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粮动态
杂粮动态>>全国糜子科研协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全国糜子科研协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06-04-13   |  阅读次数:2616次

  

  

  2006年2月28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糜子科研协作会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固原市农科所、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农科所、陕西省榆林市农科所、山西省农科院高寒所的糜子专家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就“八五”以来国家糜子育种工作进行了回顾,分析了我国糜子生产、科研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振兴全国糜子科研生产的对策,制定了今后糜子科研、推广协作计划,会议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
  糜子主要分布在西北风沙干旱区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常年种植面积超过100万hm2,居世界第2位,是老少边穷旱区必不可少的粮食作物。其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在西北、华北地区粮食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糜子蛋白质、脂肪含量高,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维生素E、B1、B2 、B6和钙、镁、磷、硒、铁、锌、铜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元素,是西北地区群众的主要食用米源;糜子在制酒业、制革业、医疗业、加工业被广泛应用;糜草是优质的牲畜饲草,对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糜子科研、生产、开发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有目共睹的成绩,先后完成了糜子品种资源征集整理鉴定和繁种入库编目工作;开展了栽培、耕作、生理、节水、生物学、医学、食品营养学、考古、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育成了陇糜、宁糜、内糜、榆糜、晋黍、龙黍、粘丰等系列品种70多个;推广示范了糜子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促进了我国糜子产业的发展。 “九五”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科研指导方向的调整,我国糜子科研生产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出现了后继无人的惨淡景象,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科研力量薄弱,从事糜子科研的单位所剩无几,从事糜子研究的人员纷纷换岗;二是没有研究经费,继续从事研究的单位只能进行一些简单试验研究工作;三是目前推广的糜子品种几乎没有进行过适口性及品质鉴定,商品性差,无法进入市场;四是国家和主产区政府不重视,很少将糜子列入科研、生产的重点计划,严重挫伤了糜子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振兴我国糜子科研与生产已成为糜子界专家责无旁贷的责任。
  会议代表一致认为,农业部将杂粮列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行动计划和市场对小杂粮需求量的增加,为糜子科研、生产带来了良好机遇。根据市场发展需求,代表们就糜子育种目标和方向、糜子开发问题、育种协作问题经过充分讨论达成共识:糜子的育种目标要向多元化、专用化、营养性方向转变;在进行高产品种选育的同时,注重品种的适口性和营养品质;注意选育饲用型品种和其他特用型品种;在相互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开展育种协作,加快育种进程,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育成一批优质品种。
  会议起草并通过了《全国推广糜子品种品质鉴定方案(2006)》,初步确定了糜子品种的适口性、营养性、保健性研究、鉴定的方法和评价指标,计划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对“九•五”以来审定并在生产上应用的品种和“十•五”国家糜子区域试验中表现突出的品种进行多点种植,统一鉴定。通过鉴定,评选出优质、适口性好的优良品种,为指导糜子生产和育种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会议就争取组建国家糜子育种中心事宜进行了讨论。代表们认为,通过全国糜子品种区域试验和糜子科研合作,扩大科研队伍,蓄积科研和基础力量,争取尽快组建国家糜子育种中心,为进一步开展糜子的遗传机理、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和创造、品种资源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评价、品质与栽培条件的关系、优质高产与广泛适应性的关系、适口性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等领域的深入研究,提升我国糜子育种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会议在国家小宗粮豆品种区域试验网络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组建了全国糜子科研协作组,由宁夏固原市农科所程炳文任组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冯佰利任副组长,负责协作组日常联络工作。

 

友情链接:  中国农业信息网    |    中国天气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陕西农业网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主办 : 农业农村部小宗粮豆专家指导组      承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杂粮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 2003-2018   小杂粮网(mgcic.com)    陕ICP备16012101号-4

地址 : 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邰城路3号   联系邮箱 : mgcic.com@126.com