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指导
生产指导>>小豆生产技术问答
 

小豆生产技术问答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09-11-03   |  阅读次数:3352次

  

1.小豆有哪些主要营养成分
  小豆为高蛋白、低脂肪、多营养的一种豆类。据测定,小豆蛋白质含量为16.9~28.3%,总淀粉含量为41.8~59.9%,其中,直链淀粉为8.3~16.4%。并且,蛋白质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的含量高于禾谷类作物2~3倍,其中赖氨酸量为1.72~1.97%,蛋氨酸0.07~0.26%,苏氨酸0.61~0.90%,亮氨酸1.83~2.43%,异亮氨酸0.96~1.52%,苯丙氨酸1.43~1.89%,色氨酸0.16~0.21%,缬氨酸1.25~1.81%。粗纤维含量为5.00~7.42%,维生素A 0.5~3.3mg/g,维生素B1 0.2~0.5mg/kg,维生素B2 1.9~2.6mg/kg。此外,每100g小豆籽粒含有钙67mg、磷305mg、铁5.2mg、硫胺素0.31mg、核黄酸0.11mg、尼克酸2.7mg。

2.小豆可怎样加工利用
  小豆用途比较广,红小豆被誉为粮食中的“红珍珠”,既是调剂日常生活的营养佳品,又是食品和饮料加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小豆可作小豆羹、小豆汤、小豆棕子、小豆冰棍、小豆雪糕、小豆冰激凌、小豆包、小豆炸糕、豆蓉月饼、奶油豆沙蛋糕等。小豆也可用于生豆芽,小豆芽是优质蔬菜。

  制作豆沙是目前主要利用小豆的加工业。小豆加工为豆沙有两种方法。一是将干燥的小豆磨成豆粉,筛去种皮,余下的即细干豆沙。二为湿加工法,先将小豆浸泡,并用水煮软,再将煮软的小豆碾碎,放入冷水中使种皮与淀粉(豆沙)分离,用不同筛目的筛子或其它方法除去豆皮,最后将所得豆沙(豆泥)干燥保存,可制作各种食品。

  小豆还可以种作青贮饲料,也可作绿肥。

3.小豆选地和整地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小豆耐涝性较差,宜选择沙壤土较好,地力较薄的岗地或不易积水的地块种植,前茬应选择3年未种过豆类作物的玉米茬或小麦茬,避免重迎茬。其轮作方式主要有:麦–玉米–小豆;麦–麦–小豆;麦–麦–玉米–小豆。小豆可以单作,也可与高秆作物间作,可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也可在田梗、地边、树空等地种植。
  小豆根系比较发达,但入土穿插力不强,需要土壤比较疏松,根瘤活动也需要较好的通透条件,因此以耕层深厚,疏松为好。整地以伏秋耕翻整地为主,深度要达到20cm以上,深翻后整平耙细,立即起垄,镇压保墒。

4.如何确定小豆的适宜播种期和播量
  适期播种是保证小豆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播种期应在满足小豆对光照、温度这两个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和品种特性而定。北方春小豆播种主要受地温和土壤水分条件的制约,一般以耕层地温稳定在10~14℃时,即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为宜。北方夏播应提倡适期早播,一方面可满足晚熟品种对光热的需求,另一方面可适当延长早熟品种营养生长,为高产、稳产打下基础。夏播播种期以6月中上旬为宜,即小麦收获后抢时播种。南方稻、豆两熟夏播区以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及时进行,如果提早播种可能会发生徒长。

  小豆播量多少影响种植密度和幼苗壮弱,播量过大易形成“高脚苗”,降低幼苗抗性。若播量过小易形成缺垄断行,不能达到合理密植的目的。确定播种量主要根据种子的发芽率、播前整地情况、土壤墒情、地下害虫危害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播种量应控制在37.5~45.0kg/hm2为宜,播深3~5cm。播后随时镇压,以利全苗。

5.小豆要不要根瘤菌接种
  小豆的根瘤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固氮能力很强,能满足小豆所需氮素总量的40%。为了充分发挥根瘤菌的固作用,提高小豆产量,给小豆接种根瘤菌是十分必要的,小豆的根瘤菌属于豇豆族,与花生、绿豆、豇豆的根瘤菌可以互相接种。接种根瘤菌的方式和时间与根瘤菌固氮效果有密切关系。根瘤菌拌种与种子一同撒入土壤比以后作追肥施入要好。若将根瘤菌剂作为追肥使用,早追施比晚施好。

  接种根瘤菌的方法:一是用菌剂拌种,每公顷播种种子量用根瘤菌剂粉375~1125g,先用细土或草木灰拌匀,再拌入种子,并立即播种,不可曝晒,因阳光可杀死根瘤菌。第二种方法是在小豆结荚期在生长较好的田中选择生长良好的小豆,将根挖出置于通风处阴干,在播种小豆时将根瘤菌摘下、碾碎,用清水调匀后均匀拌在种子上并立即播种。也可在上一年种过小豆、花生或绿豆的地中取表土撒入,每公顷用土1500~2250kg,也有一定效果。

6.如何进行小豆的间定苗
  苗全苗匀苗壮是“两高一优”的基础。小豆播种后,种子质量不好、土壤水分不足、整地施肥不当、病虫为害及地温等不良因素的影响,都可能造成缺苗断行。春小豆播后4~5天出苗,夏小豆播后3~4天出苗。因此,在播种7天后观察小豆出苗情况后及时查苗,发现有缺苗的现象及时催芽补种,确保全苗。小豆幼苗出齐后,2片真叶展平时间苗,结合间苗拔除病苗、弱苗、小杂苗,在第1复叶期定苗,每穴留一株壮苗。春播小豆每公顷留苗9~12万株,夏播是12~15万株。

7.小豆田间应该如何进行中耕
  小豆中耕一般在开花前进行,一般中耕2~3次,第1次在2叶至4叶期,结合间、定苗浅耕一次,以破除板结、铲除杂草,并有提高地温、增强根瘤菌活动能力的作用。分枝期深耕第2遍,开花前期进行第3次浅耕,同时进行培土,以起到增根防倒伏的作用。每次中耕要做到不伤苗,不压苗。如果封垄后仍有一些杂草,又不便机具铲除,可手工拨除,以免杂草与小豆争水、争肥、争阳光,有利于小豆开花结荚。

8.小豆田间施肥应掌握什么原则
  小豆视田间长势、土壤肥力、前茬施肥情况和种肥施用情况来确定是否使用追肥。若需追肥一般在初花期进行,肥料施用遵循原则“巧施氮肥、重施磷肥、有区别的施钾肥、创造条件施用农家肥、提倡施用铝肥和生物肥料”。

  小豆全生育期应掌握好三肥(种肥、花肥、鼓粒肥)两水(开花水、鼓粒水)合理运用。①种肥:每公顷用硫酸铵75.0~112.5kg,过磷酸钙225kg或磷酸二铵75kg,随播种施入;缺钾地块还应每公顷增施硫酸钾75kg;种肥要尽量与种子隔离开,以防烧芽、烧苗。②花期肥水:在开花结荚期,浇水追肥有明显的增花保荚作用,结合浇水于初花期每公顷施尿素225kg和硫酸钾75kg。③鼓粒肥水:以根外喷肥为主,对有脱肥现象的地块,进行叶面喷肥补充养分,方法是每公顷用12kg尿素加磷酸二氢钾12.25kg,兑水450~600kg,在晴天下午15~16时叶面喷施。

9.如何控制小豆植株旺长徒
  小豆结荚期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即高温高湿的到来,易造成旺长。为控制旺长,应在小豆结荚前期,每公顷用壮饱安粉剂300g兑水进行叶面喷洒,不但控制了旺长,还能控制植株体内赤霉素等激素的合成,减少细胞分裂和伸长,即抑制地上部营养生长,使植株矮化,叶片增厚,还能提高根系活力,改善光合产物的运转与分配,增加干物质积累,改善品质,增加产量。

  2,3,5–三碘苯甲酸能抑制小豆顶端生长,控制植株徒长。在初花期喷洒100×10-6的浓度,或在盛花期喷200×10-6浓度的三碘苯甲酸。配制方法是每公顷用三碘苯甲酸粉剂45~75g,溶于4500~7500ml酒精中,再加清水525~750kg,均匀喷在叶面。

  矮壮素可使小豆节间缩短,茎秆矮化粗壮,抑制徒长,防止倒伏。一般在开花期用浓度为1%矮壮素进行叶面喷洒。

10.如何做到小豆的适时收获
  小豆品种有无限结荚习性和有限结荚习性两种,对于无限结荚习性的品种,花期较长,成熟期不一致,往往植株中下部的荚果已经成熟,而上部的荚还是青绿色或正在灌浆。收获过早粒色不佳,粒型不整齐,瘪粒增多,降低品质;收获过晚裂荚落粒,籽粒光泽退减,粒色加深,外观品质降低。因此,在小豆叶片发黄部分叶片脱落,田间有70~75%的荚果成熟时即可收获。小面积栽培时可人工分批分期摘荚,大面积种植可采用一次性收割。收获后要及时晾晒,以促后熟。还要及时脱粒晒干,在含水量13%左右时马上入库用药物熏蒸消灭豆象。

11.小豆贮藏的关键措施是什么
  小豆贮藏过程中,应重点防治豆象,防治方法:①可用磷化铝片剂熏蒸,用药2~3片/m3,密闭5~7天,不仅能杀死成虫,还可以杀死豆粒中的幼虫和卵,且不影响食用品质和种子发芽率,从而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也可用氯化苦、溴甲烷熏蒸。②豆象以幼虫在豆粒内越冬,翌年春季羽化成虫。每年2~3月份可用干沙或其他异种粮将豆面封闭严实,阻止成虫钻出豆堆交尾产卵,控制第一代成虫出现。压盖时,必须做到平、紧、密、实。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