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指导
生产指导>>青稞生产技术问答
 

青稞生产技术问答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09-11-06   |  阅读次数:5010次

  

1. 青稞的生长条件及用途
  青稞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在距今35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西藏昌果沟遗址内发现了青稞炭化粒。从而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已经形成了与长江、黄河流域遥相呼应的,以青稞为主栽作物的农业。
  青稞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的阿坝、甘孜、云南的迪庆、甘肃的甘南、江苏的苏北等地的海拔4200m以下的河谷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主要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50%。在海拔4200~4500m的高寒农区,青稞几乎是唯一的作物。在青海,青稞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8%,是仅次于小麦的重要粮食作物。青稞耐寒性强,是适应最广的粮食作物。青稞苗期在-3~-4℃,甚至在-6~-9℃的低温条件也不致受冻;青稞生育期较短,一般仅为110~125天,所需积温≥0℃为1200~1500℃,因此是重要的复种作物的良好前茬。
  青稞是少数民族和山区农民的食粮,他们所吃的糌粑和酥油炒面都以青棵为主要原料。青裸是酿造工业的重要原料,高原地区酿造啤酒、白酒、酒精、麦芽糖的主要原料是青裸,著名的互助大曲,西宁白酒等都是以青棵为原料酿制而成的。青棵是发展养殖业的饲料,青裸蛋白质含量较高 (14.81%),饲用价值也高,青稞的茎秆质地柔软,富含营养,适口性好,是畜禽的良好饲料。
2. 青稞的生产情况怎样
  青稞的适生区和主产区是青藏高原,青藏高原青稞面积约30万hm2,占全国青稞面积的95%左右,占全国大麦种植面积的25%左右,其它省区青稞多在偏远山区零星种植,面积很小。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重视了青稞的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产量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特别在西藏、青海的一些地区青稞产量可达7500kg/hm2。
3. 青稞的种植区域及分布
  西藏、青海全区,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的阿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是我国青稞的主要产区。青稞生育期间的降水量各地差异较大,西宁为200mm,甘孜高达500mm,拉萨为350mm,大部分地区靠自然降水生长。青稞多为春播,播种期从3月中旬至4月下旬,7月上旬和8月下旬成熟,生育期为90~130天。
4. 青稞的推广品种有哪些
  甘青3号  省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生育日数116天,株高95.3cm,粒重40g左右。耐旱,耐肥性中等,对锈病、白粉病免疫,无网斑病,中感赤霉病。籽粒粗蛋白质含量10.48%,粗淀粉含量62.20%,粗脂肪含量2.69%。适宜在甘肃甘南州、四川康定海拔2000~3200m的青稞产区种植。
  甘青4号  省甘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生育日数116天左右,高82.9cm左右,千粒重42g。耐寒耐旱,中感赤霉病。籽粒粗蛋白质含量11.0%,粗淀粉含量61.75%,粗脂肪含量2.57%。适宜在甘肃甘南州的卓尼、夏河、合作种植。
  康青7号  四川省甘孜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生育期128~148天,株高105~113cm,千粒重41~45g,耐蚀亦耐旱,中感赤霉病。籽粒粗蛋白质含量11.64%,粗淀粉含量61.94%,粗脂肪含量2.37%。适宜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甘孜、阿坝海拔2300~3800m的青稞产区种植。
  康青3号  四川省甘孜农科所育成。生育期108~125d,株高88.5~121cm。千粒重44.6~48.2g。籽粒含粗蛋白10.36%,赖氨酸0.51%,淀粉67.25%。耐寒耐旱,较抗倒伏,但轻感条锈病。适宜于甘南州海拔2400~3000m的青稞产区种植。
  昆仑164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海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生育期123~126天,高91.8~107.3cm,千粒重43.7~45.0g,籽粒半硬质,粗蛋白含量13.30%。适宜在年均温度0 ℃左右,海拔3150m以上的高位山旱地和中位山旱地种植。
  北青6号  青海省海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生育期110~118天,高101~111cm,千粒重43.0~43.6g,籽粒半硬质,粗蛋白含量15.1%,出粉率90.0%。耐湿、耐寒、耐旱、耐盐碱,较抗倒伏。适宜在年均温0 ℃以上,海拔3200m以下高、中位山旱地种植。
  北青7号  青海省海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生育期114天,高94~101cm,千粒重42.9~44.3g,籽粒半硬质,粗蛋白含量14.07%,淀粉62.80%。耐湿、耐寒、耐旱、耐盐碱,抗倒伏性。适宜在年均温0 ℃以上的中、高位山旱地种植。
  北青8号  青海省门源县种子管理站、海北州农科所和海北州种子管理站选育。生育期112~118天d,高93.3~98.5cm,千粒重49.6~54.3g,粗蛋白含量14.11%。适宜在年均温度0.5 ℃以上的高位山旱地、高位水地种植。
  昆仑12号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生育期102~106天,高116~118cm,千粒重44g,籽粒半硬质,粗蛋白含量14.33%,淀粉含量59.08%。抗倒伏,不易落粒。适宜在年均温度0.5 ℃的山旱地种植。
  藏青148  西藏自治区农业研究所选育。生育期116天,高90~110cm左右,千粒重40~45g,较强抗倒伏能力,对条纹病、黑穗病也有一定抗性,但易感条锈病。适宜于一江两河地区河谷农区水浇地种植,西藏拉萨地区、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等春播区种植。
  藏青25  西藏自治区农业研究所选育。生育期107~114天,高102.5cm左右,千粒重45g。中晚熟品种,抗逆性较强,适应性较广,叶色浓绿,茎杆弹性好。适宜一江两河地区河谷农区水浇地种植,西藏拉萨地区、山南地区、日喀则地区等春播区。
  短白青稞  云南省迪庆州农科所选育。株高80~100cm,千粒重35~39g。籽粒粗蛋白含量为12.77%,赖氨酸含量为0.48%,淀粉含量为61.94%。籽粒褐色,纺锤形,均匀度及饱满度中等,为半硬质。属六菱青稞。适宜于海拔2800m以上的春作区,3月下旬播种,9月上旬收获。
  康青6号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生育期春播125~140天,冬播190~210天,高98~108cm,千粒重44~48g,粗蛋白质含量12.4%,赖氨酸含量0.46%,粗淀粉含量69.5%。对条锈病和白粉病免疫,抗条纹病和黄矮病,轻感云纹病和网班病。适宜于青藏高原海拔2600~3800m的春播青稞产区;也适宜冬播春小麦区。
  阿青4号  四川省阿坝州科研院农科所(原四川省阿坝州农科所)选育。生育期121天,高85cm。千粒重46g,抗倒伏能力强,耐旱、耐瘠、耐湿性中等,高抗条锈病、白粉病,中抗赤霉病和网斑病,轻感斑点病和散黑穗病。适宜在海拔2700~3300m的青稞主产区种植,也适宜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的同类地区种植。
  阿青5号  四川省阿坝州科研院农科所(原四川省阿坝州农科所)选育。生育期122天,株高85~90cm,千粒重40.8g。籽粒品质好,适口性好,籽粒粗蛋白质含量8.4%,氨基酸含量8.49%,粗淀粉含量78%,容重805g/L。抗倒伏,耐寒、耐湿、耐瘠性强,轻感斑点病和散黑穗病,抗锈病、白粉病、纹枯病,抗虫性较强。适宜在海拔2600~3300m之间的高寒一熟青稞区种植,要求土壤肥力中等及中上等,也适宜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的同类地区种植。
5.青稞播前如何进行精细整地
  青稞对土壤质地适应性强,青稞的整地因种植制度、土壤、天气等因素而不同。春青稞一年一季生产地区,整地要求“早、深、多”。“早”即当年青稞收后,因气候寒冷,土壤中微生物活动缓慢,应及早犁地,将麦茬、杂草等有机物翻入土中,方有充足的时间让细菌对其进行分解,将有机物变成硝态营养物质供下季作物利用;“深”即耕地要深,一般应达30cm以上;“多”即耕地休闲期应耕犁3次以上,多耕能熟化土壤,提高肥力。复种地区如果前茬是玉米、豆类、马铃薯等作物,收获后应及时翻犁灭茬,结合翻耕土地每公顷施腐熟农家肥15000~30000kg,与杂草、落叶同时翻入土中作底肥。      
6.青稞生长期间如何进行有效的施肥
  青稞生育期短,生长发育迅速对肥水需求量较大且多集中在前期,从出苗到拔节仅需 35天左右,因此青稞前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极为敏感。根据这一特点,青稞施肥的原则为合理施足底肥、根据降雨及时追肥。一般播前每公顷地用腐熟有机肥30000kg、磷酸二铵105kg、尿素75kg,混匀后撒入田地耕翻耙平后播种,播种 30天后根据降雨情况及时追施尿素45kg/hm2,中后期喷施叶面肥。
7.怎样进行青稞的种子处理
  ①种子常规处理。播种前将待播的种子晒2~3天,以提高发芽率,然后用筛选或风选除去杂质、小粒种,再用泥水选种除去秕粒、病粒。②种子防病处理。首先,将选好的饱满种子洗净晒干后用53~54℃温汤浸种5分钟,消灭种子表面所带病菌和虫卵。第二,药剂拌种,可用25%可湿性多菌灵500g兑水5kg喷洒在125kg种子上堆闷6小时;或用40%拌种双300g拌100kg青稞种,现拌现播;或用25%多菌灵按每百克药拌20kg青稞种的比例掌握应用,拌后堆捂2~3天再播。
8.青稞何时播种较好
  青稞播种时期因地域关系差异较大,春青稞地区于开春后2~3月份气温回升,平均地温稳定通过 0~8℃时即为最适宜的播种期。冬青稞地区由于轮作时间紧迫,务必于10月份内播种完毕,才不耽误下季作物生产。青稞早播根系发达入土深,可充分吸收利用较深较广范围内的水肥,使植株生长发育健壮,同时青稞在高寒地区种植,早播种早成熟早收割,可避免后期的自然灾害,获得丰产丰收。
9.如何进行青稞的合理灌溉
  (1)早浇苗水。当青稞长到二叶一心时,就开始浇头水。要控制水量和水速,以防淹苗、冲苗,早浇头水有利于早期分蘖,促进幼苗和小穗的分化,达到穗大粒多的目的。
  (2)浇好拔节水。进入拔节期,茎叶生长茂盛,分蘖达到高峰,青稞蓄水量达到最大值,应及时浇水,要浇好浇透,浇水要注意天气变化情况,大风天气少浇或不浇。
  (3)适时适量浇好灌浆、麦黄水。青稞在抽穗扬花后,管理中心是提高粒重,浇好灌浆、麦黄水,可防止旗叶早衰,处长了光合时间,有利于物质积累,因而增加粒重。
10.如何做好青稞的田间管理工作
  青稞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疏密补缺,破除板结,达到匀苗、全苗,为壮苗奠定基础。锄草是保证青稞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之一,积极锄草可给青稞生长发育创造更好的水肥气热和光照条件,同时还能调节增加二氧化碳气体的供应量,增加光合作用, 制造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除人工锄草外,现多用化学锄草方法,其中 2,4-D丁酯应用最广。一般在青稞分蘖期喷撒 2,4-D丁酯 0.25~0.9kg/hm2,兑水450~600kg。野燕麦严重的地块,在播前 7~10天,每公顷用40%的燕麦畏乳油 3000g,兑水225~300kg喷雾或加潮湿细沙土 300~375kg混合拌匀后均匀撒施地面,并浅耕至8~10cm土壤中进行土壤处理。
11.青稞的主要病害有那些?如何进行防治
  青稞主要病害有青稞条纹病、青稞黑穗病。青稞条纹病是一种真菌,在青稞的整个发育阶段均可受到感染,它以菌丝体潜藏在种子内,播种发芽后,菌丝体与植株一起发育,侵入叶片引起发病,种子带菌是传播的主要来源。典型症状是:叶片和叶鞘上产生多条黄褐色条斑,病株矮小,多不抽穗;轻者虽能抽穗,但结实不良。主要化学防治措施是用“402”抗菌剂拌种。用种子重量的万分之一的 80%“402”抗菌剂乳油兑约占种子重量 7%的水,喷于精选、晒干的青稞种子上,充分拌匀,堆放 12~24小时,2~3天 即可播种。
  青稞黑穗病有坚黑穗病和散穗病两种,此病主要为害穗部。抽穗前无明显症状,病株抽穗早于健株,病穗初期外面包有一层灰色薄膜,抽出的穗是充满黑粉(病原孢子)的病穗并不是正常的麦穗。薄膜破裂后黑粉借风传播。一般一株发病,主茎穗和分蘖穗全部变成病穗。防治方法:采用多菌灵浸种或闷种,用0.1%的多菌灵药液浸麦种 70kg,浸种 36~48小时。或用500g 25%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5kg拌匀喷洒在125kg的麦种上,堆闷6小时后,待药液被种子吸干后即可播种。
12.青稞的主要虫害有哪些?如何进行防治
  青稞虫害主要有麦秆蝇和蚜虫。麦秆蝇俗称麦蛆,以幼虫危害青稞苗的心叶和茎的幼嫩部分,使青稞苗在分蘖和拔节期形成空心,抽穗期形成白穗。幼虫于5月上旬出现,从叶鞘蛀入茎内,咬成旋纹伤痕,造成白穗, 成虫每天 10:00~ 12:00、16:00~18:00较活跃。气温高于 20℃时成虫寿命缩短,28℃以上幼虫大批死亡。药剂防治可在成虫羽化盛期喷药 2~3 次。
  蚜虫主要是麦二叉蚜, 发生期主要聚集在叶片、 茎秆和穗部,大量吸取汁液, 影响生长发育,使千粒重降低,造成减产。可用高效广谱杀虫剂进行防治。
13. 青稞的营养价值如何
  青稞营养成分丰富,是改善人们膳食结构和发展养殖业的重要原料。其营养价值比水稻、玉米和一般的小麦粉高,青稞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10.2%,最高可达到14.81%,且富含高赖氨酸,可制成珍珠米、麦片、麦芽、啤酒等食品和饮品。同时青稞饲用价值也较高,青稞籽粒是良好的精饲料,青稞的秸杆是最好的饲草,含蛋白质4%,其茎杆质地柔软,富含营养,适口性好,是高原地区牲畜冬季的主要饲草。今后,随着人民膳食结构的变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青稞的加工和饲用地位更加明显,对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更为重要。
14. 青稞有哪些保健功能
  青稞味甘咸,性微寒,平凉滑腻,无燥热。益气补中,实五脏,厚肠胃之功,不亚于粳米。久食令人肥白,滑肌肤,能宽胸下气,消积进食,可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呕吐,泄泻,以及产后大便秘结。据《本草拾遗》记载,青稞入药,味咸,性平晾。其主要功能是下气宽中,壮筋益力,除湿发汗,止泻。黑色青稞含有硒,可有效地防止克山病、肝病以及肿瘤的发生。
15. 青稞的食用方法及加工产品有哪些
  青稞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特别是在青藏高原更是如此。我国藏族同胞用青稞籽粒炒熟后磨成青棵粉,制成“糌粑”,广为食用。江浙等地群众将将青稞压成碎片,混合大米同煮,或磨成粉制做糕点面食。陕西、甘肃等地群众喜食青稞麦仁稀饭。青稞在营养保健食品制作上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特别是黑色青稞健身作用更大。因为黑色青稞含有硒,可有效地防止克山病、肝病以及肿瘤的发生。
  青稞主要用于酿造业制作酒精,在日本、朝鲜和喜马拉雅山地区可用其制作饮料。青稞也是优质的精饲料。其秸秆也是草编工业原料、造纸原料,可制作草帽、草席、玩具和各种各样的装饰品,青稞还可制作饴糖、糖果、味精、酒精、酵素、麦乳精、核苷酸、乳酸钙等。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