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地
产业园地>>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白芸豆生产现状与对策
 

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白芸豆生产现状与对策

来源: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  |   作者:赵德胜等   |  发布日期: 2010-06-02   |  阅读次数:6105次

  

  摘要:大白芸豆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特色豆类作物,为加速传统产业向创汇农业的转变,通过调研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产业开发对策。

  1、大白芸豆的生产现状

  芸豆是普通菜豆和多花菜豆的总称。籽粒的形状多种多样,有肾形、椭圆形、扁平形、筒形和球形等;其外形似“鸡腰子”,亦称“白腰豆”。国外叫多花菜豆(Rtlnne:loeans),其学名是Fl:aseolusm:,1 fifor:1、Willd="P.Coeeinot:、L。外贸上将种皮白的称大白芸豆,种皮黑花或黑的称为大黑芸豆。它的子叶不出土。植株蔓生或丛生。云南种植的都是蔓生种,一般株高2一3m,叶片为三片小叶组成的复叶,小时阔卵圆形。花色有白、红、红白(旗瓣红、翼瓣白)三种。种皮颜色白开白花,种皮颜色花或黑的开红花或红白花。它营养丰富,即是蔬菜又是粮食,其蛋白、脂肪对人体无副作用,并且含有大量的Ca、Fe、P" 、B等维生素,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白芸豆是目前楚雄彝族自治州出口创汇的主要特色农副产品之一。

  1.1我州目前生产上种植有普通菜豆和多花菜豆,普通菜豆一般作为蔬菜种植,或玉米生产中立体间套作的副作生产,面积较小。而多花菜豆的生产规模则较大,全州播种面积约2000hm2左右,总产4800t左右。生产分布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我州的南华、大姚、武定、姚安、楚雄、牟定等县市均有一定的种植面积。主要集中种植在南华县的沙桥、五街,大姚的三台、桂花、铁锁、昙华、六苴、湾碧;武定的插甸、猫街;姚安县的前场、大河口等乡镇;楚雄市的中山等乡镇。

  1.2大白芸豆主要分布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海拔1850~2500m的山区或半山区,区域内年平均气温11-14℃。芸豆生育期间降雨量650mm左右,日照总时数900小时左右,光热资源丰沛。所生产的商品外观色泽好,粒大均匀。南华县大白芸豆曾在1983年外经贸部举办的全国农产品评比中获得优质农产品称号,多年来倍受省内外客商欢迎。

  1.3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白芸豆生产市场优势明显,其表现为:一是大白芸豆主产区自然条件较好,境内无工业、矿山、城镇造成的“三废”污染,符合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条件;二是运输成本低,境内铁路公路畅通。

  2.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认识不足。大白芸豆不仅是一种特色蔬菜作物,而且是目前云南省的创汇农副产品之一,但是各级政府在指导生产时始终未能将大白芸豆生产列入种植计划,多数农村基层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把大白芸豆看成有可无的杂粮,把它种植在土壤养分含量低的地块中,且管理粗放,导致单产低,商品率不高。未形成优势产业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不到位,规模小,产量低,市场占有份额小。

  2.2缺乏良种提纯和繁殖体系,品种杂乱。楚雄彝族自治州白芸豆种植以大白芸豆、小白芸豆地方品种和前几年由外贸上引进的日本齐头豆为主。由于长期种植,种性退化严重,近几年虽然我们也试验示范了一些育成品种,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小,缺乏优质高产的当家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

  2.3生产技术落后。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白芸豆主要种植在海拔1850–2500m之间的冷凉山区。由于信息闭塞,农民经济基础差,科技知识贫乏,投入不足,生产技术落后,从而限制了大白芸豆特色蔬菜产业的发展。另外近年来由于封山育林,限制架材的采伐,也多少制约了大白芸豆产业的扩大。

  2.4  缺乏统一规划。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白芸豆生产多属自发的、分散的零星种植,缺乏科学规划和长远发展目标。全州没有大白芸豆的生产计划;没有单独的统计数字;缺乏专业的科技人员从事大白芸豆的良种试验示范和高产栽培研究。仅仅靠传统农业生产,很难发挥大白芸豆特色蔬菜产业的规模效益。

  2.5  没有龙头加工企业的引导。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大白芸豆蔬菜生产因规模小,总产低,无龙头加工企业作引导。农民对于商品的分级意识不强,混杂现象严重,企业分级费工费时。加之目前市场比较混乱,尚未形成出口品牌,市场好哄抬抢收,市场低迷无人收购,大量大白芸豆积压在种植户手中,形成自产自消的现象,严重挫伤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2.6 市场价格波动大。大白芸豆生产由于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广大农户都是按照上一年度的收购价格安排下一年度的生产,因而播种面积年度间有较大的变化,未来预期性差。如2007年在产地收购价为4.50-5.00元,2008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收购价格仅2.70-3.50元,2009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复苏,收购价格上涨至6.00-6.50元。2010年播种面积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3、发展大白芸豆生产的对策

  3.1 加强宣传。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宣传大白芸豆的经济价值,生态效率,加强指导,争取省、州农业、科技部门立项扶持,增加投入,把大白芸豆作为特色蔬菜、高蛋白粮食产业看待。因此发展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白芸豆产业的关键是提高广大干部、农业科技人员、山区、半山区农民群众对大白芸豆的认识。尽可能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建立300hm2–500hm2稳定的大白芸豆商品种植基地和35–50hm2良种扩繁基地,把大白芸豆良种产业、蔬菜产业做大做强,使它成为楚雄彝族自治州广大山区、半山区农民致富的一项特色新型产业。

  3.2 加强科研扶持。开展大白芸豆栽培技术研究工作,并与省、州科研、院所、外贸出口企业合作,开展市场需求最大、产值较高的新品种资源引进、筛选、示范、推广工作,促进我州大白芸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008–2009年,楚雄州农科所与省农科院合作,在南华县农技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大白芸豆区域试验,筛选出F0256、F0255及云芸豆1号,并开展了生产示范,2009年F0255百亩示范,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平均单产200kg/亩,最高单产达到280 kg/亩。实施盖膜标准化栽培示范,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3.3  开展大白芸豆高产栽培技术及无公害栽培技术攻关。在保证优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高产高效节本栽培技术的研究,并从基地选择、管理、施肥等方面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在病虫害综合防治方面,有幸邀请省农科院组织国内外专家到我州南华县进行大白芸豆病虫害普查,从普查结果得到从前很少见的细菌性晕疫病已经成为主要的病害,严重影响种子的商品性,另外蛛甲也有加重趋势,因此把植保工作作为无公害高产栽培措施来实施。制定出优质大白芸豆生产技术规程,实现我州大白芸豆栽培的规模化、标准化、最终通过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并开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商标注册登记,使生产出来的大白芸豆达到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使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广大山区、半山区能够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实现大白芸豆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并成为我州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

  3.4 实行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实行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其主要影响因素是:环境条件、土壤类型、栽培技术、种植习惯、消费与市场信息等。应根据上述因素优化布局、区域种植、规模发展。具体做到:一是按生态布局,加大发展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二是加快规模化种植步伐,特别是扩大大白芸豆种植规模,实行大规模连片种植;三是按照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扎扎实实做好“订单”的签订和落实工作,确保企业、农民二者的切身利益。

  3.5 成立专业协会。加强信息建设,建立农工贸的合作体系。在几个重要的主产区成立大白芸豆专业协会,全州组织1-2个加工贸易企业生产,由政府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扶持。互通生产销售信息,及时掌握国内生产状况、国内外市场供需现状,搞好市场供需预测,及时指导年度生产,减少盲目性,走企业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从根本上保护广大种植农户和企业的利益。

  3.6  加强大白芸豆科技成果推广。对现有优质品种,组织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提高良种普及率;积极推广新品种F0256、F0255、云芸豆1号及新技术的配套、试验、示范。

 

参考文献:

1、龚健康; 白芸豆高产栽培 [J];云南农业; 2001年04期。

2、刘镇绪,赵玉珍; 云南大白芸豆栽培技术 [J];云南农业科技; 1981年04期。

3、盖钧镒;我国食用豆类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J)。作物杂志,1994(4)

4、郑卓杰;中国食用豆类品种资源目录第一、二辑(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

5、刁操铨;作物栽培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6、张亚芝,魏淑红,孟宪欣,高淑梅; 芸豆栽培技术[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4年03期

7、柴岩、万富世;中国小杂粮产业发展报告。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07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