返朴归真"正成为一种新 的时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小杂粮的市场前景看好。
在丽江开发小杂粮良绿色产品生产工作,充分利用丽江是云南省的主要旅游城市,又有小杂粮种子畅销地的优势,既能方便满足全市农户对小杂粮种子的需求,又有利益我市小杂粮推广和绿色产品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
开展小杂粮种子试验、示范及繁育工作,是帮助山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项目区贫困人口较多,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大部分属于高寒山区,小杂粮是一种适宜于高寒山区贫瘠土壤中种植的粮食作物,特别适宜在海拔1800--2800米的高寒山区种植。长期以来,由于受冷凉气候的限制,当地农民大春收获后,小春一般闲置或者种植小麦、油菜等,而这些作物生育期偏长,对大春作物的产量有一定影响,而种植小杂粮,不但不影响大春作物的产量,如种植豆类作物,有固氮作用,还可以起到改良土壤,提高大春作物产量的作用,特别是能培育优质专用鸡碗豆,能在现有土地上提高鸡碗豆的产量,促进鸡碗豆种子向科学化、集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提高鸡碗豆产品的质量和销售价格,将有利于帮助山区农民增收、脱贫。
培育优质小杂粮良种,发展区域优势农产品(6.82,0.00,0.00%),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必然选择;特别是鸡碗豆产自生态环境好,没有污染的高寒山区及土壤贫瘠的地方,品质好,食用安全,在丽江乃至云南省滇西北发展鸡碗豆都具有气候资源和品种资源两大优势。
发展小杂粮有利于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快我市小杂粮种子一体化的进程:开展小杂粮良种试验、示范及繁育工作,可使我市小杂粮生产区分散、品种多、低水平重复使用的现象得到缓解。通过新品种的引育、试验示范和良种高产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对全市小杂粮种子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可有效地带动小杂粮生产区生产水平的提高,为我市小杂粮生产、技术指导、质量跟踪控制提供经验,起到把科学技术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示范带动作用,从而加快我市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小杂粮种子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四、 目前市小杂粮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杂粮生产方式落后。由于小杂粮主要分布在干旱或半干旱的山区,以户为单位分散种植和管理,多处在零星种植、粗放管理的落后状况,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难度较大。多数企业和农户之间是买卖关系,订单农业少而履约率较低。在观念上农民多以粮食生产为目标,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异色率、异型率高,品种互混严重,优质率和商品率较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没有建立有效的质量追溯制度,难以与国际接轨,因此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2.小杂粮加工水平较低。目前,大多数小杂粮加工企业的技术水平低,缺乏高质量和高水平的监测手段。多数只经过简单加工,进行包装之后就把产品投入市场,进一步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所占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为数更少。内市场上能够满足改善膳食结构调整需要的大众小杂粮食品很少,而有利于膳食营养平衡的小杂粮营养食品,能够防病、治病的杂粮保健食品十分稀少。我市出口的杂粮基本上是原粮,加工制成成品占出口量的份额很小。许多经销商从我市进口杂粮,经过加工和分装后获利甚丰。现在发达国家居民食物消费中,工业化生产的食品一般占70%,有的达90%。据测算,我国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总利润,生产环节仅占1/5左右,较发达国家低将近一半。
3.品种单一陈旧,缺乏竞争优势。由于小杂粮产业开发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缺乏政府资金支持和技术投入,研究基础薄弱,研究力量小而分散,品种改良无经费,品种创新、改良工作远远滞后于产业发展需要,品种的更新慢,缺乏有竞争力的产品,加之原有品种退化、混杂严重、商品质量下降等原因,严重影响了我国小杂粮产业的发展,使得我国许多知名的小杂粮品种在国际市场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
4.品牌宣传力度不大,营销网络不健全,外销渠道不畅。我市的“得一”牌小杂粮虽然打入丽江市的各个超市,并且远销到了我省的昆明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但是与其它知名品牌相比较,“得一”品牌的知名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内销与外拓相结合,全方位构建货流其畅的营销体系,进军国内高端市场,打入国际小杂粮市场,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市农业走向国际化市场的重要任务。
5.作为我市传统的出口产品,小杂粮出口创汇在农产品出口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世界贸易中,我国出口到国外的土特产品中,小杂粮是大宗产品。无论是出口日本的荞麦、豆类,还是出口到港、澳、台、新、马、泰的黑豆、小豆,以及出口到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的豆类、谷穗、谷子和糜子等,无一不是小杂粮。在国际市场上,我市出口的杂粮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和资源优势。
五、对小杂粮生产发展的建议
小杂粮医食同源,既是传统保健食品原料作物,又是现代绿色食品资源,其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国际农业营养和卫生组织认为,小杂粮是尚未被充分认识和利用的具有特殊利用价值的经济作物。我国的膳食指南中也提出了“要注意粗细搭配,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的建议。从杂粮保健食品的市场研发方向看,杂粮食品可以作为营养配餐的重要组成部分。杂粮营养丰富,具有保健效果,将一种或几种杂粮与口感好的小麦粉搭配,可以制作出的不同种类的食品。用杂粮制作的特殊疗效食品,现在已普遍摆上了欧美、日本等国家富人的餐桌上。目前,我市的杂粮食品开发还处在较低水平,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营养保健意识的增加,粗、杂粮将备受人们的青睐,其生产和经营的市场空间也将十分广阔。
1.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小杂粮质量。一是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要分门别类地制定小杂粮生产经营标准和操作规程,加快标准化生产标准、规程的推广普及,从而使标准化生产落到了实处。二是切实强化技术支撑。建立与标准化生产相匹配的科技支撑体系;充分发挥小杂粮领导小组的作用,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三是全面推行“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的全程质量控制模式,确保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安全对接。
2. 加大政府投入,构建促进小杂粮生产的公共服务体系。一是政府出台扶持政策,积极为农产品认证工作搞好服务,帮助完善生产规程、申请报告等资料,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等各类认证工作;二是抓品牌注册认证服务,对龙头企业、合作社及个体农户注册商标、认证“三品”、争创名优品牌进行扶持和激励;三是抓新型市场主体的培育,发展种植和营销大户,支持小杂粮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小杂粮收购营销专业市场,为小杂粮营销提供交易场所和信息咨询服务。
3. 提高产业化水平,深化小杂粮食品加工,实现农民增收增值 。玉龙县、古城区作为小杂粮生产基地,要把小杂粮的初、深加工同小杂粮生产紧密联系,要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产品加工设备和技术,改造传统的小杂粮食品加工工艺,实现工厂化生产。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小杂粮系列产品,努力将优质小杂粮产品变成各种各样集方便、营养、保健于一体的大众产品,把以原粮包装销售为主转移到深加工产品销售上来,可以大大提高小杂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重视品种改良及良种繁育, 加快科技振兴小杂粮生产步伐。由于小杂粮品种的更新慢、混杂严重、商品质量下降等原因,某些小杂粮品种在市场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把小杂粮品种改良列入我市农作物品种改良重点计划,建立小杂粮品种改良办公室,组织有关农业科技部门的力量,开展小杂粮品种改良工作,尽快选育一批商品性好、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新品种;对现有的名优品种尽快进行提纯复壮,加速良种繁育;积极引进国内外品种资源,尤其是对国际市场走俏的小杂粮品种要积极组织力量进行多点试验示范,扩大种植面积,迅速形成生产规模和出口能力。
5.加强部门协作,扩大小杂粮出口外销。由于我市小杂粮产业链属于分段管理,导致出现许多问题,限制了小杂粮的出口外销。因此建议加强小杂粮生产、科研、推广、加工、出口的协作,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处罚制度,规范企业行为,避免小杂粮生产出口企业之间相互压价和恶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