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内蒙古粮食局总经济师张天喜
2010年8月20日,全国杂粮产销座谈会上白美清会长提出的“杂粮上餐桌”工程,针对这一问题,记者走访了内蒙古省、市、粮食局及各级杂粮企业,了解杂粮经营管理政策及经营现状。对于内蒙古全区杂粮的状况、政策及发展,记者专访了内蒙古粮食局总经济师张天喜。
粮油市场报:请您简单介绍下内蒙古自治区小杂粮的分布、产量及区位优势。
张天喜:内蒙古地域辽阔,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地,小杂粮种植面积大。且内蒙古多为干旱边远地区,适合小杂粮的种植和生长,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500万亩左右。
数字显示,全国杂粮的产量情况为,1998年是1970万吨,2008年为1300万吨,杂粮产量下降30%。内蒙古自治区1998年产量为171.9万吨,2008年为190.4万吨,上升13%。与兄弟省比较,内蒙古的小杂粮(谷物及豆类,不含薯类)年产量稳居全国第一。
还有就是内蒙古杂粮品种多,且多为无公害的有机绿色食品。
粮油市场报:请简要介绍一下内蒙古小杂粮加工产业发展现状。
张天喜:杂粮多种植在偏僻的山区或山坡上,以家庭式生产模式为主,无法灌溉,不适合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难度较大。
加工方面,大多企业生产条件简陋,技术落后。大多还是保持在原谅整理为主的阶段。深加工水平滞后,比如绿豆加工,还是以绿豆芽、绿豆糕为主,缺少高端产品。也有稍微先进一些的企业,比如中国华夏杂粮公司、托克托县的正隆、内蒙古八月天,以品种分,还有通辽的大明绿豆及兴安盟的芸豆等。
粮油市场报:内蒙古小杂粮产业面临的机遇和困境有哪些。
张天喜:机遇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膳食”的需求,人们从吃饱到吃好再到讲营养、讲健康。因为小杂粮具有普通类粮食所没有的多种营养成分和价值。比如绿豆、小黍、燕麦等高蛋白产品,淀粉含量低,适合糖尿病人长期使用。社会对杂粮的需求逐步增大,只要途径是提高杂粮价值,扩大消费。
困境方面:首先是生产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其次是机械化方面,技术落后,深加工水平低;还有缺乏普遍可以使用的方便食品等等。
粮油市场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对小杂粮的产业规划是什么?有何扶植政策?
张天喜:小杂粮种植这一块,数据显示,90年代初,全国小杂粮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0%,现在是8%,小杂粮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小杂粮产业受自然条件各方面的制约,一直发展缓慢。
小杂粮的种植一直是靠天吃饭,需要国家给及一定的农业保险,现在,国家政策中,对小杂粮种植尚无特殊补贴。
小杂粮加工和经营这一块,技术仍旧是比较落后,产品研发费用高,人们对小杂粮价值的认识还待普及。需要国家在基础科研及宣传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粮油市场报:请您介绍一下当地小杂粮龙头企业的优势及先进经验。
张天喜:比如托克托县的正隆杂粮食品有限公司,他是有自己的产品基地;内蒙古八月天粮油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姜克,主要做新产品的研发;还有赤峰和通辽的一些企业,主要是运用了当地的资源优势。
粮油市场报:请谈谈您对小杂粮品牌、高价格及出口的看法。
张天喜:希望各杂粮企业树立品牌注册意识、品牌打造意识、品牌宣传意识。
除了个别爆炒的品种,我以为杂粮价格并不算高,一是因为其稀缺,二是其营养价值高。
对于出口,现在大多是保持在原粮出口模式,鼓励企业进行广泛的深加工后再出口,以提高其经营价值。
粮油市场报:请谈谈您对全国小杂粮的发展前景及小杂粮深加工的预期。
张天喜:我觉得,小杂粮这一块,大有可为,“杂粮上餐桌”势在必然,只是时间问题。内蒙古具有小杂粮的广泛优势,虽有生产局限性,但产业化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