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山旱地春豌豆覆膜栽培技术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12-03-14
| 阅读次数:3247次
春豌豆是青海省高寒山旱地用地养地的主要豆类作物之一,常栽培在海拔 2100-2700m 、年均温 5 ℃-2.5℃以上的山旱地,历年播种面积在 4 万 hm 2 以上。由于春豌豆栽培区属高寒、干旱的生态类型,和其它作物相比,产量较低且极不稳定。近几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春豌豆经覆膜后,由于增温、保水作用,豌豆根系及茎叶生长发育加大加快,进而大幅度提高生物学产量,产生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所以,地膜覆盖是解决低温及提高水分利用率的成功实践。
一、覆膜后的保墒作用
由于地膜覆盖是在土壤表面设置了一层不透气物理阻隔层,直接阻挡水分垂直蒸发,迫使水分水平或横向蒸发。这样土壤水分蒸发速度及蒸发量大大减少,达到保墒作用,大大利于豌豆根系吸收利用。覆盖的面积愈大,即覆盖率愈高,保墒效果就愈好。
二、保墒后的增温作用
地膜覆盖后,地膜可以阻断近地面层与大气直接进行气流交换,增大了光热交换阻力,而且土壤的昼夜覆盖还阻隔土壤与外界空气间的水汽传递,其非辐射交换明显减少,使膜下水汽凝结成水珠时又释放潜热,增加了净辐射,因而提高了地温。通常情况下, 0-20cm 耕层温度可增加 1.8 ℃ -3.0 ℃。
三、覆膜后的增产作用
由于覆膜后对农田生态环境起到了多方面的改善作用,根系生长加强,营养器官生长旺盛,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增大,干物质积累增多,产量可大幅度提高,一般情况下, 667m 2 产量可提高 20.5%-30.0% ,高者达 50.0% 以上。
四、技术规格
膜面宽 80 一 100cm ,膜间距 25cm ,选用 0.005-0.008mm 的超薄膜,每膜种 3 行,行距 25-30cm ,株距 10cm ,每穴 3 粒,每亩保苗 5.5 万一 6.5 万株,播深 10 一 12cm 。播种时土壤水分保证在 13% 一 17% 。
五、配套技术 合理轮作 轮作 2-3 年为一周期,前茬以小麦、青稞等禾谷类作物为宜。 深翻整地 前茬收后及时深耕晒垡,纳雨蓄墒 , 耕翻深度为 20-25cm ,翻后及时平整土 , 打耱收墒。
六、合理施肥 亩施以炕土、草木灰为主的农家肥 2-3m 3 ,尿素 7-10kg ,过磷酸钙 60-90kg ,结合翻地,一次施入作底肥。
七、选用良种及精选种子 选用早熟、半矮茎或矮茎的草原 224 、草原 7 号、草原 9 号等抗倒丰产的品种,选择大小均匀、籽粒饱满、色泽光亮、无损伤、无病虫蛀的种子作种。精选的种子在日光下曝晒 2-3d 。
八、土壤处理 每亩用 40% 氟乐灵 200ml ,加土 50kg ,均匀撤入地表后整地时一次翻入 6 一 l0cm 处,以防杂草。 15% 的粉锈宁 150g 拌种后可防根病及其它病害。
九、整地覆膜播种 整地时力求整平、整细,拣除草棍、石块等,以防划破地膜。按要求划两条线,开挖 l0cm 小沟,拉紧扯平将膜紧贴于地表,用土压实,然后按株、行距人工打眼点播。严把铺膜和播种质量关。
十、 田间管理 随时掏放出穴内豆苗,拔除穴内及膜间杂草。苗期视生长势喷施尿素溶液或磷酸二氢钾等,以防后期脱肥而造成落花落荚。用 20% 杀灭菊酯 2000-3000 倍液于苗期喷雾 2-3 次,防治潜叶蝇危害。
十一、适时收获及清除废膜 当植株荚果大部分变黄时即可收获,忌在炎热的中午收获,以防炸荚落籽造成损失。收获后,及时清除废膜,保持田间洁净,防止土壤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