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谷子的形态特征
谷子又称“粟”,古代又作“禾”,也叫“粱”,为禾本科狗尾草属的一个栽培种。谷子去壳之后称作小米。谷子原产于我国,是世界栽培历史最悠久的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植物之一。
谷子的根属须根系,由初生根、次生根和支持根组成。谷子的茎秆由节和节间组成,呈圆柱形,基部微扁,节间中空或稍有髓。植株主茎高度1~1.5m,茎节数18~25个。茎基部6~7个节间密集在一起,称为分蘖节,在其上产生分蘖和次生根。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除第一片真叶顶端圆钝外,其余叶片狭长扁平呈披针形。叶片上有明显的中脉和其它平行的小脉,表皮有很多茸毛,叶缘向叶尖方向斜生的细刺。谷子的花序属圆锥花序,一个谷穗是由穗轴(主轴)和众多的谷码组成。在穗轴上着生排列整齐的一级分枝(枝梗),在一级分枝上又生出二级和三级分枝,在三级分枝的顶端着生一枚小穗花,每一个小穗花下有1~4个锯刺状的刺毛(刚毛)。谷子的籽粒是一个假颖果,是由子房和受精胚珠、连同内外稃一起发育而成。去掉内外稃后,俗称小米。
2.目前生产上推广的谷子品种有哪些
谷丰1号 河北农业科学院谷子所选育。生育期89天,抗倒伏,抗谷锈病、谷瘟病和红叶病,耐旱能力强,一般单产3750~6000kg/hm2。适宜在冀、鲁、豫两作制地区夏茬种植,也可在燕山、太行山区春播。
谷丰2号 河北省农业科学院谷子所选育。生育期87天,适口性较好,抗倒、耐旱,一般单产可达5400 kg/hm2。适宜冀、鲁、豫两作制地区夏茬种植。
鲁谷10号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生育期85天,成株株高110~120cm,适口性中等,抗谷瘟病、红叶病、白发病,感锈病,抗倒伏能力稍差,一般单产4800kg/hm2。适宜冀、鲁、豫两作制她区中等肥力地块夏茬种植。
豫谷9号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生育期87天,成株株高1.l5m左右,穗适口性好,抗倒伏、抗旱耐涝性较强,抗白发病、红叶线虫病,抗谷锈病中等,一般单产4600kg/hm2。适于冀、鲁 豫两作制地区中等以上肥力地块夏茬种植。
晋谷21号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所选育。生育期115~125天。成株株高1.5m左右,适口性较好,耐旱性强,抗倒伏,对谷瘟病敏感程度中等。适于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中熟春谷区种植。
晋谷27号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所选育。生育期128天,成株株高135cm左右,适口性较好,耐旱性强,抗倒伏,抗谷瘟病能力中等,一般单产为3700kg/hm2。适于山西晋中、阳泉、长治、晋城等地春播和临汾、运城复种。
晋谷29号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生育期120天左右,属中晚熟品种;株高130厘米,主穗长20厘米,单穗粒重15.5~18.0克,出谷率77.8%,一般单产4000 kg/hm左右;小米含蛋白质13.39%,脂肪5.04%,赖氨酸0.37%,直链淀粉12.20%,胶稠度14.4毫米,碱硝指数3.2。适宜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北京等春谷区种植。
冀谷20 河北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选育。生育期87天,株高121.4cm,抗旱、抗倒、耐涝性均为1级,对谷锈病、谷瘟病、纹枯病抗性亦为1级,抗红叶病、白发病。一般单产4960kg/hm2左右。适宜在河北、河南、山东夏谷区种植,也可在唐山、秦皇岛、山西中部、宁夏南部春播。
冀谷21 河北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选育。生育期85天,株高119.2cm,高度耐涝,抗倒性、抗旱性均为1级,对谷锈病、谷瘟病、纹枯病抗性均为1级,抗白发病、红叶病,一般单产4957kg/hm2左右。适宜在河北、河南、山东夏谷区种植,也可在唐山、秦皇岛、山西中部、宁夏南部春播。
衡谷9号 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选育。生育期89天,株高116.9cm,抗倒、耐涝性为3级,抗旱性为1级,对谷锈病抗性为1级,对谷瘟病、纹枯病抗性分别为3级、2级,红叶病、线虫病发病率分别为0.5%、0.3%,抗白发病,一般单产4785kg/hm2左右。适宜在河北、河南、山东夏谷区种植。
长农35号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选育。生育期139天,株高143.3cm,抗倒性、耐旱性均为1级,抗锈性亦为1级,对谷瘟病、线虫病、纹枯病、黑穗病抗性强,一般单产3852kg/hm2。适宜在山西中南部、陕西延安、甘肃东部无霜期150天以上地区春播。
晋谷36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遗传研究所选育。生育期141天,株高155.8cm,抗倒性、耐旱性均为1级,抗锈性1级,抗谷瘟病、纹枯病、黑穗病、线虫病,一般单产3990kg/hm2。适宜在山西中南部、陕西延安、甘肃东部无霜期150天以上地区春播。
兴谷88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生育期140天,株高127.8cm,抗倒性、耐旱性为1级,抗锈性1级,抗谷瘟病、纹枯病、黑穗病、线虫病,红叶病发病率为6.27%,白发病为0.6%,虫蛀率为4%。一般单产3702kg/hm2。适宜在山西中南部、陕西延安、甘肃东部、辽宁铁岭无霜期150天以上地区春播。
张杂谷3号 河北省张家口坝下农科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选育。生育期125天,株高112.4cm,抗谷锈病,谷瘟病、纹枯病、白发病、线虫病,耐旱性为1级,红叶病、黑穗病发病率分别为0.25%和3.49%,抗倒性为3级,一般单产5080.5kg/hm2。适宜在河北张家口坝下、山西北部、陕西榆林、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春播。
大同29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所选育。生育期125天,株高127.3cm,抗倒性为1级,1级耐旱,抗谷锈病、谷瘟病、纹枯病、白发病、线虫病,黑穗病发病率为2.34%,红叶病为0.25%,虫蛀率为0.5%,一般单产5163kg/hm2。适宜在山西北部、甘肃、宁夏中南部、河北张家口坝下春播。
承谷12 中种集团承德长城种子有限公司选育。生育期121天,株高133.3cm,抗倒性为3级,1级耐旱,对谷锈病、谷瘟病抗性为1级,抗纹枯病、黑穗病、线虫病,红叶病发病率为2.78%,白发病为5.5%,虫蛀率为2.42%,一般单产4467kg/hm2。适宜在河北北部、山西中部、辽宁朝阳春播。
公谷68 吉林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生育期126天,株高158.4cm,中抗倒伏,抗旱、耐涝性均为1级,对谷锈病、谷瘟病、纹枯病、黑穗病抗性也为1级,抗白发病。一般单产4824kg/hm2,适宜在吉林中、西部和辽宁北部种植。
3. 谷子怎样轮作倒茬
谷子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选择地势平坦,保水保肥,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的地块,避免选择重迎茬地块。谷子忌连作,我国古代就有“谷田必须岁易”的经验。连作有三大害处:一是病害严重,特别是谷子白发病,重茬的发病率是倒茬的3~5倍。二是杂草严重,谷地伴生的谷莠草多,易造成草荒。“一年谷,三年莠”。三是谷子根系发达,吸肥力强,连作会大量消耗土壤中同一营养元素,造成“歇地”,致使土壤养分失调。因此,必须进行合理轮作倒茬,以调节土壤养分,及时恢复地力,减少病虫草害。谷子较为适宜的前茬依次是:豆茬、马铃薯、玉米茬等。
4.谷子播种前,如何进行种子处理
播种前2~3天,选择晴天中午将谷种均匀摊在地上晒种,播种前1天对种子进行“三洗一闷一拌”处理。即先用清水去秕籽,再用10%盐水漂去不饱满的籽粒,然后用清水洗盐;将清选好的种子用种子量0.1%的内吸磷类农药如辛硫磷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同时用种子量0.2~0.3%的瑞毒霉或金满利或多菌灵等拌种防治白发病和黑穗病;拌种后堆闷6~12小时即可播种。
5.谷子播种时应注意哪些关键技术环节
谷子的播种方法有撒播、穴播、条播多种,播种量应根据种子质量、墒情、播种方法来定,以一次保全苗、幼苗分布均匀为原则。一般当土壤耕层10cm,地温稳定在10℃以上,墒情好时播种,每亩用辛硫磷50%乳油100ml加水500ml,加过筛的细砂20kg拌匀,条施在播种沟内(与种子隔开)防治地下害虫;或者将谷子煮熟,1kg谷子拌0.2kg辛硫磷,配20kg细砂土,田间撒扬,防治蝼蛄,也可用灯光诱杀。每公顷用种子7.5~15kg左右,播种深度以3~5cm左右为宜,播后镇压使种子紧贴土壤,以利种子吸水发芽。在干旱少雨情况下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6.怎样防止谷子倒伏
(1)选择抗倒伏品种:抗倒伏品种一般植株不过于高大,基部茎节间较短且粗壮,叶片分布由下至上呈塔形或纺锤形且生长紧凑,穗茎节较短,穗成熟时下垂角度较小。
(2)苗期蹲苗:在幼苗长出2~3叶时进行压青,如遇苗期干旱,要适当控制地表水分,尽量不浇灌。
(3)早间苗:3~5叶期进行间苗较为适宜。
(4)加强中耕培土:一般在谷子拔节孕穗期进行,并结合追肥和灌水等措施为好。
(5)合理追肥灌水:追肥一般苗期和抽穗期数量少些,而拔节期要大些。谷子生育期间需水以拔节孕穗期较多,这个时期要保证充分的水分供给,后期如遇干旱可进行轻浇。
(6)及时防治钻心虫:一般在苗期及时拔除田间枯心苗,并在苗高16~19cm时喷施500倍液的敌百虫药剂杀虫。
7.什么是谷子的“五喜五怕”
谷子具有耐旱性强、适应性广、生育期短、性喜高燥等特点。在其生长发育阶段有“五喜五怕”的表现:从播种到出苗“喜墒怕干”;从出苗到拔节“喜壮怕荒”;从拔节到抽穗“喜水怕旱”;从开花到结实“喜晒怕涝”;生长后期“喜绿怕黄”。概括起来就是“苗期宜旱、中期要水、后期怕涝”。
8.谷子的需肥规律和施肥技术
每生产100kg谷子籽粒需要氮2.5~3.0kg、磷1.2~1.4kg、钾2.0~3.8kg。其中,出苗到拔节,吸收的氮占整个生育期需氮量的4~6%;拔节到抽穗期,吸收的氮占整个生育期需氮量的45~50%;籽粒灌浆期,吸收的氮占整个生育期需氮量的30%。幼苗期吸钾量较少,拔节到抽穗前是吸钾高峰,抽穗前吸钾占整个生育期吸钾量的50%左右,抽穗后又逐渐减少。
谷子的施肥包括基肥、种肥和追肥。①基肥:谷子多在旱地种植,应在耕地时一次施入有机肥作基肥,一般有机肥用量15000~30000kg/hm2,过磷酸钙600~750kg/hm2。②种肥:氮肥作种肥施用时用量不宜过多,每公顷用硫酸铵37.5kg或尿素11.25~15.0kg为宜。如农家肥和磷肥作种肥,增产效果也好。③追肥:追肥增产作用最大的时期是抽穗前15~20天的孕穗期,一般每公顷纯氮75kg为宜。氮肥较多时,分别在拔节期追施“坐胎肥”,孕穗期追施“攻粒肥”。在谷子生育后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微肥,可促进开花结实和籽粒灌浆。
9.如何识别与防治谷子锈病
谷子锈病常在叶片、叶鞘上发生。叶片受害,叶片表面及背面散生有长圆形红褐色隆起斑点,斑点周围表皮翻起,散出黄褐色粉末(病菌)。后期叶背及叶鞘上生有圆形或长圆形灰黑色斑点(病菌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破裂散出黑粉末。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切勿过多施用氮肥。③药剂防治。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药375g;12.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药900g,兑水喷雾。在病叶率1~5%时喷第一次药,间隔10~15天后再喷第二次。
10.如何识别和防治谷子白发病
谷子白发病是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在土壤中、肥料中以及附着在种子表面上越冬。谷子播种后,卵孢子随种子发芽而萌动,从芽鞘侵入,蔓延到生长点,并随生长点组织的分化和发展,到达叶片和花序,从而引起不同的症状。谷苗3~4叶起,病叶肥厚,叶正面黄白色条纹,田间湿度大时,叶背面密布灰白色霉层(病菌),叫“灰背”。轻病株继续生长,心叶不能展开,直立于顶端,黄白色,叫“白尖”。白尖枯死变为深褐色,不抽穗,直立田间,叫“枪杆”。以后,病叶棕色,心叶厚壁组织被破坏,散出大量黄褐色粉末(病菌卵孢子)残留的维管束白色,卷曲成乱发状,叫“白发”。病株不抽穗,如抽穗,病穗短缩,肥肿,小花的内外颖伸长成角状或叶片状,全穗膨松,不结实,叫“看谷老”或“刺猬头”。“灰背”、“白尖”、“白发”、“看谷老”是病株不同生育阶段表现的不同症状,都是谷子白发病的俗名。
防治谷子白发病:①实行2~3年轮作。 ②拔除病株:苗期拔除“灰背”,成株期拔除“白尖”。拔下的病株携带出田间烧毁,切勿作饲料,也不要用来沤肥。连续拔除病株,才能压低土壤含菌量。③选用抗病品种并进行种子处理:用35%瑞毒霉拌种剂0.2~0.3kg,拌种100kg。拌种时,先用1%的水拌湿种子,再加药匀。也可用40%萎锈灵粉剂0.7kg,拌种100kg,或用10%石灰水浸种12小时,或用清水冲洗2~3次,都有一定防治效果。④适期播种,播种不宜太深,以利谷苗出土,减少发病。
11.谷粒怎么变成黑粉了?如何防治
谷粒变成黑粉是由谷子粒黑穗病引起的,谷子粒黑穗病是真菌引起的病害。谷子粒黑穗病在抽穗前不表现明显症状。病穗抽穗较晚,病穗短小,常直立不下垂。病穗灰绿色,一般全穗受害,也有部分籽粒受害,病籽稍大,外有灰白色薄膜包被,坚硬,内充满黑褐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病菌沾附在粒子表面越冬。病菌厚垣孢子存活力很强,在室内干燥条件下存活10年以上。第二年,种子发芽,病菌孢子萌动,由芽鞘侵入,达到生长点,随植株发育扩大蔓延,进入穗部,破坏花器,变成黑粉。田间持水量大,温度低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①建立无病留种田,使用无病种子;②进行种子处理。可用50%可美双可湿性粉,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也可用苯噻清按种子重量的0.05~0.2%拌种。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以0.1~0.3%剂量拌种,粉锈宁以0.3%剂量拌种效果也很好;③实行3~4年的轮作。
12.如何安全储藏谷子
谷子外被有坚硬的外壳,有防虫和防霉作用。但是,谷子往往含杂质和瘪粒较多,粮堆内孔隙小,当水分含量高时,粮堆内的湿、热气不易散开,而且导致发热霉变。因此,谷子收获后,及时晒干,降低水分(12.5%以下),同时清除杂质和瘪粒,入仓后,要注意通风防湿,进行低氧密闭保管,如遇反潮,要及时作晾晒处理。谷子上面还可压盖异种粮(绿豆、赤豆),防止蛾类害虫。露天囤贮藏,气温较高时向阳面和上部有发热现象,所以在入夏之前,应加以苫盖,防止阳光直晒。
13. 谷子的营养价值
小米的粗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1.42%,高于稻米、小麦粉和玉米,小米中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为合理,除赖氨酸较低外,小米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比稻米、小麦粉、玉米高41%、65%和51.5%;小米的粗脂肪含量平均为4.28%,高于稻米、小麦粉,与玉米近似,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5%,对于防止动脉硬化有益;小米碳水化合物含量72.8%,低于稻米、小麦粉和玉米,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物;小米的维生素A、B1含量分别为0.19mg/100g和0.63mg/100g,均超过稻米、小麦粉和玉米,较高的维生素含量对于提高人体抵抗力有益,并可防止皮肤病的发生;小米中的矿物质含量如铁、锌、铜、镁均大大超过稻米、小麦粉和玉米,钙含量大大超过稻米和玉米,低于小麦粉,此外还含有较多的硒,平均为71kg/μg,较高的上述矿物质含量具有补血、壮体、防治克山病和大骨节病等作用;小米的食用粗纤维含量是稻米的5倍,可促进人体消化。
14. 谷子有何保健功能
《本草纲目》记载,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而中医亦讲小米“和胃温中”,认为小米味甘咸,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内热者及脾胃虚弱者更适合食用它。吃小米能开胃又能养胃,具有健胃消食、防止反胃、呕吐的功效。小米熬粥营养价值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我国北方许多妇女在生育后,都有用小米加红糖来调养身体的传统。
15. 谷子的加工产品有哪些
谷子籽粒产量的85%左右用作人类食粮,且主要以原粮形式消费,10%左右用作饲料,5%用于食品加工等。除可熬粥外,小米磨成粉,可制糕点、煎饼、锅巴等,美味可口。目前以小米为主料研制成功的产品有:小米酥卷、小米糖酥煎饼、小米营养粉、米豆冰淇淋、小米方便粥、小米锅巴等。小米最常见的食用方法是熬粥,除单独煮熬外,亦可添加大枣、红豆、红薯、莲子、百合等,熬成风味各异的营养粥。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