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薏苡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福建科技报——三农周刊 | 作者:丁立威 | 发布日期:
2010-05-19
| 阅读次数:3183次
薏苡(别名薏苡仁、薏米、水玉米、苡米等)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以种仁入药,属大宗药食两用商品。有利水渗湿、益肾、健脾,除痹止泻,清热排脓等功效,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肺痈、肠痈、淋浊、白带、扁平疣等症。并有抗癌功效。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生长环境
适应性很强,各地均能生长。喜湿润,不耐寒,喜肥,特别怕干旱,干旱时严重减产。尤其在抽穗灌浆期需要大量水分。干旱无水源的地方不宜种植。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好。忌连作,一般不与其它禾本科的作物轮作。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选疏松、肥沃湿润的土地。当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翻地、整平、耙细。施基肥,每亩施厩肥3000~4000千克,然后作畦,畦宽1.3~1.7米,沟宽25~30厘米,深20厘米。
2.播种
①精选种子 选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种子(早、中、晚熟种),要求纯度高,粒粒饱满,发芽率高。
②种子处理 主要是为了防止黑穗病。将种子装入布袋,在5%石灰水中浸24~28小时;或用60℃温水浸泡30分钟后,置入凉水中冷却,捞出晾干。还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
③播种 播种期因品种、气候、土质条件和地区而异,早熟品种3月上、中旬播种,中熟品种在4月上旬播种为宜,晚熟品种4月中旬播种为好。
④播种方法 可用穴播和条播。穴播:早、中、晚熟品种分别按株、行距20×26㎝、40×50㎝、50×70㎝开穴,穴深5~6㎝,每穴播4~6粒,覆土厚4~5㎝,稍镇压。亩用种量2.5~3.5公斤。条播:早、中、晚品种行距分别按33~40㎝、40~50㎝和50~66㎝,沟深约4㎝,上覆焦泥灰或细土平畦面。亩用种量约4~5公斤。
⑤育苗移栽 因品种而异,可在4~6月采取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种植。当苗高7㎝左右、有3片真叶时进行移栽,每穴1株壮苗。移苗前,穴内施入腐熟的农家肥,并与穴土充分混合,栽后覆土并浇稀薄人粪水。
田间管理
1.间苗、补苗 苗高7~10㎝或长出3~4片叶时进行间苗,每穴留苗2株。发现缺苗时应及时补栽,先将空穴挖开,再将出苗多的穴,挖出带泥坨的苗栽在挖开的穴内,踩实。
2.中耕除草 一般要求除草2~3次,中耕2~3次,做到田间无杂草。封垄(培土)后,停止中耕,以免伤根,影响生长。
3.追肥 如植株生长粗壮,叶色浓绿,可不追肥。但在抽穗扬花期,最好追一次磷、钾肥,过磷酸钙10~15公斤,氯化钾10公斤,可促进子粒饱满,提早成熟。无霜期短的地区,可喷“增产灵”。
4.灌水 薏苡在抽穗扬花期需水最多,应灌一次水,可促使子粒更加饱满成实,提早成熟。
五、病虫害防治
薏苡病害主要为黑穗病,危害严重。防治方法:一是进行种子处理;二是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病穴用5%石灰乳消毒。
六、采收
采收 薏苡分枝性强,成熟不一,而又极易脱落,因此,子粒成熟80%(黑粒80%,青粒20%)时即可收割。割后捆成捆,每10~20捆撮立架起成堆,使青粒继续后熟。放置5~6天后,再进行脱粒,而后除去茎叶,扬净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