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动态
杂粮动态>>榆林挖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
 

榆林挖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

来源:  |   作者:榆林日报   |  发布日期: 2007-04-07   |  阅读次数:2637次

  

  我市农业人口众多,农业生态环境薄弱,农民人均收入仍然很低,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是农业大市,也是贫困地区。我市的农业资源也有独特的优势,有23项优势农业资源位居全省第一。只有坚持“矿产资源富市,特色农业富民”的思路,以特色农产品产业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市场农业和园区农业,就能够起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从而实现特色农业富民的目标。

  立足优势资源,理清发展思路

  我市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过渡地带,土地广阔,地形多样,属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使我市成为全国著名的小杂粮生产区和理想的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榆林薯业、大明绿豆、蔬菜、三边荞麦、杂粮、红枣、子洲黄芪、陕北羊子、米脂小米等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享誉全国,其中红枣、绿豆、荞麦远销港澳台、日本等地,成为我市主要的出口创汇产品。2006年以来,我们深入调查,认真挖掘,总结出我市国土总面积、耕地总资源、人均耕地面积以及马铃薯播种面积、玉米种植面积、名优小杂粮播种面积等23项位居全省第一特色农业资源,并编印宣传资料1万多份。我们组织专家讨论制订以“76455”农业项目为重点内容的“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把加强特色农业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该规划已被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真抓实干,发展壮大特色农业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下,我们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克服各种自然灾害,农业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农作物播种总面积950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95万亩,粮食总产达105万吨,农作物、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均居全省第一;农业投入力度加大,全市完成“三农”投资6亿元,创历史最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008元,较上年增长11.4%。特别是玉米、地膜玉米、杂交玉米制种、马铃薯、小杂粮、露地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产量等12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是马铃薯产业优势凸现。作为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了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工作。依托技术、设施、设备优势,完成生产脱毒试管苗450万株、微型薯250万粒;在定边、靖边等7县区建立5000亩脱毒原种和10万亩一级种薯繁育基地,总产原种1.05万吨,一级种薯15.2万吨;与靖边科技局合作建立专用薯标准化生产基地280亩,采取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平均亩产2.1吨,为我市马铃薯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突破300万亩,基本实现人均1亩目标。通过良种补贴等手段,加大马铃薯良种推广扶持力度,脱毒良种覆盖率近50%,增产效果明显。

  二是小杂粮产业初具规模。依托市农科所作为省小杂粮研究所技术优势,充分挖掘我市小杂粮产业潜力,邀请全国小杂粮研究专家柴岩教授、张雄博士召开专题研讨会,制定《榆林市名优小杂粮产业开发方案》,引进小杂粮优良品种30个,兴办示范栽培基地15个,建立名优小杂粮基地100万亩。在部分县区进行东大2号、晋谷21、榆糜2号等名优小杂粮良种提纯繁育,精选出一批品性好、适宜我市种植的优质品种。通过努力,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涌现出一批如大明绿豆、米脂贡米等富有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名优特产品。

  三是种业发展前景广阔。我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强化监管,对亲本种子以及苗期、花期生长状况进行全程跟踪检验,全市杂交玉米制种基地突破10万亩,占全省杂交玉米制种80%以上。同时,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第四届种子双交会,充分展示榆林种业优势,吸引泰国正大种业集团等国际知名企业参与榆林种业开发,全市制种产业市场表现出巨大潜力,发展前景广阔。

  四是反季节外向型蔬菜产销两旺。立足我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重点推广应用优质品种和高新技术,大力开发反季节外向型蔬菜和绿色无公害蔬菜,建成全省唯一的露地反季节外向型蔬菜生产基地。全市蔬菜种植面积33万亩,总产77万吨,商品率70%,总产值5.7亿元。

  2007年是我市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培植特色农业产业。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重点实施粮食安全、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农村能源、“一村一品”示范、农业产业化、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百万农民培训、农业信息畅通“八大工程”,发展与壮大马铃薯、名优小杂粮、大漠蔬菜、优质种子、果桑、优质油料、子洲黄芪7大农业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全国名优杂粮基地、全国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全省露地反季节外向型蔬菜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二)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积极培育、扶持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协会,围绕产业化经营各个关键环节,发挥我市农业生产区域污染轻、无公害的优势,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争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20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达到15个。指导组建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个,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发展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龙头企业,管理好现有4个省级龙头企业,41个市级和30个县级龙头企业,新培植省级龙头企业2个,市级10个,县级30个,推进基地、龙头、市场的有效链接。

  (三)打造榆林农业品牌。大力提高大明绿豆、大漠蔬菜、三边荞麦、陕北杂粮等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打出榆林农业特色产品品牌。通过举办首届“中国•榆林国际荞麦节”,展示榆林小杂粮开发成就,开设发展论坛,开展地方名优小杂粮品种、生产基地、加工、食品、烹制能人五大评比活动,组织编写《榆林小杂粮大全》丛书;在定边、靖边举办好中国•榆林2007年马铃薯节,培植壮大主导产业等措施,打造品牌农业。

  (四)提高科技示范水平。在市原种场建设1000亩国家级标准的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中心1个,在北6县建设1000亩省级标准的高效农业示范园6个,在南6县建设500亩省级标准示范园6个。引进试验优良品种40个,示范农业实用新技术30项,北部风沙滩区主要开展水地立体丰产栽培、设施高效农业示范,南部丘陵区重点围绕旱作农业、生态农业开展试验示范,不断探索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模式。

  (五)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加大对《农业法》、《农技推广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力度,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工作。同时,着重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业综合执法监管、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监测、种子监测、农业和农村经济监管五大农业监管体系。积极争取中、省立项扶持,加大市财政的投入力度,建立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全力争取农业部西北农产品绿色认证分中心的筹建,建立健全市级农业综合执法队伍,逐步完善农业服务体系。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