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曲县概况
1、地理概况
河曲县位于北纬39023’、东经11009’,平均海拔1223米,全县平均降水量360ml,无霜期150天。全县沟壑纵横,自然条件恶劣。“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外口,女人挖苦菜” 的“走西口”场面成为河曲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的限制,注定了河曲“十年九旱”的农业生产条件。
河曲县分为沿黄河平川区、半山区和高山区。全县现有耕地总面积595500亩,沿河平地5.05万亩,主要种植瓜果蔬菜,引黄灌溉,稳产高产。半山区25万亩、高山区29.5万亩,种植玉米、高粱、谷子、油料等作物,一直在“靠天吃饭”。风调雨顺收成较好,遭遇旱年颗粒无收,而糜子在这样的条件下却可以“十年九收”,丰年亩产350公斤,旱年也可产200公斤,这已经是固定不变的规律。所以,利用科技手段大量种植糜子是河曲县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2、经济概况
河曲县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煤炭、石灰岩和硫矿。煤炭属河东煤田,所产煤炭与神府煤田相比品位低、灰分大、发热量小。近年来引进山东鲁能河曲电厂、神华晋神公司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开采。
石灰岩主要用于电石、硅钙、石灰氮、建筑用灰烧炼,由于环保政策的限制,现在全部停产。硫矿六、七十年代曾红极一时,从八十年代开始全部关闭,现在矿藏十分丰富。
河曲县的产业结构比例为:一产4.7%,二产62.2%,三产33.1%。产业结构比例极不协调。为了提高第一产业的比例,大力发展糜子产业是主要突破口之一。
3、人文概况
河曲文化底蕴丰富,历史积淀深厚。主要有“河曲二人台”,河曲民歌、河曲道情。所以2007年河曲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歌之乡”,“二人台”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剧目。
河曲糜黍文化历史悠久,最出名的是糜米酸饭。品种有酸捞饭、酸粥、酸稀粥。这种饭过去穷人的主要吃食,而现在成了宴请宾朋的地方佳肴。去了河曲的宾馆饭店,酸米饭成了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景。现在“走西口”到内蒙的河曲人仍然保留着吃酸饭的传统生活习惯。
二、河曲糜子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1、关于糜子的称谓
河曲人对糜子的称谓与学术界有所不同。河曲人所讲的糜子就是指硬糜子(粳性的),所讲的黍子就是软糜子(糯性的)。而学术界所指的糜子既包括粳性的,也包括糯性的,分为黍、稷。
2、糜子的种植
糜子的种植在河曲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糜子被列为“五谷之长”从奴隶社会就已经开始,在古代,人们祭祀天地神灵的贡品就是糜子。这些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得到了验证。《诗经》里边有十一篇里就描写了糜子。糜子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平衡,特别是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非常平衡。这些昨天王教授已经讲过了。同时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得到了验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三卷对糜子进行了专门的论证和辨析。同时《名医别录》对糜子的作用也进行了记载。但黍稷之争、五谷之争从南北朝开始一直争论到现在。
河曲糜子的种植面积最多时达到35万亩你是在建国以前。建国以后的1957年仍在28万亩,糜子曾是忻州市重点出口商品之一。近几年由于附加值低,播种面积逐年下降。至去年仅为4万余亩。经过多年的实践,老百姓得出一个结论:在“十年九旱”的河曲县,唯有糜子、山药(马铃薯)、黑豆是保险作物,只要捉了苗,收成就有一半。今年干旱少雨,又是种植糜子的大好天年。
3、关于糜子的深加工
河曲糜子的深加工分为三大块,一块是河曲县绿宝食品厂研发的“晋河”牌、“走西口”牌糜子米粉系列食品。一块是河曲县金粒子加工厂生产的供内、外蒙古牧民食用的炒米,年产量30万斤。一块是千家万户的糜子熟食品,糜子刺粉、糜子窝窝、糜子发糕、糜子糕圈、糜子摊画儿等等。河曲县晋西北绿宝食品厂是2000年组建的专门加工以糜子为主的的杂粮深加工民营企业,是忻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山西省科技厅命名的“民营科技企业”,是总后勤部指定的军需品定点供应商。企业自成立以来,共研发出糜子米粉系列10个,(糜子米粉<甜>、糜子米粉<咸>、糜子杏仁茶、糜子绿豆爽、糜子南瓜粉、糜子红枣粉、糜子核桃粉、糜子枸杞粉、糜子咖啡、糜子熟食面)。填补了国家杂粮加工的一项空白,其中前四种已经上市,后六种研发成功。2002年糜子米粉<甜>、糜子米粉<咸>两个品种经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糜子米粉生产工艺和配方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三项发明专利,糜子米粉生产技术2003年或忻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糜子米粉系列产品被国家食品工业协会认定为:“国家质量卫生安全全面达标食品”。
目前企业总资产524万元,利用挤压技术加工糜子产能1800吨,达产达效后销售收入可达2700万元。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市场推广销售。企业是我个人的独资企业,我的第一职业是河曲县中小企业局党支部书记,第二职业是绿宝食品厂厂长,大家如有兴趣可以登录企业网站www.sxlvbao.com或“山西省河曲县晋西北绿宝食品厂”,电子信箱是“E-mail:sxlvbao@126.com”。
4、关于科技富民强县的糜子产业化项目
2008年科技部经过专家论证,批准我县为“糜子新品种推广及深加工技术”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试点县。注入科技引导资金96万元,为我们发展糜子产业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这个项目的组织单位是河曲县科技局,绿宝食品厂是项目协作单位,县科技局局长赵瑞明和我一起来参加这次研讨会。项目完成后,糜子种植面积可以恢复到10万亩,糜子产值将达到9600万元。有山西省科协认定的“糜子种植专业协会”1个,“糜子专业合作社”4个。
5、糜子产业化是糜子产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我国产业化的基本模式是:科研+公司+基地+农户。科研是领头,公司是生产增值的主体,农民是直接生产者,也是受益者,所以我们的企业理念是“自强不息兴企惠农”。经过几年对糜子的研究我们认为:要想把糜子产业做大做强,糜子的产业化是唯一的途径。
三、河曲糜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糜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糜子品种退化、老化,产量不高。农民的栽培技术还停留在传统水平上,同时由于糜子产品少有后续加工,没有延伸其产业链,因此近几年农民种植糜子的积极性不大。而今年油料作物销路不畅,糜子价格上扬,充分显示了出了糜子的特色。现在糜子价格高于大米、白面,1.6元/斤。今年农民种植糜子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为了解决品种问题,春天我们从内蒙农科院引进“内糜5号”、“伊糜5号”,从榆林农科所引进“榆糜3号”,从固原农科所引进“宁糜10号”、“宁糜14号”、“宁糜16号”6个品种,进行试种推广。同时制定出了“糜子无公害生产操作技术规程”,这将为河曲糜子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深加工发展滞后,未形成配套的市场规模。农户生产出糜子企业消化不了怎么办?企业全部消化了,但产品市场消化不了怎么办?这个任务相当艰巨。昨天看了三全食品,深有感触,三全就是我们的榜样,标杆,使我们努力的方向。
四、糜子深加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少,拉动市场困难
本身食品企业就是一个高投入的行业,要想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投入。糜子产品有他的两重性,由于鲜为人知的原因,导致一好一坏两个方面,好的一面是因为受地域原材料的限制,少有市场竞争对手。坏的一方面是由于鲜为人知,在市场销售环节中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充当领跑者的角色,公关、广告、销售网络编制,这些都是大投入的环节,几十万、几百万投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这对于刚起步的加工企业来讲确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没有跟进者,只能自己一路拼打。
2、专业专门人才少,步入现代化生产的步伐缓慢
我总结出:办企业必须有“两金”,及资金与脑筋。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大人才养不起,小人才不愿来,全凭自己勤学苦练,边干边学。这无疑放慢了企业发展的进程。好在竞争不太激烈,慢慢来吧。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