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地
产业园地>>黑龙江种植业结构调整潜力分析
 

黑龙江种植业结构调整潜力分析

来源:  |   作者:黑龙江省统计局   |  发布日期: 2009-03-13   |  阅读次数:3310次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和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面对粮食种植业效益低以及受世界粮食市场的冲击,进一步加快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效益势在必行。

 

  一、黑龙江省种植业现状分析

 

  黑龙江省的种植结构在50多年的演变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水稻、玉米、大豆、小麦四大作物为主的种植结构,并形成了专业化、区域化布局。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先后登上了400亿斤、500亿斤、600亿斤、700亿斤和800亿斤五个台阶,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的总体平衡做出了突出贡献。

 

  1、种植业结构以粮食作物为主。19802007年,黑龙江省农作物、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均呈现出增长趋势,其中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由1980年的83.9%提高到2007年的90.9%

 

  2007年黑龙江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189.9万公顷,比1980年增长317.5万公顷,升幅为36.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082.1万公顷,比1980年增长350.3万公顷,升幅高达47.9%。水稻、玉米、大豆的播种面积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三种作物2007年播种面积分别为225.3万公顷、388.4万公顷、380.9万公顷,比1980年分别增长为204.3万公顷、200.0万公顷、217.9万公顷,增幅依次为972.9%106.2%133.7%2007年黑龙江省小麦播种面积为23.3万公顷,比1980年减少187.2万公顷,降幅为88.9%

 

  2、经济作物、饲料作物有一定发展,但占的比重低。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作物、饲料作物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之后,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发展迅速,但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低,经济作物占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大约在10%左右,而且各年的播种面积有一定起伏。经济作物主要以甜菜、亚麻、烤烟、北药和油料为主。但近年来,甜菜生产下滑,蔬菜、瓜果类等提升较快。2006年,全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10.6万公顷。2007年,高效经济作物、饲料饲草作物呈增长态势,可分别发展到116万公顷和26.67万公顷。

 

  伴随畜牧业的发展,黑龙江省饲料作物也有了一定的发展。2002年饲料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4.9万公顷,占作物播种面积的1.58%,2003年快速发展,达到29.7万公顷,占作物播种面积的3.1%,20052006年稳定在2%左右。

 

  二、黑龙江省种植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1、种植业结构调整效果不佳。黑龙江省政府于20005月发布《关于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拉开新一轮农业战略性调整的序幕,提出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改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农牧主辅换位”的目标。20002006年,畜牧业得到快速跨越式的发展,而同期种植业结构调整速度缓慢。2006年粮经饲作物播种面积比例86112,远未实现《意见》中“至2005年调整到602119”的目标。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比2000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而蔬菜作物下降1.6个百分点,药材仅提高0.1个百分点。优质绿色食品播种面积增加较大,播种面积比例由2002年的9.8%上升至2006年的26.4%

 

  2、品种及品质结构调整有待改善。2008年全省优质粮食种植面积占粮食面积的90%,绿色粮食种植面积达286.67万公顷,继续保持绿色食品第一大省的地位。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一是优质品种中粮食作物品种多,小杂粮和经济作物品种少;二是高产品种多,优质品种少;三是普通品种多,名牌品种少。四是品种结构调整的科技含量低,面积的调整大多是适应性调整,科技含量的提高才是战略性调整。

 

  3、种植业结构调整中“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黑龙江省高油大豆、专用小麦、肉牛和专用玉米产品品牌没有得到全国品牌评估体系的认可,主要是由于质量问题。大豆的出油率较低;小麦的面筋强度较差,大部分品种稳定时间较短,拉伸面积较小;玉米品质不优、类型不专,收获期籽粒含水量高;肉牛产品以低档产品为主。这些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产品品牌的发展,已经在无形之中影响到黑龙江省农产品竞争实力。

 

  4、农业生产的资源及条件约束性增强。水资源约束明显。一是降水时空分布严重不均,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分布不匹配。黑龙江省降水量存在着明显的连枯段和连丰段,如19831988年连续6年丰水,20002005年为连续枯水年。松嫩平原耕地面积占全省的45.6%,水资源量只占全省的5.7%;大、小兴安岭地区耕地面积只占全省的13.1%,水资源量却占58.2% 二是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和单位面积耕地占有量少。黑龙江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72.2 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55.8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73.5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058 m3,低于全国2300 m3的平均水平;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437 m3,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1420 m3/亩)的31%。与我国平均水平比较,水资源是相对缺乏的。 三是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低,灌水定额偏大,主要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多数只有40%左右。农业水资源短缺与粗放低效利用并存的状况,进一步加剧了农业水资源短缺程度。

 

  耕地质量下降,利用水平偏低。一是耕地质量下降。全省耕地自然质量等基本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格局,同时,中、低等地的总面积较大,耕地自然质量整体偏低。其中,以质量中等的六等地面积最大,为342.1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33.18%。二是耕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旱地比重过高。2006年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占农用地面积总量的30.12%。其中,灌溉水田124.40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0.54%;水浇地2.41万公顷,占0.20%;旱地1053.09万公顷,占88.44%;菜地10.86万公顷,占0.91%。全省现有耕地以旱地为主,旱地多导致粮食生产过渡依赖于气候状况,抵御干旱、洪涝灾害的能力较低。三是农业土地利用相对比较粗放。据黑龙江省土肥所的数据,全省中低产田面积达610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54%,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00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4%。此外,黑土流失和严重退化、土地盐渍化和沙漠化现象严重,每年因水土流失减少的粮食产量达20亿~40亿公斤

 

  5、农业水利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水利设施薄弱导致抗灾能力弱,影响粮食的稳产和高产。2006年黑龙江省有大中水库83座,水库的总库容量为81.2亿立方米,同期吉林省分别是102座、293.17亿立方米。全省现有水库有效调节库容仅30亿立米左右,仅占地表水资源总量的4.5%。黑龙江省农业水利设施历史欠账多,每年地表水截流能力不足15%,水库调蓄能力仅5%。这说明黑龙江省控制地表水资源的能力在全国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从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水和近两年连续发生的严重干旱看,对严重水旱灾害还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粮食生产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

 

  有效灌溉面积呈增加趋势,但占粮食播种面积比重低。建国后,全省农田灌溉面积增长迅速,1950年农田灌溉面积为13.5万公顷, 2007年达到318.7万公顷,其中水稻面积已经达到234.6万公顷。灌溉面积的增加对全省粮食的持续增产稳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有效灌溉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比重低,1986年为9.8%2006年也仅有26%

 

  水田发展布局、农业用水结构不尽合理。黑龙江省中部地区水田面积高度集中,西部受干旱制约。井灌水稻1980年几乎为零,到2005年全省地下水灌溉(井灌)水稻面积已达92.6万公顷,其中,中西部地区井灌面积占27%,东部的三江平原井灌水稻面积占73%。东部地区井灌水稻面积大,局部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此外,地表水和地下水利用结构极不合理。

 

  6、农业机械化总体水平高,但普通农区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待提高。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因拥有农垦系统,农业机械化程度是东北最高的。农垦系统的机械化程度已经超过90%,但普通农业区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因此,大机?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