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地
产业园地>>鹰嘴豆研究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鹰嘴豆研究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来源:  |   作者:冯佰利   |  发布日期: 2008-11-25   |  阅读次数:5017次

  

鹰嘴豆是野豌豆族Vicieae鹰嘴豆属Cicer),因其籽粒形状酷似脱毛后的鹰头或鸡头而得名,中文的别名有桃豆、鸡头豆、鸡碗豆、羊头豆、脑豆子等,新疆俗称诺胡提。起源于西亚、地中海沿岸和埃塞俄比亚,世界各洲均有种植,是世界上栽培面积较大的食用豆类之一在豆科植物中居第三位其中亚洲栽培面积最大其次是非洲。FAO生产年鉴,1997年时,全世界鹰嘴豆生产面积约1000×104hm2,总产为880.5×104t。其中面积最大的10个国家是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缅典、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伊朗、摩洛哥和孟加拉。尤以印度的鹰嘴豆收获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目前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云南、新疆、宁夏及内蒙古等地有少量栽培。据调查,中国目前鹰嘴豆种植面积约为5×104 hm2,并呈上升趋势,单产约为1000-1500kg/hm2

鹰嘴豆属内有43 个种但只有C.arietinum L.2n = 16成为重要的栽培作物。由于地理上的长期隔离(C.arietinum L)、种内已产生了许多形态变异。根据这些变异,种以下可分为四个亚种(也有人认为称为地理小种更好一些)即地中海亚种C.arietinum ssp. mediterraneum )欧亚亚种(C.arietinum ssp.Eurasiaticum)、东方亚种C. arietinum ssp. orientale)和亚洲亚种C.arietinum ssp. Asiatinum。前两个亚种的种子较大种皮白色,通常称为喀布尔Kabuli类型后两个亚种的种子较小种皮红色或褐色,通常称为“德塞”Desi)类型。

1.鹰嘴豆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

由于鹰嘴豆分布范围广在各种不同的气候环境下形成了形态、特性各不相同的种类、品种。早在7000 多年前从开始栽培鹰嘴豆时起人类就开始对其进行选择,有计划的育种最早开始于1905 年的印度。早期的育种项目主要是搜集地方品种进行评价鉴定如印度1926年推广的4个品种NP17NP25NP28NP58就是通过这种方法筛选出来的。通过杂交培育鹰嘴豆品种在印度开始于1930年前后。最早通过杂交育成并推广的品种是C12/341946年在印度旁遮普推广)Type871947年在印度的北方邦Uttar Pradesh推广)1947年后在巴基斯坦也建立了育种项目。1950印度大多数的育种工作者致力于单株选择或进行数量有限的有性杂交育成的品种除NP系列外还有P67S26G24T1T2T3K5Kabuli型的Pb1K4

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了真正的杂交育种阶段不同年代育成的高产品种有印度的C235C214H355RS11JG62Pusa209Pusa417Kabuli型的L550国际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所育成的ICCC4以及国际干旱地区研究中心育成的FLIP系列的几十个推广品种。

抗病资源的筛选和育种开始于半个世纪前育成的抗萎蔫病品种有印度的ICCC32(Kabuli)、墨西哥的Surutato77Sonora80L1186育成的抗褐斑病的品种有1969年在原苏联推广的VIR321982年在叙利亚推广的ILC4821984年塞浦路斯推广的ILC3279 等。诱变育种也是在鹰嘴豆育种中经常用到的方法。曾用这种方法进行鹰嘴豆育种的国家有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和保加利亚。育成并已推广的品种有巴基斯坦的CM72、印度的Pusa-408Pusa-413、孟加拉的Hyprosola和保加利亚的Plovdiv-8

2.鹰嘴豆的营养

鹰嘴豆不仅是一种十分珍贵的稀有种质资源,而且属于高营养豆类植物,富含多种植物蛋白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粗纤维等成份。其中蛋白质含量为14.90-24.60%,脂肪约6.40 (5.36-7.61)淀粉45.51-54.96%,食用纤19%、灰分3.2%、热量347.6kJ/100g胡萝卜素0-22.50μg/100g ,维生素B10.38-0.46mg/100g维生素B2 0.12-0.33mg/100g烟酸1.30-2.90mg/100g维生素C 4.30-13.80mg /100g维生素E20.66-27.05mg/100g另外,鹰嘴豆中钙、铁、镁、锌、铜等微量元素含量也很高,其中铁的含量达47mg/100g,比其他豆类高出90%,114.00-440.00mg/100g190.00-387.00mg/100g

鹰嘴豆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8种氨基酸含量达7.91%,高于白面5.5倍,大米3.5倍,燕麦2倍以上脂肪酸多为对人体十分有利的不饱和脂肪酸如“喀布尔( Kabul) ”型鹰嘴豆种子脂肪含油酸50.30% ,亚油酸40%,肉豆蔻酸2.28%,棕榈酸5.74%,硬脂酸1.61%,花生酸0.07。每100g蛋白质含谷氨酸16g亮氨酸4.60g赖氨酸4.60g。“德塞(Desi )”型鹰嘴豆种子脂肪中含油酸52.10%,亚油酸40.30%,肉豆蔻酸2.74%,棕榈酸5.11和硬脂酸2.05。此外籽粒中还含腺嘌吟、胆碱、肌醇、淀粉、蔗糖、葡萄糖等。

发芽的种子胚芽部分含有丰富的黄酮类: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A)、鹰嘴豆芽素C(Biochanin.C)鹰嘴豆谷芽素(BiochaninBFormoononetin ) 等。其植物幼苗中含黄酮类异甘草及其4-葡萄糖甙、三羟基黄酮和鹰嘴豆芽素7-葡萄糖甙。叶含苹果酸、柠檬酸、丙二酸、蔗糖以及少量延胡索酸、琥珀酸、草酸、葡萄糖、果糖等,根含少量苜蓿酚和氧甲基考迈斯托醇。

鹰嘴豆矿物质含量

                                                                 单位:mg/100g

矿物质

Ca

Mg

P

K

Fe

Zn

Ce

鹰嘴豆

142.0

172.0

354.0

692.0

9.71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