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深化粮食企业改革,推进粮油产业化经营
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2008年以来,山西省基本解决了国有粮食企业“三老”历史问题。当前,无论是从粮食购销市场化对企业产权制度的要求来看,还是从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和挑战来看,都要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全省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要打破单一的国家所有,实行多元的产权结构。既要按照有利于粮食宏观调控的原则,因地制宜组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公司制粮食购销企业,发挥购销主渠道的作用,确保粮食安全,也要坚持有利于放开搞活、促进发展的原则,实行产权多元化,形式多样化。重点支持省市国有粮食企业做大做强。非骨干的国有粮食企业,国有资本原则上全部退出。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的按照法律实施破产。要把产权制度改革同经营机制转换紧密结合起来,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合理的分配机制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充分激发企业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
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粮食企业改革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在改革中加快培育粮食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根据山西“产粗吃细”的粮情特点和粮油加工业现状,全省粮油加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重点提升小麦粉及其食品加工水平,着力提高玉米就地加工转化能力,积极打造山西小杂粮品牌,努力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粮油产业体系。围绕这一思路,要努力做好“四抓”:
一是抓规划。按照粮食生产布局和消费布局,制定和完善全省粮油加工业发展规划,完善各项配套政策,优化资源配置,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使山西省粮油加工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有明显提高。引导粮油食品加工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进传统主食食品工业化生产。鼓励发展玉米饲料加工,建立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生产体系,加强玉米自我消化能力。支持小杂粮产业发展,带动偏远山区农民增收。
二是抓龙头。借鉴四川、安徽、湖北等粮油产业化先进省的经验做法,设立适当规模的粮油龙头企业专项扶持资金,以政府引导性资金带动银行资金和社会融资,扶持一批龙头企业起步发展和壮大发展。以资本为纽带,以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为基础,把重组、兼并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深化改革做强做大一批粮油龙头企业集团。努力推进山西粮油集团公司发展壮大,扶持一批优势粮食龙头企业提高新产品科技含量,扩大市场占有率。
三是抓订单。发展“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通过“订单”建立农民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质粮油,建立粮油生产基地。
四是抓品牌。山西号称“小杂粮王国”,全国杂粮豆研讨会、产销衔接会多次在该省召开。另外,玉米也是该省具有比较优势的粮食作物。要大力发展山西特色农业,实施粮油品牌战略,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品牌策划,以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为核心,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经营,着力打造一批以小杂粮、优质玉米为重点的山西粮油知名品牌,扩大山西粮油产品的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健全粮油质量保障体系
提高对粮油食品安全的认识。粮油质量卫生安全,是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最基本、最重要的保证。各级政府要针对全省粮油食品安全隐患,从以人为本的高度,认真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精神,全力构建涵盖从生产、储存、加工到流通各环节的粮油质量卫生保障体系,确保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上优质安全的放心粮油食品。要按照国家粮食局、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的部署,把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作为维护全省粮油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全力实施,努力取得实效。
加大对“放心粮油”工程的支持力度。2008年在全省范围实施了“放心粮油”工程。截至2008年11月,已建成市级放心粮油配送中心9个,县级配送中心52个,乡村和城市社区的放心粮油中心店、经销店6336个,对净化粮油市场、保障粮油消费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下一步要加大推进力度,使这项工程向纵深发展,不断扩大全省“放心”粮油的覆盖面。要在支持市县两级配送中心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支持乡村和社区的连锁店、经销店建设,争取用3年时间建设3万个店,基本覆盖全省农村和城市社区,使这一惠民工程真正惠及人民。
完善粮油质量卫生监管体系。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理顺和加强粮油质量卫生监管体制,建立工商、质检、粮食、物价、卫生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对粮食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同时,设立举报电话,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加强对粮油质量卫生的社会监督。
建立粮食质量监测长效机制。健全粮油质量监测机构,加大各级储粮检测中心的经费保证和基础设施投入,形成省、市、县三级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切实提升全省粮油质量监测能力。把每年的原粮质量卫生调查、品质测报和储备粮专项抽查制度化,列入年度计划。把储备粮油轮换出入库的检测项目深度化,入库出库时都实施检测,并在现有常规检验指标的基础上增加卫生指标。把监测延伸化,除对原粮实施监测外,还要对“放心粮油”工程经营的粮油实施监测。
(六)落实完善相关政策,强化粮食宏观调控
健全粮食储备制度。落实国家给山西省下达的地方储备规模,确保省、市储备粮按规定时间、规定数量到位,充实县级调控粮规模。优化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重点向缺粮市和贫困地区倾斜,适度增加大中城市的成品粮油储备,加强粮油市场应急供应能力。加强储备粮监管,做到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确定全省粮食经营者最低库存标准,并督促粮食收购、加工、销售企业承担最低库存义务。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储存充足的口粮,加强对农户科学储粮的技术指导,并对储粮装置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2007年该省粮食风险基金实际支出6.1亿元,主要是用于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省、市储备粮的费用补贴以及1998年以后政策性挂账利息支出等,缺口1.2亿元;从2009年起国家要求山西新增地方储备粮5亿公斤,新增储备食用油2500万公斤,需增加基金支出1.44亿元,两项缺少基金2.64亿元。如考虑今后该省粮田面积扩大,对农民的直补增加,估计基金总缺口在3亿元左右。为此,建议将全省的粮食风险基金规模增加3亿元,总规模达到10亿元左右。同时,完善基金使用政策,加大对粮食主产市的扶持力度,增加对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粮食安全预警和应急供应、粮食质量安全检测和管理等方面的补贴。
健全粮油价格信息发布制度。要完善粮油价格形成机制,搞好对粮油价格信息的监测、分析、预警,建立粮油价格信息发布制度。要建立布局合理、反应灵敏的粮油价格信息监测网络,形成粮食、物价、统计等部门价格信息联合发布机制,定期向社会发布粮油价格信息。
完善粮食应急机制。落实《国家粮食应急预案》要求,加强对重点城市和地区粮食加工、供应和储运等应急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应急工作需求,形成布局合理、运转高效协调的粮食应急网络。建立健全与物价变动相适应的城乡低保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城乡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