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杂粮产业化的发展思路
来源: | 作者:詹燕南 | 发布日期:
2012-01-30
| 阅读次数:4347次
在农业生产中,我国杂粮品种多、质量好,分布广,属世界上杂粮生产优势最强的国家。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和生产优势,突出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杂粮生产,建设一批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和规模化的绿色杂粮出口创汇基地,形成大产业,并选择培育一批劳动密集型及高附加值、竞争力强的杂粮绿色品牌产品,乃是我国入世后在粮食生产上的优势所在。这是因为,由于世界杂粮贸易量小而散,在短期内杂粮生产依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面临冲击较小,国际杂粮价格远高于国内,这就明显表明我国杂粮产品有显著的国际市场优势。据一些专家介绍,杂粮还具有特殊的开发利用价值。杂粮具有营养性能好、医疗保健中安全卫生和用途广等突出特点。杂粮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好的药用保健价值,如:被称为高营养的保健食品荞麦对糖尿病疗效显著,绿豆是清凉解毒食品,红豆有补血作用,甘薯为防癌抗癌之冠食品等。同时杂粮大都种植在边远高寒山区,其产品是一种无公害的天然绿色食品。
近10年来,世界上杂粮作物的发展总趋势是,除玉米、大豆外,发达国家如美、德、法等杂粮种植面积稳中略有下降,发展中国家杂粮面积却呈上升趋势。据专家们分析,近几年来全世界小杂粮的消费量和单价将呈现逐年上涨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小杂粮作物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产较低而不稳,且不利于机械化生产,导致国际市场上小杂粮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有关资料显示,当前发达国家小杂粮消费量日益增长。以甜玉米为例,全世界甜玉米种植总面积为1500万亩,主要生产地为美国、加拿大、中国和日本,而消费国主要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目前美国甜玉米播种面积约500万亩,居全球之首。但是美国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甜玉米及其加工制品。又如日本人把荞麦当上品。据报载,我们周总理访问日本期间,日本首相宴请总理是在荞麦面馆。可见荞麦食品被日本人视为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珍品。据统计,日本年荞麦消费量为11.6万吨,而该国仅能生产2.1万吨,缺口很大。近年来,日本从我国进口荞麦每年约达5.54万吨,仍不能满足日益递增消费的需求。荞麦原出口价格不断攀升,由每吨260美元升至600美元。
就国内市场行情来看,杂粮市场状况也普遍短缺,除甜玉米外,荞麦、豌豆等杂粮作物芳踪难觅。可见其市场十分看好。据统计,我国杂粮作物生产在全世界杂粮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谷子种植面积与总产均居全球第1位:高粱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居第8和第6位;荞麦种植面积与总产均居第2位,仅次于俄罗斯,出口量居第l位;黍稷播种面积与总产均居第2位等。我国杂粮分布很广,各省市区都有不同规模杂粮的种植面积。如谷子分布在23个省区;高粱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大麦分布在24个省区;荞麦主要分布在12个省;燕麦分布在16个省,2000年种植面积为452万亩;蚕豆主要分布在23个省;绿豆、红豆在24个省种植,2000年绿豆面积为1196万亩,红豆为378万亩,与1999年相比分别增加了22%和43%。杂粮虽种植分散,但仍有相对集中的地区,尤其是分布在生产条件较差和贫困地区,以西北、西南为主。
我国杂粮生产经多年研究示范,杂粮作物育种取得重大进展:如山西农科院的优质谷子晋谷27、晋谷29等好品种,亩产可达400多公斤;栽培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单位面积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也有了明显改善;加工型、特用型品种已进入了生产领域,如甘肃定西县开发的杂粮方便面,四川省开发出的荞麦系列产品苦荞麦营养粉、苦荞疗养粉、苦荞芝麻羹、苦荞面条粉等深受顾客青睐;与品种配套的加工技术和加工工艺研究有了显著进步;产业化程度有所扩大与提高;在面向市场发展提高杂粮科技总体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就;杂粮出口创汇正在稳定增长等。
但近年来,我国杂粮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在减少,单产低而不稳,创名牌不多,培育出新品种少,产业化程度低下等因素制约着杂粮的发展。当前只有走杂粮产业化之路,充分发挥优势,才能有望使杂粮适应国内需求和扩大对外出口。在国内,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无公害化杂粮的需求日益增长,杂粮的粮药兼用功能正迎合广大消费者"杂粮热”的健康时尚,促使杂粮一时身价百倍,如甘薯、玉米、高粱、荞麦、燕麦等杂粮再度"走热”,又纷纷登上百姓餐桌。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为杂粮产业化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在新一轮的干旱周期(1999年至未来15年)期间,抗旱耐薄、适应力强的的杂粮作物将成为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荞麦生在一般种不上粮食的土壤贫瘠、气候严寒的一些丘陵山区,它虽产量较低,但却保收无误,是其它粮食作物所不能及的。还有不少地区把它作为救灾补种作物。因而,谁能抢占杂粮产业发展的先机,就会率先赢得国内外市场的生存与⒄埂=?昀矗?仕唷⑸轿鳌⒛诿晒诺仁?区)都相继建立了一批杂粮生产基地,为其产业化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河北秦皇岛市为促进杂粮产业化的发展,从1997年开始建设杂粮生产基地,到2000年已建成15万亩多类型的小杂粮基地,已取得显著效益。黑龙江绿色食品集团建三江有限公司,以市场为导向,瞄准国际市场红小豆走俏形势,从1996年开始,他们生产的绿色食品AA级红小豆1000多吨进入日本、德国等国外市场,1997年又出口2000多吨红小豆,并且一部分打进了美国、加拿大市场,近年来出口量不断递增,市场前景广阔。尤其在杂粮的精深加工方面,更有"钱”途。我国的大豆生产属世界大国,单产水平与品质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但仍有优势潜力可挖。如在美国豆油大量销往我国的同时,四川某企业却从我国大豆中提取出有助于抗衰老的异黄酮新产品,且全部销到欧美。究其因在于,美国生产的是转基因大豆,而我国则是非转基因大豆,必然带来好效益。因此,杂粮产业具有开发利用潜力和市场拓展潜力,可以在国际市场一"搏”,占有一席之地。
入世后,在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时,应注重发展地域优势,西部广大地区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杂粮生产,其方向是:主攻单产,改良品种,优质稳产,不断实现地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既是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明智的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