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籽粒苋的生长及用途
籽粒苋是一年生的粮食、饲料、蔬菜兼用作物,栽培历史悠久,至今已有6000年,具有生长快、产量高、耐热、耐旱、耐湿,耐盐碱、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等特点。籽粒苋根系发达,耐旱能力强。在生育期间能忍受0~30cm土层含水量仅4~6%的极度干旱,远比一般粮食作物耐旱。一生中需水量仅为玉米的1/2,小麦的3/5;籽粒苋具有较强的耐盐性,一般可在土壤含盐量0.10~0.23%的中度盐渍化土壤及pH值为5.5的酸性土壤上正常生长发育。在pH8.0~8.6碱化土壤上,籽粒苋也可良好生长。
籽粒苋是一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光合效率高、生物产量大的C4植物,营养物质积累既快又多,生长迅速。籽粒苋出苗40天后即进入快速生长期,株高每日可增长3~6cm,最快时可达10cm,叶片日增长1片以上。籽粒苋生长异常繁茂,不但叶片大又多,而且分枝多。籽粒苋具有再生能力强、繁殖系数高等特性,当植株遭受大风和雹灾折断主茎后,仍能快速萌发出新枝,继续生长。刈割后留茬,在地上茎的叶腋间能很快长出分枝。在生育期长的地区,一年可收割两茬,二次获得籽粒。籽粒苋是粮饲兼用作物,既可收籽实食用,又可收青体做青贮饲料、叶粉饲料。其茎叶柔嫩,清香可口,营养丰富。在北方旱区,利用其抗逆性强的特性,在旱薄盐碱荒地、闲田隙地和低产耕地等应用前景广阔,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促进畜牧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2. 籽粒苋的种植区域及分布怎样
籽粒苋的分布十分广泛。在美州从阿根廷到安第斯山,从危地马拉到墨西哥,以至美国西南部;在亚州从伊朗、斯里兰卡到印度,经过尼伯尔、喜马拉雅山脉到中国、蒙古;在非州的尼日利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等国都有种植。
中国是籽粒苋的原产地之一,全国各地都有种植。甲骨文中就有“苋”字。古人称苋为蒉。史书上的名称是“千穗谷”。唐初史学家李延寿在其撰著的《蔡樽传•南史》中记有:“樽在吴兴不饮群井,斋前自白苋紫茄以为常饵”。
我国籽粒苋一般种植在门前屋后的空地上,近年来各地开始重视发展籽粒苋生产,其面积才形成一定规模。
3. 籽粒苋的生产状况如何
中国是籽粒苋主产国之一,北从黑龙江漠河(52°N),南到海南省的三亚(18°N),东从江苏省沿海滩涂(131°E),西抵新疆塔城(83°E)都有种植。据统计,90年代全国播种面积约在2.7×104hm2,在旱作条件下籽粒苋的产量依次为四川凉山(海拔2000m)5340kg/hm2,河北平原4125kg/hm2 ,山西盆地和东北平原2250~4500kg/hm2。
4. 籽粒苋如何播种
籽粒苋是一种喜温作物,春季播种平均地温高于16℃(或日均温>10℃)时即可进行。播种方法可分为直播和育苗移栽。由于籽粒苋种子较小,直播困难,又不易保苗,建议最好是育苗移栽,既克服上述缺点,又能促进生长、节约用种,减少费用支出,增加产量。为了避免在盐碱土等逆境条件下难以出苗,可进行营养钵育苗移栽。
(1)直播:播种方法基本与谷子、糜子相同,可条播,也可穴播。用种量750g/hm2左右,在整好的垄或刨净茬的原垄上用耱耙开沟,踩好底格子,然后把填充物(如土面)充分混合的种子撒在沟内,覆1~2cm厚的土层,并用脚轻轻踩实或磙压。
种植面积比较大时,可用机械条播。播种量为1500g/hm2,混以37.5kg细土,充分拌匀,以适当的车速进行播种。播深2cm,播后进行轻压。正常情况下每天可播3~4 hm2。
(2)育苗移栽:一般提前15~20天进行温床育苗,苗床深40cm,填20cm厚的肥土,先灌足水,待水渗下后将种子均匀地撒上,然后覆细土1.5~2cm,再盖薄膜。播后7天苗高2cm时,可适当揭膜放风。注意苗床温度勿高于40℃,以免烧苗。当苗高10~15cm时带土移栽,以阳光较弱的午后或阴雨天移栽为好。栽后浇穴水视墒情而定。
5. 怎样进行籽粒苋的田间管理
(1)间苗与定苗:当苗高8~10cm,即2叶期,要进行间苗,如果发现缺苗断垄,应及时移栽补苗。当苗高15~20cm即4叶期时,要进行定苗,留苗密度根据栽培用途和地力状况而异。做青饲料的密度要大,留种的密度要小;地力肥的密度要适当稀些,土地瘠薄的密度要适当密些。一般留苗株数7.5~15×104株/hm2。如果过稀,徒长分枝增多,头重脚轻容易倒伏,而且成熟不一致;如果过密,植株则相互遮光,生长不良,影响茎叶和子实产量。对于青饲料地,留苗可达30×104株/hm2或更高。
(2)中耕除草:籽粒苋苋苗生长缓慢,易受杂草危害,因此要及时中耕除草。在整个生育期间一般中耕3次,结合中耕,还要进行培土排涝,防止倒伏。当出现1~2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除草和间苗,到苗高15~20㎝时,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接着进行追肥和培土。封垄前可视草情进行中耕和培土。进入中后期,生长迅速,茎高叶宽,很快形成稠密的顶冠层,有抑制杂草作用。
(3)追施肥料:籽粒苋是光合作用效率高的喜肥作物。由于有发达根系,吸肥力强,所以在贫瘠地上也能生长,但要获得高产仍需施肥。一般播种前施150t/hm2土杂肥或30t/hm2有机肥和150~300kg/hm2的磷肥做底肥。在生育旺盛期追肥,一般追施尿素150~300kg/hm2,在缺磷地区,可增施腐熟棉籽饼肥375~450kg/hm2,或磷酸二铵150kg/hm2效果更好。
(4)灌溉排水:籽粒苋耐旱不耐涝。正常年份不需灌溉。苗期如干旱,可适当沿沟灌水,注意保苗。在生长旺盛的现蕾期,遇干旱对产量影响较大,故在有条件地方及时浇水。此外籽粒苋田一定要排水良好,以地下水位不高于2.5m为宜,雨后要注意挖沟排水,以防止土壤长时间积水渍湿发病而烂根,影响生长发育。
6. 籽粒苋的病虫害怎样防治
为防治苗期发生的蝼蛄和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播前可用呋喃丹进行土壤处理或拌种。播后可用敌百虫等制成毒饵进行捕杀,可收到良好效果。
生育中期如出现有烂根现象,可用多菌灵加五氯硝基苯,按1:1的比例制成0.2%(1000kg加2kg药)的药土,结合中耕培土撒于根际,培土要埋过病斑。毒土用量为300~450kg/hm2为宜。对于青枯病,要及时采用800倍甲基托布津喷洒防治。
生育后期如发现板椿象和食叶害虫,可喷敌敌畏加氧化乐果或敌杀死除治,还要注意红蜘蛛的防治。
7. 籽粒苋的营养价值如何
籽粒苋种子含粗蛋白15~18%,淀粉50~70%,纤维3~8%,灰分3~4%。籽粒苋的蛋白质含量比一般谷类作物高,特别是赖氨酸含量很高。因此,营养学家认为,籽粒苋对人们的饮食达到营养平衡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美国有机园艺和农业研究中心鉴定了籽粒苋的蛋白品质,认为它具有可代替现有禾谷类作物的潜力。按照FAO/WHO推荐适于人体营养需要的标准来看,若把籽粒苋与其他谷物配合,就能接近于满足平衡营养的需要。此外,把籽粒苋的种子作为一种食品营养添加剂来开发利用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研究表明,籽粒苋蛋白质质量超过大豆,接近牛奶,同时籽粒还含有多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如钙的含量超过禾谷类作物的10倍以上,比大豆高50%;磷的含量也很高,与大豆相近,为禾谷类作物的2倍。因此,籽粒苋是可以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优等粮食,也是老弱、孕妇和婴幼儿的好食品。同时,籽粒苋的茎、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赖氨酸,达到优质饲草紫花苜蓿的营养水平,可作为高蛋白优质饲料。
8. 籽粒苋的加工食品有哪些
籽粒苋食品在国外市场上种类很多,如:
(1)苋籽及苋粉 主要有小包装(约1kg左右)和大包装(5kg以上)两种。苋粉又分全粉、高麸型和低麸型等多种类型,此外还有爆裂型籽粒及其苋粉和苋面等产品。
(2)烘烤食品 苋粉、苋片或苋粒以特定的方式与其他食品成分混合,用于烤制烙饼、脆饼及其他类型烘烤食品。
(3)苋芽粉 苋籽一般经48小时发芽,然后按常规方法制粉,即可得到苋芽粉。苋芽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倍受消费者欢迎。
(4)早餐谷物食品 可分为热型和冷型两种。热型食品煮熟后才能食用,在欧洲,籽粒苋与其早餐谷物食品如麦类、玉米、荞麦一起加工食品,如籽粒苋与燕麦混合加工成片。冷型食品可直接食用,如苋片及多种籽粒苋膨化食品、以及挤压食品。
(5)快餐 主要是饼干类,它可以改善饼干的营养价值。目前,含籽粒苋的饼干已广为消费者所接受。
此外,还可制成面包、蛋糕、苋面条、苋荞速食粉和苋魔雪条疗效肉、苋芽粉等食品。
9. 籽粒苋还有其他用途吗
籽粒苋的用途十分广泛,除了一般食品外,还有以下用途:
(1)工业原料及保健成分添加剂。①籽粒苋淀粉粒的直径极小,仅为1~3μm,可用作食品增稠剂,用于化妆品及食品的喷粉、洗衣用淀粉及用于生产生物降解膜。②苋蛋白在食品配方中可用作乳化剂。③苋油的角鲨烯含量较高(7~8%),可用作化妆品、渗透剂及计算机磁盘润滑油(目前角鲨烯的来源是鲨鱼和鲸的肝脏)。④苋红素可以作为天然色素,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⑤生育三烯醇在籽粒苋种子中含量较高,它能抑制人体中胆固醇的合成,用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2)菜用。籽粒苋的幼苗和嫩叶的蛋白质、脂肪的含量皆高于菠菜,维生素B1、B2和C的含量与菠菜相当,纤维素略高于菠菜,口感好,是一种很好的蔬菜。籽粒苋幼鲜嫩苗茎叶,先用开水焯一下,然后从水中捞出,炝、炒、拌、炖皆宜,口感与味道和菠菜十分近似。
(3)天然苋红色素。纯净的苋红色素为玫瑰红或紫红色固体粉末,无异味,易溶于水或醋酸,极易潮解,微溶于无水乙醇和丙醇,不溶于醋酸乙酯、氯仿和苯等有机溶剂。对热、光、氧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作为食品医药、化妆品等工业用着色剂。
(4)饲用加工。籽粒苋是一种高产优质适口性好的饲料作物,牛、羊、猪、鸡、鸭、鹅、兔等各种畜禽皆喜食,用籽粒苋来喂鱼、养鹿和火鸡等正在试验研究中。籽粒苋饲用既可以青饲、青贮、制干草粉,苋籽粉还是畜禽良好的精饲料。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