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动态
杂粮动态>>关于进一步促进小杂粮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进一步促进小杂粮产业发展的建议

来源:  |   作者:农业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  发布日期: 2009-05-10   |  阅读次数:2571次

  

  小杂粮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1.5亿亩,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的十分之一。小杂粮是我国中西部老少边贫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当地农民重要的食物来源和经济来源。发展小杂粮产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抗御自然灾害等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农业部的支持下,全国小杂粮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成立了农业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建立了国家小宗粮豆品种区域试验网络、小宗粮豆品种科技示范园,开通了中国小杂粮网站;二是鉴定并推广了小杂粮品种100多个;三是小杂粮食品开发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小杂粮名品;四是芸豆、荞麦等小杂粮出口量逐年增加,已跃居全国粮食出口量的第四位。

  但是,由于小杂粮长期不被重视,与其他大宗作物相比,仍存在研究经费不足、生产水平低、布局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低、良种繁育体系缺乏、生产统计资料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小杂粮产业发展。农业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根据我国中西部农业发展需要和小杂粮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认真分析、讨论,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小杂粮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进行优质小杂粮产业带建设、完成优势区域布局规划

  我国小杂粮种类多,种植区域广,区域性分布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陕、甘、宁、晋、冀、内等省长城沿线干旱风沙区和青藏、云贵高原地区。多年来,产区生产管理落后,规模化程度低,研究、生产、加工、贸易之间脱节,没有形成品种-生产-基地-企业-贸易一体化的产业链条,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影响了市场竞争能力和产业化发展。

  为了发挥小杂粮区域生产优势和品质优势,带动全国小杂粮产业发展,一是建议建设中西部优质小杂粮产业带。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牵头,农业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会同所在地政府及职能部门,选择位于黄土高原的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北的小杂粮优势产区,以荞麦、糜子、燕麦、谷子等为对象,在优良品种选育与推广、农产品安全生产及高效组合技术推广、品种科技示范园建设、实用生产技术培训、龙头企业培育、销售网络拓展等方面给予扶持,实现品种-生产-基地-企业-贸易一体化,并逐步推广到其他产区和其他小杂粮。通过优质小杂粮产业带建设,保证区域粮食自给与盈余,确保低收入地区农民增收,实现当年见效,三年变样,五年翻番。二是建议尽快完成小杂粮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工作。为了提高小杂粮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延伸小杂粮产业链,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向纵深发展,尽快发布小杂粮优势区域布局规划,促进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小杂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形成,提升小杂粮产业发展水平。

二、重视和支持荞麦、糜子科研推广,启动荞麦、糜子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

  荞麦、糜子常年种植面积在3000万亩以上,主产区集中在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北、云南、四川、贵州等西部地区。由于糜子、荞麦是抗旱、备灾、救灾作物,一直得到农业部的关注,1984年部种植业司就支持组织开展了全国糜子、荞麦品种区域试验,1988年科教司批准成立全国荞麦科研协作组,扶持荞麦、糜子科研推广工作。2006年以来,国家开始加大对小杂粮的扶持力度,小杂粮科研、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荞麦、糜子产区经济相对落后,研究力量薄弱,经费投入不足,人才、信息缺乏,研究水平和成果远远落后于其他作物。

  为提高荞麦、糜子科研生产水平,加快荞麦、糜子产业化步伐,建议尽快启动荞麦、糜子产业技术体系项目或列入国家行业专项。以产业为主线,以西部省区为重点,以长期从事研究的科研单位为基础,在荞麦、糜子主要产区建设国家荞麦、糜子创新基地2个,区域创新基地8~10个,创新试验站15~20个,企业技术中心2~4个,协调各方面力量,有效解决荞麦、糜子科研设施落后,技术力量薄弱、研究经费匮乏等问题。

三、建立以小杂粮育种单位为主体的良种繁育基地/中心

  种子生产是品种生产应用的重要环节,种子生产专业化、标准化及育、繁、推一体化是目前种子工程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2000年以来,全国先后鉴定推广了一批小杂粮品种,但由于缺乏良种繁育体系,加之小杂粮种子经营效益较低,种子生产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以至于出现个别品种鉴定后因缺乏种子而无法推广的现象。

  为了充分发挥小杂粮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提高小杂粮产量和商品质量,扩大出口,推动食品加工业发展,根据我国小杂粮种子生产实际情况,建议建立以小杂粮育种单位为主体的良种繁育体系,实行谁的品种由谁负责良种繁殖的办法,解决小杂粮新品种种子繁育问题。凡是通过全国品种鉴定或省(市、自治区)审(鉴)定的品种,由全国及省市种子管理部门根据繁殖任务给予经费支持,解决小杂粮优良品种种子生产和供应,特别是遭受自然灾害后的小宗粮豆救灾种子供应问题。

四、组织开展藏区青稞生产调研

  青稞是藏族群众赖以生存的基本口粮,青稞生产在藏区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也直接关系到边疆发展和国家安全。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消费理念的形成,青藏高原绿色无公害的生态生产环境和青稞自身的营养保健价值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食品、药品商家的关注。由于受地理条件、社会历史和经济发展等因素限制,藏区青稞生产、储备、消费、科研、推广问题并未得到相关政府部门应有的重视,建议制定青稞生产和产业发展规划,组织专家开展藏区青稞生产调查调研。由专家组与西藏、青海两省(区)和甘肃甘南、四川阿坝、甘孜、云南迪庆等四州农业技术人员组成考察组,以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产区、藏东三江流域产区和高寒农牧区、青海环湖农区与海西戈壁绿洲产区,甘南-阿坝阴湿区、甘孜和迪庆等青稞产区为主要考察区域。通过调研,了解藏区青稞生产、储备、消费、科研、推广现状及产业化发展情况,分析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途径及办法。

五、扩大农业统计范围,将小杂粮纳入《中国农业统计年鉴》范畴

  农业统计资料是农业管理部门、研究部门和生产部门了解作物生产基本情况,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生产计划和实施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指导我国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在农业部历年编写出版的《中国农业统计资料》中很难找到,或者只有很少几个小杂粮作物。

  为了能提供准确的小杂粮生产统计资料,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基本数据,建议将小杂粮列入《中国农业统计年鉴》范畴。在现有《中国农业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将青稞、糜子、荞麦、燕麦、豌豆、蚕豆、芸豆等纳入国家和主产省区农业统计并单列明细。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